希腊危机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总听说是被高盛坑的,怎么回事?
这背后有没有美国的影子?毕竟美国应该是最不希望看到欧元强大的

  1,希腊危机
  源于希腊共产党与英国支持的希腊政府间的武装斗争,在英国支持下,希腊各派在意大利达成《卡塞塔协议》,规定所有希腊武装力量一律服从民族团结政府的命令,因流亡政府力量没有解散武装,希腊爆发了全国性的军事冲突。1945年在美苏的压力下,各派签定停战协定。1947年,民主军逐渐壮大,不断打败政府军,希腊政府要求英国提供援助,但英国力不从心,要求美国接过负担。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1948年初,美国全面接管希腊军事控制权,在美国直接干涉下,希腊民主军最后失败。
  2,希腊债务危机
  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宣布,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希腊主权信用级别在过去10年中首次跌落到A级以下。惠誉同时还下调了希腊5家银行的信用级别。惠誉称,这一降级决定反映了“对希腊中期公共财政状况的担忧”,加上希腊金融机构的信誉不良和政策面的负面因素,难以确定希腊是否可获得“均衡、可持续的经济复苏”。受消息影响,全球股市应声下跌,希腊股市大跌6%,欧元对美元比价大幅下滑。与迪拜债务危机一样,希腊主权信用危机有可能因小事件而引起大波澜。
  危机起始原因
  一切要从2001年谈起。当时希腊刚刚进入欧元区。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刚刚入盟的希腊就看到自己距这两项标准相关甚远。这对希腊和欧元区联盟都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欧元刚一问世便开始贬值的时候。这时希腊便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一被称为“金融创新”的具体做法是,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分批上市。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事实上,高盛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腊贷出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这样,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而事实上2004年欧盟统计局重新计算后发现,希腊赤字实际上高达3.7%,超出了标准。最近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远远超过规定的3%以下。 除了这笔借贷,高盛还为希腊设计了多种敛财却不会使负债率上升的方法。如将国家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来换取现金。这种抵押换现方式在统计中不是负债,却变成了出售,即银行债权证券化。高盛的这些服务和借贷当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达3亿欧元的佣金。高盛深知希腊通过这种手段进入欧元区,其经济必然会有远虑,最终出现支付能力不足。高盛为防止自己的投资打水漂,便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 希腊的这一做法并非欧盟国家中的独创。据透露,有一批国家借助这一方法,使得国家公共负债率得以维持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占GDP3%以下的水平。这些国家不仅有意大利、西班牙,而且还包括德国。在高盛的这种“创造性会计手法”主要欧洲顾客名单中,意大利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
  事件幕后炒家
  目前已经到了这笔货币掉期交易到期的日子。希腊的债务问题便暴露出来。然而今年1月底2月初出现对希腊和欧元的金融攻击,却远非市场的自发行为,而是有预谋的。这次攻击利用希腊多笔债务到期在即、炒作希腊出现支付能力问题,从而使市场出现大幅动荡。其结果是欧元下跌,希腊融资能力下降、成本剧增(借贷利率高出一般新兴国家两倍以上)。由于希腊金融状态恶化,对希腊支付能力承保的CDS价值翻番上涨。这次投机的方式主要即是CDS。CDS本来是对一个主权国家债务可能存在支付问题而创设的一种保险,即当一个主权国家被怀疑出现支付能力问题时,持有该国国债者便可购买“信用违约互换”保险,即CDS。由承保方负责支付亏空部分。本来CDS应该与国债联系在一起。但现在却被剥离开来,单独成为一种金融产品。目前在全球CDS金额已经达到天文数字,而且高达60%的交易是不透明的,因而成为投机基金热衷的对象。当希腊国家支付能力被怀疑的时候,有关希腊债务的CDS便会上涨。这次对希腊的攻击,就是使用各种手法令人对希腊的支付能力产生怀疑。那么谁持有大量的CDS呢?不是别人,恰恰是持有和发行希腊债务的高盛和两家对冲基金。高盛在希腊未被怀疑有支付能力问题时大量购进希腊债务的CDS,然后再对希腊支付能力信誉发动攻击,在CDS涨到最高点时抛出。 为了打击希腊的金融信誉,高盛与两大对冲基金一方面大肆“唱衰”希腊支付能力(包括动用力量将希腊信誉等级降低、传出希腊破产谣言等),另一方面则轮番抛售欧元,从而导致国际市场的恐慌而跟进。欧元在10天内跌了10%。从近两个月看跌幅达15%。欧元一跌,立即使人联想到欧元区出现不稳,于是不仅仅希腊,其他欧元区国家的“弱点”葡萄牙、西班牙等也立即出现融资困难。于是希腊和欧元区的CDS开始疯涨。从去年7月至今,希腊债务保险利率上涨整整三倍。今天希腊国债的CDS居然涨到428点,甚至超过处于半战争状态的黎巴嫩(255点)。这是闻所未闻的。在这场攻击中,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在国际炒家的瞄准线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8
把事情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希腊本来没有进欧盟的经济资格,但是美国控制华尔街高盛给希腊做了许多假账,希腊顺利进入欧盟后,华尔街把坏账卖掉,脱离干系。然后再把希腊经济搞垮,从而牵动欧盟,乃至欧元。现在欧元瞬间垮台,美元达到目的,继续独霸,一场完胜的经济战。
第2个回答  2010-06-09
危机起始原因
一切要从2001年谈起。当时希腊刚刚进入欧元区。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刚刚入盟的希腊就看到自己距这两项标准相关甚远。这对希腊和欧元区联盟都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欧元刚一问世便开始贬值的时候。这时希腊便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一被称为“金融创新”的具体做法是,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分批上市。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事实上,高盛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腊贷出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这样,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而事实上2004年欧盟统计局重新计算后发现,希腊赤字实际上高达3.7%,超出了标准。最近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远远超过规定的3%以下。 除了这笔借贷,高盛还为希腊设计了多种敛财却不会使负债率上升的方法。如将国家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来换取现金。这种抵押换现方式在统计中不是负债,却变成了出售,即银行债权证券化。高盛的这些服务和借贷当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达3亿欧元的佣金。高盛深知希腊通过这种手段进入欧元区,其经济必然会有远虑,最终出现支付能力不足。高盛为防止自己的投资打水漂,便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 希腊的这一做法并非欧盟国家中的独创。据透露,有一批国家借助这一方法,使得国家公共负债率得以维持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占GDP3%以下的水平。这些国家不仅有意大利、西班牙,而且还包括德国。在高盛的这种“创造性会计手法”主要欧洲顾客名单中,意大利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1]
关于美国的影子,当然有,美国政府实际是受制于华尔街的垄断资本家的,希腊危机实际是美国打击欧元区,转嫁危机,借机抢占世界市场的阴谋!
第3个回答  2010-06-08
简单的说:希腊举办奥运会时用钱多,那时估计能赚回来.但是奥运会后全球经济普遍差劲,所以财政赤字太大.今年赶上美国经济很差,美国想列夺全球财富补充自己,希腊正好有机被乘,再说美圆也不想让欧元牛比起来.所以希腊惨了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