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

如题所述

河豚。属淡水鱼的一种,由于品种不同,有的也在海洋中生活。因其外形似“豚”,又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江、浙一带俗称河豚,而山东则称艇巴,河北叫腊头,广东称乖鱼或鸡抱,广西则叫龟鱼。
河鲀鱼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品种较多,约有200余种,其中在我国就有40余种,大部分属东方鲀属,在我国的温带、热带、亚热带海区都有河豚鱼分布,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以及近海江河中。

从形态上来看,河豚呆萌可爱,在受到感到危险或者被人为挤压时,它们便会吸入气体或水让自己膨胀起来,给人一种肉嘟嘟气哄哄的感觉。但若你就这样小看了它,那就大错特错了。
河豚个头虽然小,但是它的牙齿且极为的锋利,除了能轻易地咬碎易拉罐盖子外,也能轻易咬碎小龙虾、螃蟹等甲壳类的生物,至于其他小鱼,那更是手到擒来,我们在垂钓时遇到河豚,除了子线能被轻易咬断外,连鱼钩也常常被其咬断。

不过海豚最为致命的还是它携带的毒素——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
河豚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250倍,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神经毒素,截止目前仍没有解药,野生河豚春季产卵期之前毒性较强,雄性河豚的毒素水平通常低于雌性河豚。
另外,河豚的肝脏和卵巢毒性最强,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精巢、肉等部位,可以说河豚的毒素遍布全身,只是不同部位蕴含的量有所不同。

关于河豚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战国中后期的《山海经》,其中就有相关记载:“河豚有大毒,味虽真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
虽然河豚体内蕴含剧毒,但是它的鲜美却让人欲罢不能趋之若鹜,以至于不少人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想要去尝试一番。苏东坡曾在品尝河豚后直呼:“据其味, 真是笑得一死!”

不过出于安全考虑,在2016年以前,国内一直是禁食河豚的,当时在在日本批准食用的河豚有20多种。
一直到2016年4月13日,农业部、国家卫计委、国家食药监总局举行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河豚生产经营的通知》的听证会,按照《通知》规定,此次仅开放人工养殖的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两个品类。

相比于那些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野生河豚,人工养殖的河豚不管是在生活的水体还是摄入的食物等环节,都有着极为严格的人为把控,这也是人工养殖河豚毒素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养殖的河豚就无毒。
据了解,在日本处理河豚的厨师都要求持证上岗,必须考取由国家颁发并认可的专业资格证,并且还需要经过至少5年的专业训练才行,这是因为在处理河豚的时候,需要严格的标准化处理,整个加工工序达30多道,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因食用河豚中毒的可能。
河豚固然鲜美,但冒着巨大的风险去食用,在小编看来也是有些不值得,毕竟世间美好的事物并非只有食用河豚这一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23

有生活在淡水的品种,也有生活在海水里面的品种。河豚的学名为河鲀,是温带和热带近海底层鱼类,常常生活在海洋中、下层,有一些河豚种类生活在淡水里面,河豚的自卫手段是遇到外来危险时,通过快速充气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因此又称气泡鱼。

河鲀鱼泛指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的各属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高档水产品,被誉为菜肴之冠,但其卵巢、肝脏、肾脏、眼睛、血液中含有剧毒,处理不当或误食,轻者中毒,重者丧命。因其外形似豚,又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江、浙一带俗称河豚,而山东则称艇巴,河北叫腊头,广东称乖鱼或鸡抱,广西则叫龟鱼。

扩展资料:

河鲀(Tetraodontidae;puffer fishes),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俗称河豚。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另有“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气鼓鱼”(江苏、浙江)、“乖鱼,鸡泡”(广东)、“鸡抱”(广东)、“龟鱼”(广西)、“街鱼”(用闽南话读)(福建)、“蜡头”(河北)、“艇鮁鱼”等称呼。古时称“肺鱼”。

第2个回答  2021-08-22
河豚既可以在淡水中生存也可以在海水中生存的,在咸淡水中也可以生存。所以不能把河豚单纯的说是淡水鱼或者是海水鱼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