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和西方的历史差异,都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我们论述东西方社会最大区别的时候,有一种说法叫做,东方为政权社会,西方为金权社会,那么这一切如何发生的?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按照社会发展及生存力发展而言,商业活动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没有商品及经贸的交流,财富不能流通,就没有财富的增值于叠加效应,也因此商品经济发展的最大助推力源自银行和借贷业的兴起!

银行和借贷业的兴起,将原本的存量资金,变成放大资金,以助推经济发展,这也是现在无数国家借贷发展,无数个人借贷发展的根源!

这是现在的情况,那么在文明之初,东西方的区别源自哪里!

一:不同地理环境,生产力水平造成的商业生产活动差异化

首先:文明看看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的情况!

按照地理认知,希腊地形就是典型的资源贫瘠地区,丘陵为主、水源不足、森林覆盖小,矿藏缺乏、由此必然引申出的就是可耕地不足,直接结果就是粮食产量不高,不过因为濒海优势,就给了希腊文明天然良港。

有了港口,就有了对外金融条件,也因此,希腊文明一出现,就有了贸易需求,原因很简单,产出不足,为了生存必须外贸。他们进口埃及的小麦,进口黑海地区的羊毛,然后进口工业原料,进行加工之后出口,换取进口的资金!

可以说,希腊是世界上最早的进口初级生产资料,换取生活必需品的国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古希腊人必然选择就会是施行重商主义,而且为了保证工业品的竞争优势,对科技发展也会特别重视,目的无非是为了保证商业品的竞争力。

这一切和现在的西方世界何其相似啊!

除此之外,就是殖民扩张,目的也是为了生存,还有更好的贸易!

基于生存需求,他们扩张农业殖民地,为了贸易需求他们建设贸易殖民据点,军事保护贸易,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贸易安全!

其次:我们看看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对商业发展的影响。

于文明出生点而论,中原文明和希腊文明比无疑是占有优势的。

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是广袤的黄河流域,他的特色就是冲积平原多,可耕地多,而且因为背靠大河,水资源也丰富!

于早期农业生产而言,这样的地理条件必然比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占有碾压性优势!

在自给自足的小农就经济长期影响下,对于外贸的需求就没有西方那么明显,而且陆路文明和海洋文明比天生也没有商业交流的环境,同样的路程,走海运1天,走陆运5天于交易成本而言,损耗也非常大!

那么如何也会有重商的需求出现无非驱动力不同而已!

西方是被迫而为必须如此,为了生存,于是全民参与,而中国则不同,大多数时候都是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需求而从各地搜刮,引申出的重商政策。

一个由下而上(希腊)一个由上而下(中国)文明的开始,他们的目的都不同!

基于以上地理环境问题,还有生存需要和对于商业态度的问题,就引申到了政治层面的不同施政行为,下面这段就说说这种行为的差异

二:政治需求不同,财政收入的不同比列造成的东西方认知偏差

首先是中国:我们国家是一个坚持农业立国的国度,农为根本的思想深入人心,也因此才有持续数千年的农业税出现,农业税的取消还是在前几年。

由此可见,这就是农本思想对于国家的影响,而根源不过是税收问题而已,农业税长期占据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头!而商业税,除个别朝代几乎都被当做添头!

那么为何如此?

原因也很简单,社会生产力资源的占有比而已,在中国长期以来的封建社会中,商品的发展其实是受到农业生产力限制的,这也是东西方都存在的问题,只不过东方更明显,农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才有商业生产的活跃,作为专制的帝国政府,必然会维护国家的基本盘农业,于是轻谣薄赋、减轻田租就成了必然选择,不仅如此,还有经常免去全国赋税,比如汉文帝时期,这样的时期就发生了很多次。

随着农业税的减少,在生产力低下时期,为了鼓励商业发展,当然也会减少商业税!

这也是中国文明早期西汉时期会重视商业发展的根源,可是随之而来也有了思想上的问题!

一般而言,土里刨食的人都比较穷,而行商的人都会比较富裕!

我那么穷你那么富裕?

这不公平啊,于是整个社会风气都在往追逐利益的方向发展。人人向往商业。商人的地位也因此空前提高,无数人以求富为己任,那么礼教是什么?

穷人以富人为榜样,都想做生意,读书人也不在读书而是“去文学而趋利”。商人阶级的崛起,必然会造成社会思潮动荡,进而影响国家根本的农业啊。

失去了根本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也因此才有了后续的打压商业的行为出现,汉武帝的盐铁专营,还有打击豪商,迁徒豪商富户去茂陵,敛财是一个目的,其实本质还是为了压制商业行为的不断发展,最后危机国家根本,危机国家稳定!

简而言之,我不需要你的税赋,也不满意你影响农业,还看不惯你们带歪社会风气,你们还有夺权风险,不整你整谁?

那么古希腊古罗马相对于中国又有什么区别,就值得研究了!

其次:古希腊古罗马对于商业的态度

因为地理环境还有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从文明一开始,西方文明对于商业就和中原文明不同,原因也很简单,商业是财政收入的大头。而财政收入决定了政府对于产业的态度,占据收入大头的商业,他们就不可能真的去打压。

不仅不会打压,反而会积极鼓励商业发展,目的是为了强国富民和扩大财源。

于是施行对待商业的宽松政策成了他们的必然选择,相对于西汉6%的商业税,希腊对于进出口贸易的税赋低的可怜不过才2%。不仅如此为了保证商业贸易的发展,他们还不断建立贸易据点,随着而来的就是建立强大的海军保护贸易的发展。

后世航海大发现时期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这样的政策其实是西方人的传统。

三、古代中西方对于商业贸易施行的措施,和影响

基于生产力的发展,中西方在早期不约而同都施行国重商政策,他们又有什么不同,结果又如何!

首先我们看看西方文明:

(1)政府积极配合!

在西方世界,为了保护贸易,政府可以说下了血本去做这些事情,商业活动获得了极大的军事力量支持,罗马对于阿拉伯地区的各个港口开拓,都有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影响,他们不止步于占据港口,还修建道路,并在沿途设置驿站还有取水点,每个驿站都有罗马官方提供武装保护。

(2)给予商业组织特权,商业立法并规范商业活动契约精神

为了鼓励商人,古希腊和古罗马还给予商人特权,承认商业协会的独立性。

为了保证权利妨碍商业发展,他们会给予商人部分特权,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商业规则的公平和权利的施行,规范商业和市场契约精神。

雅典有特别法庭(dicai empoikai)专门处理商务海事案件”。比雷埃乌斯港口和雅典城市市场各有5位抽签年选的市场监督,保证货真价实、保障公平交易;粮食市场的零售,要由专门的官员(sitophylakes)负责监督,确保价格平稳,避免有人囤积居奇。

西方对于商业的保护,还有立法的传统和商业契约精神的由来,就从此开始!

其次我们看看东方文明对待重商主义的态度。

中国重商主义在汉武帝时期开通丝绸之路时候达到顶峰,为此西汉政府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在长安藁街设有“蛮夷邸”专门招待外国商人,在西域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保证商业贸易路线的安全。

可是也仅限于此了,原因也很简单

(1)丝绸之路的发展,为的是东西方货物的交流,但是东方和西方情况却非常不同,东方要发展对外贸易,面对的是广袤的欧亚大陆,于路程还有时间而言,都是一个及其遥远的距离,这距离遥远,就让他们无法和西方一样有无数的商队出现。

(2)因为距离遥远还有西域的广大,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就是控制力不足,传统农业文明的统治半径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对遥远地区施行绝对的控制权,于是只能保留各个西域效果,协助西汉政府控制西域,与其说西域都护府是一个行政单位,不如说是一个军事基地,目的是将西域纳入势力影响力范围。

(3)因为中国传统的农业本位思想,就让中国不可能如西方那有用尽全力去维护商业贸易的发展,农业是基本盘,而商业不过是为了统治者和权贵阶层需求产生的附带品而已,获取财富是很好,但是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的心态一直根深蒂固。

(4)基于以上对待商业的认识,就引申出了这种商业的偏差,其实这样的商业行为也是一个至上而下的商业行为,是由政府主导进行的商业行为,几乎没有私人和民众参与,就没有了阶级基础,中国的商业社会商人阶级如此产生?

(5)基于商人的不存在,那么立法也好,规律也好,商业契约也好在中国社会也就一直存在缺失。

由此可见,这就成了现在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面对商业还有商人不同态度的根源,而根源从何而来,从地域而来,从控制力而来,从农本思想而来,最后成了固定常态,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四:由以上不同又引发了不同的问题,这问题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商业政策的区别。

第二个就是:城市化进程的区别。

于商业政策而言,西方从古至今,几乎都秉承着自由贸易的宗旨,当然也会在特定时候施行控制!

早期的罗马帝国时期,国家很少干涉商业发展,除了赋税,几乎什么都不管,整个罗马帝国时期,贸易自由政策深入人心,也形成了西方的文化传统,只是在面临竞争的时候才会施行部分的贸易保护政策。

最早的银行业也在古代西方出现,私人银行盛行一时,这一切都是金权政策的影响!

那么东方文明史如何做的。

在早期其实和西方类似都是推行相对自由的商业政策,比如西汉初期,国家不会管理所谓的盐铁贸易,也不会管什么山林被开发矿产被开发,也因此曾经有一段时间没商贩们可以“周游天下”,从事商业活动!

政府仅仅施行相应的宏观调控即可!

可是这样的政策施行的时间并不长,在汉武帝时期就出现了著名的“盐铁专营”政策,关于国计民生的商业流通全部归国家所有,国家开始了利用国家权利还有国家资本,掌握商品流通的先河。

不仅如此,面对商人阶级的抗议行为,汉武帝还对面进行了彻底的打压,主要对象就是因为富裕而捐献并成为官员的豪商贵贾。目的就是消除他们对于政治的影响力。

进而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维持国家统治权的稳固!

这一切在当时而言,确实有积极作用,却让中国的商业精神缺失,影响了无数后续的朝代,盐铁专营成了无数中国朝代的选择,压制商业,国家掌握主要商品生产也成了后续的选择。

以上说完了商业政策的区别,再说下对于人口还有城市化的区别!

在古希腊,罗马为了保证商业流通,政府积极推行城市化,不断将村落甚至寺庙改建成城市,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断像被征服的新民族灌输城市生活的价值观,为了鼓励新城市的发展,他对于原本城市中的权贵阶层也是持鼓励态度,只要你们配合我,那就给你们特权。

于是西方的城市化进程一直优于东方,而各种产业也因为城市化进程,市民化人员的增多,将无数人从农田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因而进一步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那么东方政府是如何做的?

他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无数朝代都信奉将农民牢牢地固定在土地上,通过农业发展间接促进商业发展,目的无非是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的基本盘农业税而已!

不仅如此,他们对于城市化率这个问题,几乎也是不闻不问,反而有组织的压制城市化进程,所有的政府对待商业活动要做的事情不过是从市场行为出发,用经济手段干预物价,调制市场防止哄抬物价,而从来没有想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进而降低物价。

五:以上所有不同最后带来的长远社会影响

(1)西方世界在长期的自由贸易主义氛围下,形成了一大批的商人阶级,他们又通过自己的财富,进而走向政治层面,开启了西方的金权时代。

(2)为了保护贸易而不断对外扩张施行贸易据点和殖民地政策,让他们对于贸易还有利益的追求更甚于东方,于是在航海大发现之后,他们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事情,在全球又做了一次,进行了一次全球殖民扩张,建立了近代以来数百年的优势。

(4)城市化传统,在西方根深蒂固,于是无数小镇小城市出现,将无数农民从农田束缚中解放,最后在产业革命时代,他们的观念转变更加快速。

(5)商业氛围的传统,也让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更加活跃,政治诉求更加明显,最后才有基于金权政治系大民主政治出现于发展。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说不完啊!

那么我们中国又因为这不同的商业态度有什么影响!

其实很悲催!

首先:就是金权政治从未在中国出现,中国一直以来都是政权国家!

其次:基于农业基本盘之上的思维方式,让中国人固守土地,最后错过了无数时代。

再次:没有商业氛围的开明风气,让中国人的思维也进一步桎梏,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

最后:我们在近代不断受欺负,都是因为这传统思维作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