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帕金森?

如题所述

关于帕金森很多人只限于听说过,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这种疾病很常见。它严重影响了老年人正常的生活,如果不及时地治疗症状会加重,还会引发心理障碍、心智受损、姿势障碍等等。帕金森这种并不能治愈,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帕金森的症状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跟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内科专家封一平主任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帕金森?

帕金森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神经病变所导致的运动障碍疾病,在临床上主要是以动作迟缓,肌肉强直以及不知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此病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相对来讲男性发病率比女性更高一些。

在目前有医学研究认为帕金森的发生和年龄增长、环境、毒素接触等有密切关系,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身体细胞凋亡,免疫系统异常,而使神经元大量变性而出现疾病。不过要知道帕金性大多数不遗传,而且它也不是传染性疾病。


帕金森因为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所以在目前并没有治愈的方法,它是不能根治的疾病。一般疾病在发作后不会影响寿命,但会使患者的生活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残废,所以它被人们称为不死的癌症。不过有调查发现在发病后1~3年如果积极治疗在后期治理能力,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会高于发病后4~6年才开始治疗的患者,也就是说帕金森如果及早确诊,并且及早采取措施治疗预防。提高生活质量的几率也比较高。

帕金森病的症状有哪些呢?

1、震颤:震颤多是从上肢远端开始,并且在早期只是静止时会出现震颤,可慢慢地扩展到其他部位。这主要是因为患者的促动肌与拮抗肌发生了节律性地交替收缩引发的,等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下颌、口唇、舌头和头部同样也会出现震颤症状。

2、强直:强直指的是患者的促动肌和拮抗肌的肌张力都明显地增高,同时也因为肌肉强直,患者会表现出特殊姿势。并且,这些姿势障碍逐渐加重,还可能引起肢体的疼痛。

3、运动变得迟缓

得了帕金森病之后运动会变得迟缓,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老年人变老的缘故,在开始轻微的时候不受重视,严重了之后就再也不能复原了。运动变得迟缓其实分为几个时期,在帕金森早期的时候,仅仅在扣纽扣,系鞋带等精细运动中变得迟缓。慢慢地就会发展成为全面性的运动减少,在晚期的时候,甚至连翻身、转身都变得困难。并且面容也变得越来越“面瘫”,面无表情,双目呆滞。


4、其他症状

除了以上这典型的症状以外,还有身体的其他症状,包括患者会感到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上劲来,还感到很是焦虑,入睡也出现了困难。部分患者的认知方面也会存在问题,包括对一些事物的认知偏差和对日常生活中熟悉人的陌生感。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了失眠障碍,久久不能入睡。

温馨提示,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内科专家封一平主任表示帕金森虽然在发生后影响寿命的几率不高,但由于它在出现后会给患者的生活以及身体带来影响,所以对它要了解,并且在发生时及早着手干预。毕竟早判断早治疗,得到的效果就更好,带来的伤害性就越低,受到此病困扰的几率也就会下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29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特征性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还会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即精神认知障碍。

帕金森的症状因人而异,最为显著的症状就是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肌强直。中晚期患者出现姿势平衡障碍,发病前后还会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即精神认知障碍。另外,还有一部分病人有精神障碍,约有50%的病人伴有抑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也可偶发于20多岁的青年。主要的临床症状有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异常等,具体表现为以下症状:

1、震颤:典型患者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多始发于一侧上肢远端,其特点为缓慢的、中等幅度或粗大的震颤,在患者情绪紧张、激动,疲劳、焦虑时加重,入睡后消失;

2、肌强直:可在病变早期出现,主要影响躯干以及肢体近端的肌肉。患者在被动运动时,关节阻力增高,肢体可出现齿轮样强直;

3、运动迟缓:自发性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例如面部表情缺乏和瞬目动作减少,与面具脸类似。在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或消失,写字越来越小、慌张步态、言语过慢、吞咽困难;

4、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异常:容易摔倒,甚至不能独立站立。从站位改变为坐位时,整个身体摔砸到椅子上。当患者处于头前倾、躯干前倾或后倾的不稳定位置时,难以保持直立,容易摔倒;

5、其他症状:例如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痴呆、疼痛、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以及便秘、尿意迟缓、体位性低血压、睑痉挛等,晚期患者甚至可出现幻觉。
第2个回答  2022-12-17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特征性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还会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即精神认知障碍。

帕金森的症状因人而异,最为显著的症状就是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肌强直。中晚期患者出现姿势平衡障碍,发病前后还会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即精神认知障碍。另外,还有一部分病人有精神障碍,约有50%的病人伴有抑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也可偶发于20多岁的青年。主要的临床症状有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异常等,具体表现为以下症状:

1、震颤:典型患者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多始发于一侧上肢远端,其特点为缓慢的、中等幅度或粗大的震颤,在患者情绪紧张、激动,疲劳、焦虑时加重,入睡后消失;

2、肌强直:可在病变早期出现,主要影响躯干以及肢体近端的肌肉。患者在被动运动时,关节阻力增高,肢体可出现齿轮样强直;

3、运动迟缓:自发性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例如面部表情缺乏和瞬目动作减少,与面具脸类似。在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或消失,写字越来越小、慌张步态、言语过慢、吞咽困难;

4、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异常:容易摔倒,甚至不能独立站立。从站位改变为坐位时,整个身体摔砸到椅子上。当患者处于头前倾、躯干前倾或后倾的不稳定位置时,难以保持直立,容易摔倒;

5、其他症状:例如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痴呆、疼痛、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以及便秘、尿意迟缓、体位性低血压、睑痉挛等,晚期患者甚至可出现幻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2-08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特征性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还会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即精神认知障碍。

帕金森的症状因人而异,最为显著的症状就是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肌强直。中晚期患者出现姿势平衡障碍,发病前后还会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即精神认知障碍。另外,还有一部分病人有精神障碍,约有50%的病人伴有抑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也可偶发于20多岁的青年。主要的临床症状有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异常等,具体表现为以下症状:

1、震颤:典型患者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多始发于一侧上肢远端,其特点为缓慢的、中等幅度或粗大的震颤,在患者情绪紧张、激动,疲劳、焦虑时加重,入睡后消失;

2、肌强直:可在病变早期出现,主要影响躯干以及肢体近端的肌肉。患者在被动运动时,关节阻力增高,肢体可出现齿轮样强直;

3、运动迟缓:自发性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例如面部表情缺乏和瞬目动作减少,与面具脸类似。在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或消失,写字越来越小、慌张步态、言语过慢、吞咽困难;

4、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异常:容易摔倒,甚至不能独立站立。从站位改变为坐位时,整个身体摔砸到椅子上。当患者处于头前倾、躯干前倾或后倾的不稳定位置时,难以保持直立,容易摔倒;

5、其他症状:例如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痴呆、疼痛、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以及便秘、尿意迟缓、体位性低血压、睑痉挛等,晚期患者甚至可出现幻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9-03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发病年龄平均约为55岁,多见于60岁以后,40岁以前相对少见。男性略多于女性,隐匿起病,缓慢发展。
帕金森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纹状体神经递质多巴胺含量明显降低,但为何会引起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神经系统老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蛋白酶体功能障碍、炎性和免疫反应、钙稳态失衡、兴奋性毒性、细胞凋亡等机制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从而导致发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1.运动症状常始于一侧上肢,逐渐累及同侧下肢,再累及对侧上肢及下肢,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障碍等症状。2.非运动症状也是常见和重要的临床征象,而且有的可先于运动症状而发生。包括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和认知障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