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和赵光义究竟有何矛盾?

如题所述

要说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二人的矛盾起源,就不得不从宋朝的建立说起。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在幕僚赵普、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赵光义等人的拥立下,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宋朝建立后,作为皇帝的赵匡胤自然非常豪爽,大肆封赏,赵普、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从龙之臣都加官进爵,恩宠极隆,而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虽然也得到了提升,但却仅仅是殿前都虞候,地位官职均低于其他功臣,并且作为皇帝的亲弟弟却没有被封王,这成了赵光义的一块心病,最讽刺的是赵匡胤的三弟赵廷美没有任何功劳,却被封了魏王,这让本来就小肚鸡肠的赵光义早已心生怨恨!

而且,自始至终,赵光义都认为宋朝的江山有自己的一份,赵匡胤能做皇帝,自己为什么不能?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他不断地玩弄手段,耍弄阴谋,布置党羽。

赵匡胤登基时,其母昭宪太后杜氏还健在,因昭宪太后最疼爱赵光义,赵光义经常去杜太后那告状,使得杜太后以为赵匡胤容不下亲兄弟,经常斥责赵匡胤,赵匡胤也因此厌恶赵光义,但赵匡胤毕竟孝顺,虽然反感赵光义所作所为,却不能不照顾母亲的感受,只好给他加官进爵安抚于他。

公元961年,昭宪太后病重之际,因恐去世后,赵匡胤不会善待赵光义,便以后周为何会失去天下为由,让赵匡胤答应将皇位传给赵光义,并让赵普加以记录,以确保大宋江山稳固,这就是“金匮之盟”,此后,赵光义果然得偿所愿,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开封为都城,开封府尹便是储君),再加兼中书令,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自此后赵光义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赵光义成为储君后,自然为结交朝中文臣武将提供了便利条件,毕竟自己是将来的皇帝,朝中大臣都要巴结,自此后羽翼渐渐丰满。

虽然,迫于“金匮之盟”,要将皇位传给赵光义,但是,赵匡胤还是希望能将皇位传给儿子,而“金匮之盟”的内容只有三个人知道,宰相赵普自然明白皇帝的心思,所以他极力反对赵光义为储君,也因此遭到赵光义的仇恨,后来赵光义利用赵普贪财受贿,将他驱逐出了京城,自此朝堂上赵光义权势更胜!

就在赵光义权势日盛的时候,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相继成年,而赵匡胤也表现出了想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的意图,他立赵德昭为兴元尹(汉中)、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此同时,他提出迁都洛阳,期望用迁都来打破赵光义在汴梁庞大根深的势力,从而为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扫清道路,但是迁都不仅侵害了赵光义的利益,更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赵匡胤犹豫了,而与此同时,赵光义察觉到了危险,于是他果断地采取了措施,就在赵匡胤提出迁都洛阳的同年十月,公元976年深秋,赵匡胤突然无疾暴死,后世更是留下了“烛影斧声”这一千古迷案。

而赵光义继位后,为了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主动说出了“金匮之盟”,并将证人赵普召回朝中继续做宰相,当然,过去敌对的两人曾经谈过什么,做了哪些妥协,我们并不知道,但是自此以后,赵普恩宠不失,赵光义还将自己的弟弟赵光美任命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并大肆封赏赵匡胤的儿子以及元老旧臣,用以稳定政局。

与赵匡胤一样,赵光义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但是迫于“金匮之盟”,还要暂且忍耐,当朝局渐渐稳定后,赵光义终于不需要隐藏自己凶狠的一面了,他先是以骄横跋扈训斥赵光美,接着又以赵光美勾结大臣图谋不轨为由将其贬斥,以至于赵光美忧愤成疾而亡。

赵光美死后,赵光义将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立为储君,出任开封府尹,但是不久,便以其失德为由逼其自杀。

赵德昭死后,赵匡胤的四子赵德芳最年长,本来该由他继位储君,但是却突然病死了。

赵光美、赵德昭、赵德芳三人死后,最年长的自然成了赵光义的儿子赵元佐,但是,赵元佐性情宽厚,与赵光美、赵德昭等关系亲厚,赵光美被迫害,赵元佐求情,但是,却换来的是赵光义无情的训斥,赵元佐眼看着叔父兄长均被迫害致死,心中忿恨成疾,后发疯,因火烧皇宫而被废为庶人,直到宋真宗继位,才得以恢复爵位。

纵观历史,皇位多传于子嗣,传位于兄弟的极少,赵光义既然想要毁弃“金匮之盟”,直接封自己的儿子做储君就好,为何还要费尽周折,害死自己的兄弟侄子呢?估计这里面应该还有对赵匡胤的嫉恨吧?毕竟,他生活在赵匡胤的阴影下那么久,好不容易做了皇帝,自然要报复在他儿子的身上了,赵光义靠着阴谋手段,利用赵匡胤的孝顺仁慈,不仅篡夺了帝位,更是杀光了赵匡胤的儿子,不知道九泉之下的赵匡胤会不会后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