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太平军抓住清军俘虏后,一般会怎么处置他们?

一般会怎么处置他们?

太平军抓住清军俘虏之后,一般都会优待他们,并不会把他们杀掉,所以说太平军在当时发展就特别快,在北伐的时候,太平军的人数得到了非常大的补充。


1,清军也是汉人


清朝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个王朝,因为它的统治者是满族人,也就是说他不是汉族人作为自己的统治者。但是虽然统治者是满族阶级,士兵中还是有大部分都是汉人的,所以说太平军在抓到了亲军的俘虏之后,一般会选择优待他们,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是汉人,所以没有必要自相残杀。所以说当时太平军抓住清军俘虏之后,对于汉人一般都是优待的,但是太平军对于八旗军队和他的家属都非常的残忍。在太平军北伐的时候,所遭遇的八旗军很少有人能活下来,主要是因为太平军对八旗军队有一种特殊的仇恨,他们仇恨满族人侵占了中国的政权。


2,补充自己的军队


虽然说太平军优待俘虏,并且由于当时将领的一些军事理论问题,所以他们直接把战俘充作是自己军队,太平军在当时北伐的时候,人数是呈递增的形式增长的。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把抓住的清军战俘当作自己的兵力补充进军队,对这样的话就导致当时的清军有很多人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综上所述,太平军对清军的俘虏也是差别对待的,对俘虏中的汉人是非常的优待的,但是对于满族人就是非常的残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5

应该说,太平军与清军一样,没有优待俘虏的意识,更不用说知道近代以来关于优待俘虏的国际公约。不过,太平军在北伐时,对于投降的清军以招抚为主,很少大开杀戒。所以,北伐军才会像滚雪团一样,越来越多。


不过,太平军没有很好地消化这部分投降的清军,使得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当战局向不利于太平军发展时,这些投降的清军很容易就反戈一击,重新回到清军的阵营。但饶是如此,太平军仍然较为宽容地对待清军俘虏。


清人赵雨村所著《被掳纪略》记载了两个被俘清朝官员的事例。一个有道员功名的“朱大人”,在被俘后留在陈玉成部队里当医生。另外一名候补官员出身的“老先生”,因为有点文化,留在太平军里充当文秘人员。“老先生”脾气很坏,经常对太平军官员出言不逊,可是并没有受到惩罚。


清军俘虏投降太平军后,如果能够立下功劳,还有升迁的机会。比如侯裕田,此人是广东嘉应州人,生于1829年,最初是清军张国梁手下一名将领。1852年,侯裕田战败被俘。侯裕田看到太平军内官兵亲如兄弟,而且纪律严明,绝不扰民,就加入了这支部队。侯裕田虽然是一名俘虏,但在太平军中没有打入另册,被另眼相看,“裕田虽降将,非金田勋宿,然诸王皆信重之,倚任一同粤西老兄弟。”后来,侯裕田还凭借战功,做到太平军的水师主将,相当于海军司令员,还被封为“森王”。


对于不愿意投降太平军的清军俘虏,怎么处置呢?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涌现的一名解除将领,他对不愿意投降太平军的清军俘虏非常宽厚。清军绿营副将李金暘、浙江提督米兴朝、浙江布政使林福祥,在被太平军俘虏后,坚决不投降。李秀成干脆将他们全部释放。有意思的是,这些被太平军释放的清军俘虏,回到清军阵营后,被以“失汛地者死”的军纪处死。1859年,太平军名将陈玉成抓获了清军将领李孟群。陈玉成对李孟群很欣赏,有意将他吸收到太平军队伍。可是,李孟群不愿意投降。后来,在天京方面的严厉要求下,陈玉成才将李孟群处死。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军对八旗官兵的处置相当严厉。清军在抓获八旗官兵后,极少将其释放。1853年,太平军攻陷江宁(南京)后,驻防八旗官兵及其家属被杀掉了许多。以至于后来清军收复南京后,不得不从乍浦、青州等地抽调人丁户口,重建江宁的驻防八旗。就算太平军将领有意赦免八旗官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861年,李秀成率部围攻杭州,杭州将军瑞昌死守不降。为了分化瓦解敌人,李秀成派人快马加鞭返回天京,从洪秀全那里求来一纸赦书。虽然瑞昌本人战死,但幸存的清军八旗官兵,得到了赦免,被李秀成释放了。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被掳纪略》《中国近代史》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28
太平军都是宽容地对待清军俘虏,如果能够立下功劳,还有升迁的机会。这样还能够更加的得民心,让清军很好的为他们服务。
第3个回答  2019-10-26
太平军抓住清军俘虏后一般情况下会放在太平军里。如果有战功还可以升职!也有清军被抓,放回老家去的!正常情况是这两种处置方法!|
第4个回答  2019-10-29
历史上太平军抓住清军俘虏后,他们不会像现在这样对他们,有时候可能会进行严加处理,但是只要肯投降,太平军也不会对他们怎样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