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三篇文章!!重赏!!!!!!

我要三篇关于人生哲理的文章,200字左右,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谢拉

给你几个小故事参考吧

1、 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2、 要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她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要天,也不要地,我们要自己。

3、 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
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4、 神迹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5、 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25
1、生命如一泓清水

生命如一泓清水,源头处没有一点污染。童年的我们无忧无虑,笑容灿烂,生活就像水晶般透明,没有任何苦涩的内容。

生命如一泓清水,青年时的我们如乘势的水流,不希望有堤岸的存在。我们渴望像水一样流动,流出父母的怀抱,流离家庭的羁绊,流入一片陌生的天地,去寻找生活,寻找值得终生追求的事业,寻找真正的爱情,和我们所爱的人合二为一、终身相守,就像两股清水,融合得了无痕迹。

生命如一泓清水,曾经以为这个世界像我们一样的清澈,便一头扎进去,却发现所到之处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有清流、浊流,有暗流、激流,我们常常不由自主被夹带着向前流动,或平缓、或湍急。流向什么地方,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有时候我们依然能够保持一泓清水的情怀,尽管有许多痛苦和迷茫,但仍保留一份高洁;我们有时也会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变得浑浊、激荡,有时甚至会同流合污,完全迷失自己。

生命如一泓清水,不流动就会腐臭。经历了各种挫折和打击后,有的人就失去了梦想和勇气,也失去了青春的热情和对未来的追求。而相信未来是青春存在的惟一标志,如果没有对未来的期待,生命就如一潭死水。不管经历多少苦涩,我们都不应胆怯。胆怯是生命的堤坝,使心灵失去对自由的向往。只要不自我封闭,勇敢向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走遍天涯的梦想。很多人不愿面对挑战,把自己封闭起来,变成一潭不再流动的水。他们屈服于停滞的生活,屈服于命运可怜的安排,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语言和思想,不再探索外面世界的精彩,也丧失了灵魂深处对于伟大的崇拜。他们也许表面上变得平静,变得与世无争,但是一潭不流动的水,久而久之会生出绿锈,变得腐臭。这样的生命,躯体虽存,灵魂已死。

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让我们打开心灵的堤坝,融入溪流,汇入大江,奔腾入海。也许我们会变得浑浊,也许我们会被暗礁撞得遍体鳞伤,但我们的生命将奔腾不息,变成大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浩荡之中再次变得清澈,变得博大,变得宽阔无边。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的生命将会进一步提升,我们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彩,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也可以化作雨露,给干涸的土地以绿色的希望。我们可以渗透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之中,然后再次化为一泓清水,给自己的生命一次次的梦想,经历一次次惊喜的旅程。如此周而复始,我们的生命将变成世间万物的一部分,永远生生不息。

生命如一泓清水,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水的清澈,水的活力,水的自由和水的生命!

被喂饱的熊是死熊
在加拿大山区驾车旅游,经常看到路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A fed bear is a dead bear”,意思是“被喂饱的熊是死熊”。刚看到不太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熊被喂饱了反而是死熊了呢?就问同车的伙伴,伙伴说:过去很多人在路边看到熊,就十分好奇,从车里扔东西给熊吃,熊尝到了“甜头”后,就老在路边等人施舍食品,慢慢就失去了自己觅食的本领,到冬天没有人去喂它们食品时,有的熊就会被冻死饿死。所以加拿大政府在路边竖了很多提醒人们的牌子,告诉大家,把熊喂饱了,实际上是把熊喂死了,所以说“A fed bear is a dead bear”。

这件事又让我想起了科学家所做的一个试验,把一批白鼠分成两组,一组白鼠每天都被喂得饱饱的,它们吃完了就睡,睡完了再吃;另一组白鼠每天只喂半饱,因为吃不饱,这组白鼠只能到处寻觅食物,东奔西跑。半年后,科学家看到的是:每天吃得饱饱的白鼠不是得病了,就是死掉了,而那些到处寻觅食物的白鼠却很健康地活着。原因不言而喻,没有吃饱的白鼠在寻觅食物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自己的适应能力,提高了免疫力,所以拥有了健康和活力。

很多为人父母者,出于对子女的过分爱护和关心,也正在把孩子当作喂饱的熊或白鼠对待。现在的很多学生,从小到大,除了会读书以外一无所能,既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一旦被放到陌生的环境中就完全不知所措,变得茫然而无助。究其原因,多是因为从小被溺爱所致。很多父母完全不明白对于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他们为孩子把一切都准备好:做饭、洗衣、打扫房间、接送上学,甚至帮着孩子把铅笔都削好了,就是忘了最重要的东西: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能力的人,把孩子锻炼成一个今后在社会上能够勇敢地打拼并取得成功的人。

亲爱的为人父母者,请不要把你们的孩子养成被喂得饱饱的熊或白鼠,这样做只会把他们送上人生失败的道路。让我们保留一点动物的本能,对后代稍微“无情”一点,只有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自理,才能有日后他们更坚强的自立;而作为被“哺育”者,更是要主动地不眷恋“暖巢”,主动地成长。说到底,强壮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不断提高的生存能力,才是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而这些是“喂”不出来也不能被给予的。
2、约翰的胡子以及英若诚的游戏
约翰留胡子已有多 ,忽然他准备把胡子剃掉,可是又有点犹豫:朋友、同事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取笑?我经过数天的深思熟虑,他终于下决心只留下小胡子。第二天上班时,他已有足够的的心理准备来应付最糟的状况。结果出乎意料,没有人对他的改变有任何评价,大家匆匆忙忙来到办公室,紧紧张张的做着各自的事情。事实上,一直到中午休息时没有一个人说过一个字。最后他忍不住先问别人:“你觉的我这样子如何?”
对方一楞:“什么样子?”
“你没注意到我今天有点不一样吗?”
同事这才开始从头到脚打量他,最后终于有人嚷出:“噢!你留了八字胡。“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也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他出生成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口人坐在大餐厅中。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的一个不被人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大家遍寻不到他的时候再跳出来。
令英若诚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这才焉焉的走出来吃残溏剩菜。
自那以后,他就告戒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会大失所望。
不要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每天对着镜子琢磨半小时决定用哪种口红,哪条领带,你的苦心也许根本没有人注意。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你也把注意力放在事上吧,不要总惦记着别人怎么评价你。
===============================

18颗樱桃,18次弯腰
歌德在他的《叙事谣曲》中讲了这么一则小故事:耶稣带着门徒彼得远行,路上看到一块小小的马蹄铁,便让彼得捡起来,但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捡起来马蹄铁,路过城镇时到铁匠铺换了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两人继续前行,经过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知道彼得又渴又饿,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慌忙捡起来吃掉。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不堪地弯了18次腰。
耶稣笑了,对彼得说:“如果当初你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
自我欺骗
美国国际管理集团(IMG)的创建者马克.H.迈克是世界一流的管理专家,他自己介绍,他从一位好朋友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这位朋友是位出类拔萃的推销员,只要他一出面,他的魅力就能充满每个角落,你只有把钱花光才会离开。不过他的长处仅此一点,在其他方面,比如说组织、资金使用,对部下的鼓励、业务细节和工作贯彻方面等等都一窍不通。
这种人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公司明星般的销售经理,但绝不是企业家。然而这位先生是个自欺欺人的大师,他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连续十年,他不断的组建自己的公司,接下来就是不断的关闭。
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认为自己非凡的销售是人人都具备的。对他来说,销售是最简单不过的工作,他认为别人也一样容易。于是他呆在办公室做管理,让别人出去跑销售,结果公司中没有一个人在发挥自己的特长。
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关键在于努力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而把不足之处的危害降到最低。如果把精力全部花在提高弱项上,收效甚微,反而会影响到别的方面,成为一个毫无特色敌人,自然也就难有建树。
有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非要从事与缺陷相对应的工作;有特长当然是好事,但把特长弃置不用,便如同没有特长一样。
第2个回答  2006-11-25
人应该学会感谢而不是抱怨
我在10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学会走路。我不知道母亲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来锻炼我的意志,但我能体会到是因为拥有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的鼓励,才让我从陌生、好奇、恐惧、勇敢地踏上坎坷的道路,迈出了人生成功的第一步。在我看来那原本崎岖艰难、危险重重的山路因为拥有母亲和家人的呵护,却显得异样的平坦和舒适。
我3岁就离开家人的怀抱来到离家2公里的乡镇小学就读。迎接新的挑战,接触新的环境、人物和事件。我曾经因为面对的全是陌生的面孔而感到胆怯和畏惧;因为总是单枪匹马而感到孤独;因为总是不见父母到学校接送而感到彷徨;因为总是在雨天拿外衣或随手摘一片藕叶当作雨伞而感到悲伤;因为总是不打招呼不回家而父母不闻不问而感到无人关心;因为母亲总是让自己亲手做饭、洗衣而产生抱怨。我常常要求父母为我买这买那,甚至其他更多莫名其妙的事情。如果没有满足我的意愿我会抱怨,甚至讨厌他们。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我要感谢他们对我所安排的一切。因为对陌生人的恐惧胆怯锻炼了我的意志;因为孤独锻炼了我的心志;因为没有父母的接送培养了我的独立;因为雨天没有温暖的外衣和雨伞培养了我坚强;因为父母的不闻不问培养了我的自信;因为母亲要我自己做饭、洗衣培养了我生存的能力;因为路程的遥远为我腿臂力量在田径项目上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所认为最好的东西只不过成了童年的一个回忆,而对今天的我没有实在的意义。然而今天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源于母亲辛劳的栽培和用心良苦,没有母亲的智慧与决策,就没有今天独自自强的自己。我感谢他们,而不是抱怨他们。因为抱怨只会让我不断堕落,而感谢会让我永远上进。
不管你是谁?你都没有资格要求别人为你做任何事,哪怕仅仅是给你一口饭、一支笔、一分钱、一个笑容、一句话。因为别人没有义务给予你。当你已经是18岁的时候,你就已经没有资格再要求父母为你做任何事情。因为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你需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换得你的所求。如果你依然拥有父母给予无私的援助,你应该感到庆幸和感激。当你在寒冷的冬天里承受饥饿和窘迫时,你应该感谢上天给予你的考验。当你承受磨难与挫折时,你应该感谢那些阻碍锻炼了你的意志。当你成功时,你应该感谢所有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给你的力量。你的失败、成功、快乐、悲伤、痛苦、幸福都应该学会感谢,因为有了这些插曲,人才会成长。
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路上的风雨可以是连绵不断,也可以是过眼云烟。如果你感谢风雨的磨练和洗礼,我想你会豁然开朗;如果你总是抱怨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我想你一辈子难成大器。知道“千金难买我愿意”的这句话吗?要是别人不愿意祝福你,无论你赠与多少物力也没用的。当然只要别人愿意,那怕不需要花一分钱,你都会收到诚挚的祝福!
人应该学会感谢而不是怨天尤人!

学会放弃
人生的 道路,其实就是不断进行各种选择的过程,有人选择物欲,有人选择精神;有人临渊羡鱼,有人退而结网;有人寅吃卯粮,及时行乐;也有人选择零存整取,以日积月累的耕耘,去收获最后果实累累的金秋。当年胡宗南率部攻下延安城,自以为夺得了中共的首府,深以为喜。但发现收获的竟是一座空城时,那种喜悦之情很快就没有了;打烂坛坛罐罐,不以一城一池为得失,正是毛泽东最难对付的军事手腕之一。

比取夺 夺取政权,赢得最后胜利这一根本利益来,放弃几处瓦房楼舍、几座城池当然是局部、暂时的利益,而局部的,暂时的利益要服从于根本利益,这一简单的道理不一定非得毛泽东这样的伟人才能通达洞明,普通人也不应该本末到置,但恰恰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选择的往往是坛坛罐罐这样的眼前利益,而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更容易为其所获,干起抓住芝麻,丢了西瓜这样的蠢事来。因为比起长远利益来,眼前利益尽管是蝇头小利,但却是现实的,发射出夺目的光芒,因而更具诱惑力。比如一个单位里,总少不了有几个好的岗位,几趟美差,几次抛头露面的机会,等等,于是乎,一些经历浅,又好急功近利的年轻人你争我夺。结果到处结怨、树敌,造成关系紧张,一句“群众基础不好”就为今后的前途涂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同时沉溺于蝇头小利,会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再执迷不悟,关键时刻抓不住把,与上司斗起法来,那么,你在单位里就很难混下去了。当然,有的上司会把这种情绪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直接打击压制,事无巨细,根本就不让你沾边,让你失去所有的机会。而更高明的上司可能会反其道而行之,非但不溢于言表,反而热情地鼓励你,故意创造成一些小便宜让你去沾。

那么,什么是“西瓜”,或者叫根本利益?我在这里不说,大家也都清楚。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不选出择明确的奋斗目标,不付出真正的代价,你就很难展示自已的才华,很难为社会、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 我衷心地敬告我的朋友们,包括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学会放弃,要明确自已的奋斗目标,毫无怜惜地丢弃那些防碍我们前进的坛坛罐罐,也即是说,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轻装前进,为实现远大的目标而奋斗。
我曾在一个书店看到一个年轻的外国人用完全洋腔的中国话问店主有没有李白的诗,我心中一动,他怎么会对这些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对它感到枯燥乏味的东西,却是如获至宝。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视作瑰宝,他们在发出征服自然口号的同时也要欺凌比他们弱小的民族。一百四十多年前他们一把火(除了他们能够带走的奇珍异宝之外)让圆明园丧失殆尽,他们侵略本性的一侧仍然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贪婪和觊觎。

清末民初,仁人志士们在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同时又如何能抛开国学对他们的影响,在中国几千年社会史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学派,虽然已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浪潮中渐渐被淘汰,但它的真正的生命力永远也不会被公正的历史所抛弃。王国维早年沉溺于西方哲学,中年后方才开始系统地钻研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以“三境界”为自己的治学准则,终为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说他自沉昆明湖是与传统文化共存共尽,他深感国粹的衰微,遂遗书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在辱”,可见国学在这位大师心目中的地位。

有人把中华民族曾经的落后挨打完全归罪于传统的封建文化。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等一批有识之士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在中国处于弱肉强食的包围之中,只有去接受新思想去改变自身的处境。到后来陈独秀又有了不可完全否定传统文化的思想,以他当时在学术界的地位,足以说明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到任何时候都有它的价值存在。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去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它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价值的东西我们让它辨证地继续升华,那些龌龊污秽的东西让它就此止步,供我们借鉴参考。

中国之所以有文化大国之称,正是由那些落魄无奈的文人点点滴滴汇聚而成。后人永远是在前人辛勤耕耘的基石上去开拓更加广阔的路程。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的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有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可今天我们这些中华国粹的“真正继承者”,却在任意地忽视它、践踏它。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去了解每一个“明星”的身高、体重、血型、星座等等等等,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是谁;他们会为“超女”的PK“热泪盈眶”,却不知道李清照的词是用血和泪去写成的。

在今天以科技为主流发展的知识领域中,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传统文化对国人所起的积极作用。任何东西都有它夺目与暗淡的一面,尽管科学技术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同时它也给人类带来了或多或少的灾难。恩格斯说:“我们不能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环境污染、核式战争等等一系列的名词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心颤胆寒。而《老子》的“清静无为、道法自然”思想在现在充满压抑氛围的环境中显得又是那么的飘逸和自如。

遗忘过去就是对它的背叛,就是对未来的无知。我们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进程中永远璀璨光辉,中国人的精神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永远熠熠如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