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此即彼的态度和观点对吗?

如题所述

非此即彼的态度和观点不对
有时候问题具有多面性
不能就简单的认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7
非此即彼,有点儿太偏激了,我觉得观点不大,对最美的方法也是最和谐的方法
第2个回答  2019-12-27
你或者是这么做,或者不这么做,你都会后悔!或此或彼 这是基尔克果在本书中用到的最基本的一个句式。昏昏沉沉地读了好几天,伴随我度过了单调的端午。书的核心章在“人格发展中的美学与伦理学的平衡”,也是读到这里,才弄明白作者绕了那么大的一个圈子用意何在! 此书的写法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读者,我不得不说作者为了达到其写作目的,充分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情感和阅读习惯。 书分上下卷。上部:生活的一个片段(包括A的论文)。是用小说式的方式写成,包括:诗篇、直觉情欲的诸阶段或情欲音乐戏剧的诸阶段、现代戏剧的悲剧因素中反应出来的古代戏剧的悲剧因素、剪影、最不幸的一个、初恋、轮作制、勾引家日记、增补。这些篇章或有联系,或独立成文。近500来页的书,有对莫扎特的《唐·乔万尼》的作品鉴赏及唐璜本人心理的分析(“直觉情欲的诸阶段或情欲音乐戏剧的诸阶段”、“现代戏剧的悲剧因素中反应出来的古代戏剧的悲剧因素”、“剪影”),有类似于自我心情的记录(“诗篇”)、有《安提戈涅》和《唐·乔万尼》两部作品的对比(“现代戏剧的悲剧因素中反应出来的古代戏剧的悲剧因素”),有对斯克里布的独幕喜剧《初恋》的评价(“初恋”),最出彩的或者说是我读的最详细的是“勾引家日记”,类似于作者写的一部日记式的心理小说,详细描述了“勾引家”的心理。 我带着对基尔克果极大的信任读这本书,所以在看上部时许多文字仿佛既与自己的思维方式不符,但又像是触到自己心底的最阴暗的地方。读到“勾引家日记”时,我时时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勾引家!又好像这种勾引的生活极有诱惑力。 下部:威廉法官的信(B的论文·给A的信)。包括的内容有:婚姻的审美效力、人格发展中的美学与伦理学的平衡、最后的话、那存在于上帝有关的思想中的基础:我们总是处于错误之中、增补。 读到下部,我才反应过来。上部与下部就是对话的关系(说的不客气一点,其实是“法官B”对A的说教)。A代表一种迷失,追求激情、直觉又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中,表现了一个人直面感性时的种种状态;B则代表理性,伦理,对上帝的信仰。作者的观点在下部其中的一篇中明白地体现了出来“人格发展中的美学与伦理学的平衡”,就是说,人生是需要选择的,如果单单从美学角度来对待人生,那么就会陷入到“或此或彼”的虚无中,而如果将人生的选择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的化,就会对各种选择有明确的看法,从而不再把人生看做是无意义的。当从伦理学角度发展人生时,婚姻便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上帝也成了每个人前行的必不可少的依赖力量。所以,人格的发展要想走出或此或彼的泥沼,首先要有伦理学,然后是美学。这就是作者的观点。 PS:看到这里时,我顿时有种想虐人的感觉。(P824“因此,如果非常凑巧的是,在你读完这篇有点冗长、再次以书信形式送给你的探讨之前,你就感到了选择的时刻已经到来,那么就抛开其余部分——不用费心去读它,你没有丧失任何东西”) PPS:写了这篇感想后看过了“日落之时再摆盛宴”的书评,看了豆瓣的“内容简介”,不论哪个,都比我这个门外人理解的深,错就错吧,放在这里,尤其是我写了“B则代表理性,伦理,对上帝的信仰”,简直就是亵渎这位神学家了。对上帝之事感冒不深,呵呵。
第3个回答  2019-12-27
我觉得非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不对,因为有的时候必须要保持中立,就像你和你老婆和你妈掉进河里了,你救谁?
第4个回答  2019-12-27
我觉得非此即彼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凡事总有特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