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传统家庭教育的典故?

如题所述

1、教子以有方

卫庄公的儿子州吁,从小被父亲所溺爱,喜欢打架斗殴,而卫庄公从不制止。对于这种做法,大夫石醋规劝道:“我听说爱护子女,应当用做人的正道加以教导,而不应当容许他们有不正当的要求和行为。子女如果有骄横、奢侈、放荡、逸乐的毛病,就自然会走上邪路。而许多子女之所以有这四种毛病,完全是父母对他们娇惯溺爱的结果啊!“

2、曾子杀猪

这是一则很有名的家庭教育故事,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她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去,她哄他说:“你回去等着,我回来杀猪让你吃肉。”妻子刚从街上回来,就看到曾子真的要杀猪,她急忙阻拦道:“我只不过是跟孩子说着玩,哄他的。”曾子说:“同小孩子是不能开玩笑的。孩子年幼没有知识,处处会模仿父母,今天你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你的样子骗人,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啊!”于是,曾子杀了那头猪,煮了肉给孩子吃。

3、遇物则诲

唐太宗非常注意对太子李治的教育,他的教育方法是“遇物则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抓住遇到的事物,进行相应地教育。在太子吃饭时,就对太子说:“你要是能知道生产粮食的艰辛,才会常有这样的饭吃。”见到太子骑马,就对他说:“你若能知道马应该有劳有逸,而不把它的力气用尽,那么才会常有马骑。”见到太子乘船,就对他说:“水可以把船浮起来,也可以把船掀翻。百姓如同江水,君王如同船只。”

4、伤仲永

从前有个孩童叫方仲永,还不识字时就会即兴作诗,而且文采和寓意都很精妙,当地人感到很惊讶,把他称作“神童”,进而也就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看待,有的还拿钱送给他们。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每天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见有名望的人,表演作诗,却不让抓紧学习。

渐渐地,到了12岁时,方仲永的才智就不如以前了,作的诗也很普通。20岁时,他的才智已经完全消失,变得和平常人一样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方仲永的聪明才智,是上天赋予的,然而,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由于父亲贪财,未能让他及时地接受培养和教育,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期,最终变得庸庸碌碌。

5、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经常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6

一、孟母三迁

1、故事: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2、道理:

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煞费苦心。

二、曾子杀猪

1、故事: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一边跟着她一边哭,他的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曾子与妻子决定马上杀猪烧肉。

2、道理:

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

扩展资料:

典故的现实教育意义:

中华民族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实践中,前人们积累、总结了丰富的教育子女的经验,例如品德的培养与知识增长之间的关系,父母的榜样作用,儿童性格意志的养成,如何启发孩子的求知欲,如何对待孩子遇到的成功与挫折,家庭礼仪与品质的养成等,到如今依然值得借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7
  1、盘古开天地

  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

  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盘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2、女娲补天

  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天破了。女娲熔五彩石以补天的故事。

  3、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1
体现传统家庭教育的典故应该就是孟母三迁了吧,这个故事是说那么为了孩子的学习,他搬办了三次地方。我认为这个是最能够体现传统家庭教育的典故了。
第4个回答  2019-12-21
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岳母刺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