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检查的意义?

如题所述

各类免疫球蛋白在疾病的检测中有什么意义
IgG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G含量为7.6—17g/L;血IgG含量新生儿为7.0—14.8 g/L,0.5—6个月为3—10.0 g/L,6个月—2岁为5—12 g/L,2—6岁为5—13g/L,6—12岁为7—16.5g/L,12—16岁为7—15.5g/L,成人为6—16g/L。

患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疾病、IgG骨髓瘤、无症状性单克隆IgG病等,会出现IgG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选择性IgG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肾病综合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情况下,会出现IgG降低。

IgA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A含量为0-50mg/L;血内IgA含量新生儿为0-22mg/L,0.5-6个月为3-820mg/L,7个月-2岁为140-1080 mg/L,2-6岁为230-1900mg/L,6-12岁为290-2700mg/L,12-16岁为810-2320mg/L,成人为760-3900mg/L。

在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真菌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溼关节炎)、囊性纤维化、家族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乳腺癌、IgA肾病、IgA骨髓瘤等情况下,IgA会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缺乏症、无γ-球蛋白血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抗IgA抗体综合症、免疫抑制剂治疗、妊娠后期等情况下,IgA会降低。

IgM

正常情况下,脐血IgM含量为40-240mg/L,血内IgM含量新生儿为50-300mg/L,0.5-6个月为150-1090mg/L,6个月-2岁为430-2390mg/L,2-6岁为500-1990mg/L,6-12岁为500-2600mg/L,12-16岁为450-2400mg/L,成人为400-3450mg/L。

在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TORCH综合症、慢性或亚急性感染、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支原体肺炎、肝病、结缔组织疾病、巨球蛋白血症,无症状性单克隆IgM病等情况下,IgM会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选择性IgM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抗Ig抗体综合症(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免疫抑制等情况下,IgM会降低。
查"免疫球蛋白测定"有何意义
免疫球蛋白(lg)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生物体血液、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是检查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人类的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即lgG、lgA、lgM、IgD和lgE,其中IgD和IgE含量很低,故我们常规所测定的Ig主要为lgG、lgA、IgM三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主要可分为三类:

(1)几种不同的Ig水平增加:主要见于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淋巴瘤等。自身免疫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lgG、lgA、IgM升高多见,类风溼性关节炎以IgG、IgM升高多见。

(2)单一的Ig水平增加:又称为“M”蛋白病,主要见于:

(1)多发性骨髓瘤(MM),表现为仅有某一种Ig异常增高,而其他种明显降低或维持正常。其中以IgG型最常见,血清中lgG含量可高达70g/L,IgA型次之,IgD型较少见,IgE型最为罕见。

(2)巨球蛋白血症,是产生IgM的浆细胞恶性增生,血清中IgM可高达20g/L以上。

(3)一种或多种Ig水平减少: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前者属于遗传性,如瑞士丙种球蛋白缺乏症,选择性IgA、IgM缺乏症等。继发性缺损见于网状淋巴系统的恶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烫伤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线照射所致。

lgD升高主要见于流行性出血热、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患者IgD升高。妊娠末期、吸菸者中IgD也可出现生理性升高。

IgE升高常见于超敏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外源性哮喘、枯草热、慢性荨麻疹,以及寄生虫感染、急慢性肝炎、药物所致的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曲菌病、类风溼性关节炎等。
免疫球蛋白查什么
免疫球蛋白检验

编辑

1. 免疫球蛋白G (IgG)

正常参考值:7—16 g/L

临床意义:IgG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溼性关节炎、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淋巴肉芽肿、IgG骨髓瘤。IgG下降常见于:无γ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G IgA缺乏症、肾病综合症、IgA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免疫球蛋白A (IgA)

正常参考值:0.7—4.0 g/L

临床意义:IgA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溼性关节炎、IgA骨髓瘤。IgA降低常见于:无γ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G IgA缺乏症、抗IgA血症、肾病综合症、IgA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 免疫球蛋白M (IgM)

正常参考值:0.4—2.3 g/L

临床意义:IgM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溼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IgM降低常见于:无γ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M IgA缺乏症、肾病综合症、IgA IgG骨髓瘤、肝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各类免疫球蛋白在疾病检测中有什么意义
免疫球蛋白G/M/A:

免疫球蛋白D/E
免疫异常检查的意义有哪些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免疫防御

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防御病原微生物侵害机体。当该功能过于亢进,发生超敏反应;当该功能过于低下,发生免疫缺陷病。

免疫自稳

人体组织细胞时刻不停地新陈代谢,随时有大量新生细胞代替衰老和受损伤的细胞。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该功能异常时,发生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

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称为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预防接种就用抗原体 *** 人体使人体产生抗体,提高机体抗御能力。清除突变或畸变的细胞,清除肿瘤细胞,破坏已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当该功能发生异常,细胞癌变将不能得到及时遏制,持续感染将不能得到及时清除。
免疫球蛋白能查到什么
你好,目的是检查体液免疫功能。 测定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是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对浆细胞恶变、体液免疫缺陷的诊断是很重要的指标。此外,对观察疾病的疗效也有一定价值。但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范围较大,又很少有特异性,因此,在诊断及分析其意义时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如何看免疫球蛋白的化验报告
免疫球蛋白是指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它是抗体的表现形式和物质基础,是由浆细胞和B淋巴细胞产生。人体存在的免疫球蛋白每日约更换1/4。健康成人每日合成1.2-5克,当发生感染时,合成可增加7倍,临床上很多疾病免疫球蛋白都发生明显变化,所以有的病人需做免疫球蛋白检查。

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种,分别是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通常由于IgD临床意义不大,IgE的含量少只有IgG的一百万分之一,所以此两项不测或用其它的方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增高时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自发的冷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慢性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感染,自身免疫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寄生虫病,艾滋病等疾病。免疫球蛋白减少可见于先天性免疫缺陷,胃病,性联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性药物,蛋白质丢失,营养不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疾病。
血清免疫学检查的检查内容主要为:
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免疫球蛋白E(IgE),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类风溼因子(RF)。 正常参考值: IgG 7.0~16.6克/升(7.0~16.6g/L)意义:(1) IgG增高: ① IgG、IgA、IgM在机体的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若IgG、IgA、IgM几种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均增高称之为多克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感染,特别是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淋巴瘤、肺结核、肝脏疾病和寄生虫病等;② 单一的免疫球蛋白增高,又称单克隆性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等。(2) IgG降低: 可见于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正常参考值: 0.7~3.5克/升(0.7~3.5g/L)意义:(1) IgA增高: 见于IgA型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MM)、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溼关节炎、肝硬化和肾脏疾病等。(2) IgA降低: 多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正常参考值: 0.5~2.6克/升(0.5~2.6g/L)意义:(1) IgM增高: 见于病毒性肝炎初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溼关节炎、肝硬化等。(2) IgM降低: 可见于IgA型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免疫抑制疗法后、淋巴系统疾病和肾病综合征等。 正常参考值: 0.6~2.0毫克/升(0.6~2.0mg/L)(ELISA法)意义: IgD增多见于:(1)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病。(2) 流行性出血热、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等也可见IgD升高。(3) 妊娠后期、大量吸菸也可见IgD生理性升高。 正常参考值: 0.1~0.9毫克/升(0.1~0.9mg/L)(ELISA法)意义:(1) IgE升高: 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急慢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溼性关节炎等。特别是IgE型多发性骨髓瘤病病人,IgE增高可作为临床确诊依据。(2) IgE降低: 多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正常参考值: 0.02~0.13微克/升(0.02~0.13μg/L)(ELISA法)意义:肌钙蛋白为发现的心肌蛋白标志物,具有高度心肌特异性。主要用于诊断心肌缺血性损伤,包括心绞痛、可逆性心肌组织损伤、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正常参考值: 50~85微克/升(50~85μg/L)(ELISA法);6~85微克/升(6~85μg/L)(RIA法)意义:肌红蛋白是一项出现早、敏感性高而非特异性的诊断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它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在急性心肌梗死时释放入血,症状出现后1~3小时升高,4~12小时达到高峰,故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方面具有主要一定的价值。(1) 骨骼肌损伤: 急性肌肉损伤和肌病。(2) 休克。(3) 急性或慢性肾衰竭。 正常参考值: 阴性(速率散射比浊法)意义:(1) 类风溼疾病时,RF阳性率可达70%~90%,类风溼性关节炎的阳性率为70%。(2)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较高的阳性率。(3) 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感染及部分胶原性疾病也可出现类风溼因子阳性。
肾内科查免疫球蛋白m,a,g有什么意义
用于原发肾病分型,和继发肾病的鉴别诊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