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孩没犯错什么大人就打小孩这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如果小孩没犯错什么大人就打小孩这是为什么?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大人自己有心理问题,比如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缺乏自制力等,导致他们无法正确地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而选择用暴力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2、大人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和要求,比如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习、行为、品德等方面都达到自己的标准和理想,而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当孩子没有达到大人的期望时,大人就会认为孩子是故意不听话或者懒惰无能,而选择用暴力来惩罚和教育孩子。
3、大人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比如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或者不知道如何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他们认为打是一种有效且简单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和规则。
4、大人受到了自己童年时期被打或者看到别人被打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和信念,比如认为打是一种爱或者关心的表现,或者认为只有打才能让孩子记住教训。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其实是一种伤害和虐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0
Contents

① 纠结揍不揍孩子之前,请先听我说几句....(进入阅读)

② 如何理性科学的揍娃?

③ 回顾我这两年揍娃走错的路,希望你不要重蹈覆辙

02

如何理性科学的揍娃?

上周开启了“揍娃”话题的第一篇:《纠结揍不揍孩子之前,请先听我说几句.....》,我还蛮忐忑的,因为这个问题无论怎么说都有另一拨人站出来反对,所以特意把自己的成长历程写出来,也告诉大家我自己的心理体验,我不是空口言,没有自说自话只谈理论。

我很开心有些妈妈依然不认同我的观点,她们认为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就是不该打孩子。对此我由衷为她们的孩子庆幸,也希望他们可以遵守诺言,这样有很多家庭的孩子将没有“挨揍”这种困扰,也没有冷暴力的影响,可以无忧无虑的成长起来。

因为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得到,毕竟在咱们这代人里,能不挨打就长起来的孩子并不是大多数。受原生家庭影响,我们多少会带着和我们父母类似的言行痕迹,甚至会重新走“父母”的老路,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家长。

没办法,为人处事和知识可以去社会中再学习,但做家长怎么和孩子相处的日常,我们唯一的参考,大概就是我们的爸妈了。我们后天学多少育儿知识看多少书相比,可还是原生家庭力量更强大一点。当道理遇到现实,总有不好使不知该怎么处理的时候,那我们本能就想起了最熟悉的处理方式——父母是怎么做的。

其实现在的为人父母者,真的很艰难,过去的家长靠传承,而我们现在更多是要推旧出新,没有绝对的榜样,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可家长曾经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又由谁来抚平呢?

满妈认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不顾家长死活”的育儿理念,都是在耍流氓。如果我们只考虑孩子的立场,而忽略为人父母者的心理成因和变化,更多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并不解决根本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从小被揍大的孩子成了父母,可能也像他的父母一样易怒、情绪化。她以“不揍孩子”为底线,自己的情绪却疏导不出去,结果从“行为暴力”转移成“语言暴力”。他可能极力克制不打孩子了,可能忍不住大吼,就算忍住了吼,但是说话尖酸刻薄到比打骂还伤人,或者冷漠、逃避让孩子感觉不被爱。

这样倒是“不打不骂”了,但结果有更好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家长感觉很不好,就算不打不骂了,能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怀吗?就算父母什么都不做,孩子还是感知到父母的糟糕情绪。

情绪如水,点滴虽小,但聚集起来也能变成惊涛骇浪,因此父母的情绪“宜疏不宜堵”。如果我一个劲儿强调“打孩子不对,会怎么怎么不好,你不能再打了”,就能让愤怒到原地爆炸的父母不再狂躁,那我愿意写100次。

这天下有多少最终控制不住揍了孩子,然后后悔到发誓不再打后又没控制住,往复循环的父母?这才是真实情况啊,否则专家也好,文章也罢,干嘛天天叨叨这事呢?

也许有的家长说,我就不打啊,那我恭喜你,打心眼儿里替你开心。但是除了你们这些优秀父母,还有很多像满妈这样不那么优秀的,需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和原生家庭和解,不断改善自己的家长。

我想告诉咱们这些不够优秀的家长,孩子不是绝对不能打,偶尔必要时揍一次并不会毁了孩子一生,“揍娃”这一招可以作为我们最后的“必杀”。但是绝招不能随随便便就拿出来用,否则就会失去必杀的作用。不到万不得已之际,不深思熟虑,不权衡利弊时,绝对不能出招。

写了这么多,才轮到今天的“揍娃的不完全指南”登场——如何科学理性的揍娃

⚠️揍娃有风险,使用需谨慎⚠️

老话讲“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谁这么频繁的揍娃,也会失去作用,还从侧面印证了一件事:这样揍娃揍错了,完全无效。

揍娃次数越少,效果越好。只有遇到特殊情况或者孩子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时才可以考虑用一次,否则频繁揍娃就会失去震慑和警示的作用,俗称“打疲了”。

后果除了失去作用,还会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交恶,沟通出现问题,孩子心理也会收到一定伤害。这不是正确的揍娃方式,所以揍娃需要谨慎,没想清楚千万别揍。

理性第 1 条:

打孩子不等同于虐待孩子

打的孩子浑身是伤那不叫打孩子,那叫家庭暴力。所以,打孩子和虐待孩子是有本质区别的,绝对不能混为一谈,以发泄情绪目的,不顾孩子承受能力的蛮打都该被制止。

打孩子,是用父母的态度+身体上(安全无害)的一点痛觉,给孩子构建一个具有威慑力的氛围,不是为了让孩子多疼或者受伤,而是为了震慑孩子心灵,起到强烈的警告作用。

理性第 2 条:

打孩子之前要问自己为什么揍娃

打孩子之前,请父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打?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还是为了让孩子顺从自己,还是真的为了教育?

如果是为了宣泄情绪,平息怒火,请对着墙撞头直到自己清醒冷静再回来,孩子不是你的出气筒,打人先打自己。多大人了,拿孩子当撒气筒合适吗?

如果是为了让孩子听话、顺从自己,请先检讨自己。孩子就是一面镜子,如果孩子对家长缺乏尊重,我们确定有先对孩子尊重,请心平气和的修理他。但如果我们都没有做到先尊重孩子,就要求孩子乖乖听话,请养只宠物。

如果我们理性的知道揍娃是为了单纯立威(我是你爸爸,你是我儿子),最好不要。用揍娃来立威非常不妥,因为体量上的悬殊会造成心理上的不服气,还是应该以理服人。平时可以先沟通,哪怕严厉、严肃甚至大声点都没关系,但不要打和情绪失控的吼。

如果我们确实知道揍娃,不是因为一时气炸到想咬人,不是因为他不服从你顶撞你的权威,而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他做错的这件事有多严重,有多不可逆,为了让他记住了不再犯,让孩子以后再作妖之前多想想.....满妈隆重的告诉你,现在的心态和状态终于可以打孩子了。

理性第 3 条:

什么事儿可以打孩子,什么事儿不必打

满妈认为,任何不可逆的,会有严重安全隐患,会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都应该被狠狠的修理。

如果满满平时调皮捣蛋,顶撞我甚至打我,说谎,打了别人家孩子,抢了人家玩具,弄坏了什么值钱的东西,踢破人家玻璃,考倒数不及格,甚至有不恰当的言行,我都不会打他。

如果满满将来在车流中乱跑,在危险的场地玩,爬窗户爬电线杆,到不安全水域去游泳或发生更严重的问题时,在一两次沟通和引导后依然屡教不改,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甚至有的事儿,根本不能再发生一次,就要掐死在摇篮里。(不用扼杀,就要这种冲击力。)

公众号“大家”的《如何正确地打孩子》文章里,举了一个例子:网传一个“继父家暴幼童”的视频,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不是亲生的。但事实上,这位确实是亲爹,因为孩子攀爬高压电线塔的事吓死了,所以打得“特别狠”。但视频仔细看,才发现动静大,哭声吓人,但好像并没有伤着孩子,棍子使劲捅的是地板,营造出一种望而生畏的场面。

作者也回忆起儿时,趴在河中央的浮桥上玩水被发狠的妈妈暴打的场景,以及满妈提到小时候被邻居哥哥骗走的事儿而被我爸妈暴打的事儿,其实是一样的,都是非常危险且不可逆的!所以我们的父母都“打出恐怖的效果来”,就是让我们记住,再也不能犯了。

遇到这种事儿,你跟孩子好好说?很危险,会死的,一个几岁大的孩子正是“不知者无畏”的年纪,懂什么叫死吗?我宁可他因为被打而留下点心理阴影,也不希望他没命!

话再说回来,平时的生活中有这么极端的情况吗?并没有,日常都是鸡毛蒜皮调皮捣蛋不打紧的小事,不危及生命,不引起严重后果,也就不值得打。用温柔坚定的态度的好好规制就可以了,对不对?打也打不过来,打也打不明白。不信您试试,越打越叛逆,大家还都挺累的还不管用。

所以,打孩子之前先问问自己,孩子犯的错,真的值得打吗?真的不可逆吗?如果不是,请最好不要打。然后大家就会发现,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需要揍娃的时候。而且经过这么一番理性的分析思考,大部分家长都能从战斗模式冷静下来啦。

理性第 4 条:

分析孩子犯错成因

不管孩子犯什么错,我们除了追究错误本身,更应该看到事情背后的“真相”——孩子为什么这么做?

有时候,孩子做错事属于无心之失,这种我们实在无法避免,唯有让孩子记住不再犯。而有时候孩子是有意为之,内在原因是我们家长有错在先,但我们难以察觉,孩子的犯错往往是在提示我们忽略了什么。

所以在开揍之前,我们先分析自己的言行和对娃的态度有没有伤害孩子的地方,有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尊重,有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注,有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有没有忽略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感觉自己不被爱和被接纳时,就会拼了命作妖,甚至会用让人讨厌的方式刷存在感;当孩子感觉自己被忽视时,会产生退化行为,用最原始的哭闹来获取家长的关注,来证明自己还是被爱的;当孩子感觉不被尊重,可能会用叛逆的方式来和父母对着干,目的只有一个,只为让你看见我。

虽然我们知道,这样只会让我们更加愤怒和烦躁,但请大家记住一句话,孩子的行为不是为了气死你,而是想告诉你,他很想你,想你看到他,仅此而已。请念在是自己亲生的份儿上,多陪陪他们,他们各种瞎折腾都只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想到这,我想很多家长的怒气都会消了大半,可能怀着想揍一顿的心,也不就停留在想一想了。这几乎能解决亲子间90%的矛盾和不开心,是满妈的经验之谈,真希望我再早点明白。

理性第 5 条:

揍娃要理性,注意事项多

如果你经历了一二三四还觉得这个孩子该打,那我们来看看揍娃时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固定的揍娃工具:满妈不太建议用手,因为用手揍家长也会感觉疼痛,反而因此更生气,更容易冲动。本来只想小惩大戒,结果越打越上劲容易失控。所以我推荐大家找个固定的工具,比如戒尺或者竹条。

一旦上了工具,就无法立刻感知有多痛,家长下手就会有所顾忌。可能有人说,不知道轻重打的会不会更狠?那种情绪宣泄型父母不管用啥都特别狠,而且他根本不关心咱们讨论的这个问题。

固定的工具会有一种自带的威严在,放在那有时候不用打,孩子看了都会心存警惕,起到不用自威的效果。为了戒尺的威严,请不要没事拿出来吓唬孩子。

2. 揍之前先尝试揍娃工具:揍孩子之前,先自己打一下自己的手心,或者大腿试试劲儿,一来试试轻重,别下手太狠伤着孩子,二来用疼痛感警示自己要冷静,这一会可是要往孩子手上招呼的。

3. 选择合适的挨打位置:打孩子的位置也有讲究,要选择肉厚瓷实的位置,这样不会伤到骨骼、关节和脏腑。比如手心儿和屁股,使劲儿打一下也不过疼一阵儿,一会就没事儿了,我保证比臭小子自己连滚带爬把头磕个枣儿,痛感低多了,绝对安全。

4. 选择合适的场地:最好一对一的场景,千万不要在公共场合打孩子,一定要顾念孩子的面子和自尊心。孩子只是一时做错了事,但他依然值得被尊重。也就是说,我们对孩子的尊重是无时无刻的。

5. 合适的揍娃年龄:2-3岁以下的孩子千万不要用打的,一是孩子根本记不住这些事情,二是孩子的语言还无法详细描述自己的想法、观点,我们不能连个辩解的机会都不给吧,三是确实会伤害小小孩的心灵,让孩子变得脆弱敏感,四是孩子会模仿。

有什么事儿,等到孩子能清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逻辑之后再说。否则,揍了孩子也一脸懵逼,对自己的行为不理解,对父母的行为更不理解了。

6.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揍娃是个冷静时才能办的事儿,父母不做到心态平静、不嗔不怒就不能打。

如果我们先大吼大叫,又激动又愤怒,还要揍孩子,那是一个最大的错误:我们在给孩子做了一个情绪管理上最糟糕的示范,也告诉孩子当自己失控的时候可以使用暴力,或者迫于暴力的威胁要放低自己、一味顺从。

这个孩子极有可能会长成一个有暴力倾向的易怒者,或者一个缺乏主见和自信的讨好型人格。

理性第 6 条:

揍娃之后,给孩子一个拥抱和爱的表达

揍娃结束之后,孩子势必会由于被打而心有余悸,我们应该第一时间蹲下来拥抱孩子,对他说“虽然你做错了事,妈妈/爸爸还打了你,但是我永远都爱你。”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爱被接纳,是抵消挨揍对心灵的冲击最好的方式。

可能有很多人都在担心,孩子会不会因此留下心理阴影。我想说的是,只要有足够的爱和尊重,揍娃并不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阴影,相反语言暴力才是最伤人的。

有一份来自美国布朗大学的研究,研究表明“对孩子大吼大叫比打屁股造成的后果更恶劣!”。虽然打孩子会伤害孩子,但父母对孩子日常的爱和称赞,可以弥补因此获得的负面影响,而语言暴力对孩子造成的阴影是无法通过其他温暖行为来弥补的。(from:夏天的陈小舒,这种管教方式后患无穷,比打孩子更糟糕)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揍娃结束后,第一时间给孩子安抚,告诉他我们是这样的爱他。请相信我,孩子没有这么玻璃心,脆弱得不堪一击。也请相信我,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确实闯了大祸时,他也是认罚的。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爱,不管他做错了什么,甚至揍了他。

理性第 7 条:

把整件事复盘解释

当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时,一定要坐下来好好复盘整个事件。我们需要清清楚楚、完完整整告诉孩子,我们揍他的原因:这件事到底哪里不对,有什么危险性,会伤害到谁,可能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让孩子清楚的知道,我们到底为什么大发雷霆,非要要揍他才能处理。

我们的愤怒,担心,焦虑,恋爱和舍不得,这些情绪我们不妨告诉孩子,我们也很难,也非常难过。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试着说出孩子的心理感受,“你是不是很难过”,“是不是很害怕”,并问问如何做才能让他现在好一点,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心的感觉。

我相信经过这些理性又不失温情的谈话,不仅让孩子把这次教训铭记在心,连孩子的受伤和委屈也将会被抚平。

这就是满妈的科学揍娃不完全指南,真是满满当当一大篇。感觉自己真是用了洪荒之力,写完之后血槽都空了。

最后,想对所有的家长说一句,揍娃的父母不见得就是失败的父母,挨过揍的孩子不见得就非得有点什么心理阴影。生活中这么多挫折,哪个不比挨顿父母的揍更难熬更痛苦。现在连顿打都不舍得,不怕将来被现实的耳光打的一蹶不振吗?

不是一定要打孩子,而是这种过度保护的态度,真的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吗?各位家长,请三思。

这是「满曰成长记」

只希望用接地气的方式,把育儿书和专家的理论派变成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第2个回答  2023-03-10
如果小孩没犯错但是被打,这是非常不合理和不合适的行为。理论上,父母应该遵循管教的原则,以纠正孩子的行为和引导孩子成长为目的。打小孩不但没有任何益处,反而可能会导致孩子失去信任感和自尊心,感到无助和恐惧,长期下去还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父母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管教方式,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互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理性、耐心地处理问题,帮助孩子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