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变化的根源

如题所述

亲密关系的变化历程中,个性经历起着重要作用。从婴儿时期开始,人们的依恋风格便受到巴塞洛提出的四种依恋类型的影响。安全型、痴迷型、恐惧型和疏离型依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个性和成长经历。研究发现,婴儿时期的依恋方式往往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重复出现。
如果一个婴儿在成长过程中能够获得母亲的无条件爱护和即时响应,例如饥饿时立即得到喂养,哭泣时得到拥抱,生病时得到细心照料,那么这个婴儿将充满安全感。他们倾向于认为他人是友善和可信赖的,从而发展出安全型依恋。这种依恋风格的人能够与他人轻松愉快地相处,并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
安全型依恋的人,在原生家庭和童年时期对亲情持积极态度,信任家人。这种态度往往延续到他们的伴侣关系中,使得他们的伴侣关系也充满安全和快乐。
相反,如果在婴儿时期,需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或者满足过度,婴儿可能会感到世界崩溃,从自负变为无助。这种不安全感延续到亲密关系中,可能导致人难以信任和依赖他人。在原生家庭中,这样的孩子可能会发现父母关系矛盾或冷漠。
在亲密关系中,痴迷型的人可能会不断向伴侣索求,希望对方无条件满足自己的需求,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对方身上,通过对方的肯定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而恐惧型的人由于对世界的恐惧和对亲密关系的回避,可能会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联系,因为他们害怕被拒绝或抛弃,这会让他们重新体验到被遗弃的感觉。
疏离型和恐惧型都属于回避型依恋。他们抗拒与他人过于亲密,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怀疑和责怪他人,难以建立亲密和信任的关系。疏离型的人拒绝与他人相互依赖,独立自主,而恐惧型的人虽然回避亲密,但仍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和关心。
通过分析这四种依恋形式,我们可以看出,安全型是最理想的依恋方式,既不担心被抛弃也不回避亲密。痴迷型渴望亲密但又害怕,疏离型不担心被抛弃但拒绝亲密,而恐惧型对亲密关系充满恐惧和不信任。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某人归为某一类型,因为每个人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都有所不同。母婴关系对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有深远影响,这些依恋模式和信念是可以随着后天经历而改变的。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觉察,我们可以重塑自己的依恋风格和信念,从而改善亲密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这是一条漫长但必要的自我成长之路,而亲密关系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舞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