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是什么意思

心经是什么意思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

《心经》是阐述大乘佛教中空和般若思想的经典,是所有佛经中翻译次数最多,译成文种最丰富,并最常被念诵的经典。

汉传佛教通行版为玄奘译。这部经在佛教三藏中的地位殊胜,就相当于释迦牟尼佛的心脏一样。收于大正藏第八册。

多,定也。心,指心脏,含有精要、心髓等意。本经系将内容庞大之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全经举出五蕴、三科、十二因缘、四谛等法以总述诸法皆空之理。

经,径也。当初,有位善于观察自我的修行者,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进入深层思考。他发现:“众生以自我立场,评断现前情境的好坏顺逆,心生爱憎分别,痛苦烦恼便因而产生了!”


扩展资料:

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 2004)。

英国佛经译者Edward Conze (2000)认为这篇经书属于般若波罗蜜教派发展四阶段的第三阶段时期著作。

另一方面,同为该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罗蜜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心经》与禅宗的经典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金刚经》则被禅宗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心经》通常被认为是写于西元前1世纪的贵霜帝国境内。Pine (2004 )认为作者是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说一切有部的僧侣,因为《心经》最早被翻译成汉语的记载是在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谦所译。

参考资料: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4

《心经》也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拓展资料:

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注释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

今把此经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佛法在社会上的大用,实是开发世界大同唯一的法宝。

【波罗】 此言彼岸;因为有个度字,所以假定一条生死河,众生在苦恼的此岸,要度过到清净的彼岸,用来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蜜】 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盘,涅盘就是清净。

【多】 是上面的意思。到彼岸之上,才是究竟。现在假分五步:第一步在此岸;第二步入流,是下了渡船了,是初发心的人,亦是初果罗汉;第三步是中流,船在河中间,如声闻缘觉;第四步到了彼岸,是十地以下的菩萨,终不是究竟;必第五步上岸,“多”舍去了船,即是舍去了法见,扫除了执心,斯是了无挂碍的等觉菩萨和佛。

【行】 心行,心中起种种妙观妙行的大用,作种种自利利他二事业。

【深】 不是深浅的深,是不可测量的意思,圆遍广大,究竟无上的妙行。

【般若波罗蜜多】 上面已经解释过了,就说菩萨的功行,已到究竟地,登彼岸之上了。

【时】 这时字关系甚大,显明到了这个境界的时候,正是果位的时候,已经断除一切烦恼,度尽苦厄,没有挂碍的了。在下两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之后的意境,点明大自在的光景,不可草草。

【照见】 朗然觉照,彻见无余的意思,是无功用的功用,毫不著意的觉照,心神会通的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般若心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7-27

《心经》里讲的就是性空。如果能做到性空,产生出来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今天师父给你们谈谈性空,性就是本性,空就是没有。当一个人性空时,就是接受真理的时候,就会赢得真理。如果性不空,沾染了世俗的尘埃,想想看你这个心里能装什么东西,即使装进去新的东西,也会被污染和分解掉的,要彻底地空,你才能跨越到另外一个境界。比如,鱼缸里的水,如果你抽出缸里三分之二的水,留下三分之一的脏水,然后再加入三分之二的干净水,也只能降低原肮脏水里的浓度,但是不能完全去除原来水里肮脏的物质,反而把这三分之二的干净水也给弄脏了。

犹如你心中有很多不好东西,不是自己可以把它完全去除掉的,而且在去除的同时,又把新学到的好的东西和残留下的不好的东西混合在一起了,同时会在心中形成两种境界,两种思维,有时是同流合污,有时是两种思想在思维中作斗争。比如你心里都是肮脏的不好的东西,当有好的思想进来的时,你就会起怀疑心,使这些善良好的思维在你心中不能留存。希望大家在性空的问题上要非常重视,因为性空之后本性是善良的,当你的本性空的时候,就不会存在肮脏的不好的东西,不会有坏的东西存在,那就是你恢复了真理,就是最原始的本性。

  性空中包括有十二个因缘,十二因缘在你的性空当中必须要去除,必须要克服,你才能达到性空,是很不容易的。人在开悟之后,应该明白十二因缘真正的正见就是性空。能彻底明白了,就性空了。比如你看到的好东西,一会儿就过去了,开心的事情也是一会就过去了等等,这一切都是短暂的,都是阻碍你们修行的屏障,要把这些屏障全部去除掉,并认识到它们是短暂的,从而悟出人生真正的道理。

 性空等于正见,即正确的见解。从事物中领会出最真实的东西,就是性空。比如告诉你这个海鲜有多好吃,而你不感觉,因为你领悟到这个东西就算是再好吃,吃下去一会儿也就没了,变成另外一种物质了。当你领悟到它的本质,就不会欣赏它,就不会执著地去追求。人的问题就是只看到表面,而看不到本质,师父教你们看事物,看问题,要学会看本质,要看到最真实的东西,以及由它产生的正确的见解。比如,给你吃龙虾,你知道自己不能吃:第一,龙虾会为我死掉;第二,这个龙虾吃下去我会造业的等等——当你产生了这些正确的想法时,你就不会去吃它了。所以在世间对任何事情,如果你能想出正确的理由,来阻止自己的思维对它产生执著的追求,你就是有佛性。

 十二因缘在人间,就是: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具体地领悟其中奥妙,师父会在以后细细分析给众徒弟)。

 人生各异,就是人的生命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生活的环境,每个人的背景,每个人所经历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叫人生各异。转来转去都在十二因缘之中,而十二因缘均不属于正见,犹如闻到香味之后,产生一种快感,过一会儿没有了,那就不是正的,正的东西是永远存在的。唯有性空才算正见,只有性空了,你的本性全部空了,才是正见,也就等于时正空,没有时间概念的空是正空。世界上任何的东西没有时空的时候,你才不会带有偏见。有了正见,才能看开世界上的一切,才能对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产生正确的观点。

有了正见,看开世界上的一切,并得到性空,而且能用这种性空在人间契合真理,才会“悟正见”在人间,因为人的本性是空的,所以能契合真理。什么叫契合真理?例如人类共同爱好和平,因为人的本性是契合这个世界的真理,也就是人人有一颗真挚的心,不喜欢做坏事,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真理,这就叫正见。如果自己好事坏事都分不清楚,明明是做坏事了,还要找一个理由说:我今天是没有办法,是为了惩罚他,我才做这件坏事,那就不是正见。正见就是性空,性空就是正见,性空就是真理,有真理才能在芸芸众生当中不受到污染。

 当一个人不受污染时,就是不增加也不减少,也无净,即不存在什么干净与不干净,无所谓干净与否,因为干净就是没有污垢,没有什么能影响你身体的东西。也无生,因为你的生命已经证到本性了,就没有生了,即无生亦无死,亦无老死故,因为性空了没有老死了,亦无老死尽,因为你没有生,也没有死,不存在老了死了,没有生老病死,所以也无灭。

无苦集灭道,就是说这个人本身是没有灭度的,你没有苦,所以你连死都没有了,你说还有什么因缘呢?十二因缘自然也就破了,烦恼也就没有了。十二因缘破了之后,就不生不灭了,不增不减了,不垢不净了,《心经》里讲的就是性空。如果能做到性空,产生出来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徒弟们愿听,师父可以用白话经常和大家讲一些经文,来开启众徒弟的智慧。

 你们要记住:要看破世界上的一切烦恼和一切的生命,这些都是生活的表相,是一种表面的形象,是没有实质性的东西。

恭录  正见的性空

第3个回答  2020-02-05
此经乃大乘经,无上经,无等等经.含摄大部分般若六百卷之要义精华.
  教典中说:一切经中(般若经)最大.因为此经是彻底说透了宇宙人生.即万物的真谛,本来面目.所以最大.在佛说的一切经中,以大乘法为最高又以般若波罗密多最为精要.
  观世音菩萨所说:(般若)之心印,文字虽然简略,但其义丰富无缺,可以说八万四千法门之终归最后目的.不离此经心印,无论何宗何法.离此心印,则无三身四智之果.此经为成佛之指南.利生之法宝.特为大器之流.发大乘心者而说.无论何等法王,仁波且,诸古,高僧,在家大德居士,均宜研习领悟内含之谛,方为读经,识经,悟经,证经之本来面目.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曰“耽静反为静缚”,不知大家听过没。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我很欣赏这句话,同时也在参悟此种心境。觉得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有意韵吗?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五蕴】
指色、受、想、行、识。
【空即是色】
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
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
可以理解为:以物质为表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所谓"空无所有"是依心起解的。
所以色即是空--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一、心经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真实意思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二、心经是释迦牟尼佛对其所证得的境界的陈述,从物质的本体这个角度来描述宇宙人生。心经用了一连串的“无”,来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本体是“空”,告诉我们物质和精神都是由“心”这个东西生出来的,其是一体两面,本无差别,三世一切诸佛也因彻悟了空性而成佛。
  三、心经只有短短的260字,但其却是600卷《大般若经》之“心”,是整部般若经典的核心和精华。如果用大般若经的一个偈子来概述其含义,那就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