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必修四unit2课文翻译

RT
Google要是能翻译好我早就用了、

电脑翻译根本不是真正按语法顺序翻译的、

有时候都看不明白

不需要废话的

第二单元 土地耕种
造福全人类的先驱者
尽管是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袁隆平仍然认为自己是个农民,因为他在田里耕作,进行科学研究。的确,他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庞和和手臂,以及他那瘦削而又结实的身躯,就跟其他千百万中国农民一样,过去50年来,他一直在努力帮助他们。袁博士种植的是被称为“超级杂交水稻的”的稻种。1974年,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种植高产水稻的农业先锋。这种特殊的稻种使得同样的田地多收获三分之一的产量。如今中国每年出产的稻米有60%以上出自这种杂交稻种。
袁博士1930年出生,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从那时起,找到水稻高产的方法就成为他一生的目标。年轻时,他就看到了稻田增产的巨大需求。当时,饥荒是许多农村地区面临的严重问题。袁博士要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基础上寻求达到增收稻谷的途径。1950年,中国农民只能生产五千万吨稻谷,而近来却生产了将近两亿吨稻谷。这一粮食产量的增加意味着中国仅仅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袁博士现在在印度、越南和很多其他欠发达国家传播提高水稻产量的知识。多亏了他的研究,联合国在消除世界饥饿的战斗中有了更多的办法。用他的杂交水稻种子,农民种出的粮食比以前多了一倍。
袁博士很满意他的生活。但是,他对成名并不在意,并且觉得出名后搞科研就不那么自由了。他宁愿把时间花在自己的业余爱好上。他喜欢听小提琴乐曲、打麻将、游泳和读书。在自己身上花钱或者享受舒适的生活对袁博士来说意义不大。事实上,他认为一个人有了太多钱,他的麻烦事只会更多,而不是更少。于是,他拿出好几百万元帮助其他人进行农业科学研究。
梦想是不花本钱的。很久以前,袁博士曾在梦里看到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跟玉米穗一样大,而每粒稻谷像花生米一样大。袁博士从梦中醒来,希望能种植一种能养活更多人的水稻。在很多年后的今天,袁博士还有另外一个梦想,那就是他的稻谷可以出口并长遍全球。一个梦想总是不够的,尤其对一个热爱和关心人民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化学耕作还是有机耕作?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在耕作中使用化肥已经非常普遍。很多农民喜欢使用化肥。把化肥作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然而,最近科学家发现长期使用这些肥料会造成土地受损,甚至更危险的是,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化肥带来的问题有哪些呢?首先,化肥在杀死病菌和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有益的细菌和昆虫,从而破坏土地。化学物质还会在地里和地下水中保存很长时间,而这会影响到庄稼,进而影响到动物和人类,因为化学成分会进入到农作物中,并且不能被冲洗掉。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中的这些化学成分会在人体中堆积。很多化学成分能导致癌症或其他疾病。另外,施过化肥的水果、蔬菜和其他食物通常生长得过快而营养不足。它们表明上很好看,但里面通常是含过多的水分,而不是维生素和矿物质。
由于这些发现,一些农民和消费者开始转向有机耕作。有机耕作就是不用任何化学肥料的耕作。农民关心的是保持土壤肥沃并且免受病害。健康的土壤会减少病虫害并且帮助农作物茁壮成长。因此,有机耕作的农民通常喜欢把天然的动物粪便当作肥料。他们认为这样会使地里的土壤更富含矿物质,因而也会更加肥沃,同时还可以让空气、土壤、水以及农作物不受化学物质的污染。
有机耕作的农民也使用很多其他的方法来保持土地肥沃。在同一块地里,他们经常每隔几年就换种农作物。例如,种玉米和小麦后来年再改种豌豆或大豆。像豌豆或大豆这样的农作物将重要的矿物质带回土壤,从而使之适宜于种植要求土地肥沃的农作物,比如玉米或小麦。有机耕作的农民还种植多种农作物来利用不同层次的土壤。比如,他们先种植生长于浅层土壤的花生,然后再种植生根于深层土壤的蔬菜。还有一些有机耕作者喜欢在农作物之间种草,以防止水土流失,并且把草留在地里,从而成为来年农作物的天然肥料。这些不同的有机耕作的方法有着同样的目标:种植好的粮食,避免损害环境或者人们的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4
你上的是什么版本的,你不说清楚我怎么知道
第2个回答  2010-06-14
你把课文放上来嘛
第3个回答  2010-06-14
你的英语书是什么版的?
第4个回答  2010-06-14
google翻译~~~~还挺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