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对十七大报告的感想一篇

1000字左右 最好不要太官方....

十七大报告感想

胡锦涛总书记在10月15日十七大开幕式上所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 “水火不相容”是一个民间用语,一般用来比喻不能相容的对立物。胡锦涛总书记用这个词表述党与腐败的关系,既通俗易懂,又铿锵有力,表达了我党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
为了配合十七大召开,某全国性网站开展了一项“十七大盛会,你最关心什么?”的调查。从网上投票结果来看,在设定的十个选项中,“反腐败问题”的关注度最高。虽然这只是对部分网友的调查,不一定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也可以从中看出老百姓对惩治腐败的强烈期待。我们党是保持先进性的政党,而任何腐败行为都是走向堕落,不彻底惩治腐败,党的先进性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体现,因此,党与腐败势如水火。
腐败已经构成了中国最大的经济损失、社会污染和政治挑战。不管是权力私用型腐败还是权力滥用型腐败,都是超出了法定授权的范围,都是对法律的践踏。腐败分子之所以得逞,也往往是利用法制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打的擦边球。胡锦涛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倡廉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紧迫任务。腐败行为与法律的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使我们在研究腐败现象时不能没有法学的视野;治理腐败时更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
更多活力激发财富创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创造财富的动力。十七大报告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将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充分说明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视。
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用了相当的篇幅阐述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等具体措施。
收入分配是民心所系,直接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些措施,明显有利于普通劳动者收入的增加,从而使更多的人进入到中等收入的行列。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现在来看,居民收入差距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要通过加大公共服务减轻低收入者负担,通过税收等办法调节高收入。“从根本上,还是要鼓励创业。”
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七大报告的亮点之一是改善民生。这也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很多网友形象地喻之为“民生盛宴”,并对党的民生政策充满了期待。
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定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强调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说,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说到底,就是共同富裕。
民主民生问题既是共产党人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需要不断的通过改革来发展和完善民主制度,改善民众生活条件。这些要得益于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实施、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使全体民众能够多大程度上享有发展成果,这是衡量一个社会优越性的显著标志。由此可以看出,十七大正是着眼于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分配制度更加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切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民主制度法治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以展望未来一个逐步实现了的“公平正义、法治和谐、民富国强”中国将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中国教育踏上新的历史起点——学问和人生合一才是高质量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多处提到教育问题,不仅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还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无论哪个国度,也无论在什么样社会体制下,大学总是体现了这个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还承担着引领先进文化的使命。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质量观,对人才要求的内涵也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大学生,除了要求具有创新的能力、创业的能力之外,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认识到现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应该把学生人格的养成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要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来考虑怎么培养大学生的人格,使得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的合格公民,这一点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实际送来的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大学不仅是为国家育才,还承载着许多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大学现在更多的关注的是大学自身的一些指标,并没有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去做更多的思考。大学如果能够做到把学问和人生合一,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是高质量。

参考资料:http://club.book.sohu.com/read_elite.php?b=zz0090&a=384379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31
举世瞩目的十七大闭幕了,在会议召开期间我们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十七大的有关精神,特别是和我们教育事业息息相关的十七大报告之优先发展教育。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国家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思考学校的发展和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的发展如何围绕以人为本?如何做到学校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受教育的权利是每个公民受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发展对人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保证每个人不输在起跑线上关键在于接受教育。而教育公平的核心应该是“两个确保”,确保人人实现受教育的权利,确保人人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机会。
是啊,一个民族要振兴,那么教育就是振兴的基石。作为一名教师,在学习了这篇报告之后身感肩上的责任之重大。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国家的宏伟目标需要这些孩子去实现。教师的育德能力,育德水平的高低是关键。教师渊博的知识,感性的语言是学生成长的源泉。我们只有具有各方面的才能,才能去教好学生,不能误人子弟。如今的孩子都见多识广,这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其一、我们教授给孩子的知识信息一定是要正确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研读课本教材内容,抓住重点、难点部分,认真进行梳理。其二、在基础知识教授完后,教师可根据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拓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除了具备有专业的技能修养之外还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学习,尽量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那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我们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才能跟得上社会的要求,唯有不断努力、进步,才能担当好教育的重责。

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把学习十七大的热情化作勤奋工作的激情,并落实到学习教育精神的实践中来,决心立足教育本职,拓展教育思路,创新教育成果,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团结互助的生生关系,引领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创新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