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采取哪些宏观调控减少对我国的影响

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采取哪些宏观调控减少对我国的影响

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应该说这些政策措施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4方面的国家宏观经济目的都相关,都会正面影响: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
以上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其他政策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3
当前应对金融危机首要任务不是宏观调控,因为按照一般道理讲,首先要恢复制造业,因为出口受到打击,制造业面临灭顶打击,逼迫企业转型产业链,但人才和资金都是不可少的,应该放开利率,但由于制造业已经受到重创,这时放开反而促使虚拟经济进一步升温,比如股市楼市,所以首先是要整顿虚拟经济,尤其是房地产这块,修改法案是十分必要的,调控房价本身意义不大,需要调控的是土地结构,将土地结构合理化,打破土地垄断的僵局,大量修建社会保障性住房,冲击房地产市场,并且跟地方政绩挂钩,但同时要注意地方财政拨款,才能保证政策可以被执行,执行才是关键,当保障性住房的数量增加了以后,一可以冲击房价,达到控制房价的目的,二也可以缓解民怨,只要百姓有房住,就是商品房涨上天也不会有这么大怨言了,同时还可以拉动政府建设GDP这块的增长,可谓双赢一输(政府赢,百姓赢,地产输),在虚拟经济过热体逐渐冷却后再放开利率大力扶植制造业、服务行业、文化产业,尤其是民营领域,持续提升劳动者收入,持续增强购买力,才能将以出口为主题的经济转型为以消费为主题的经济,但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要严格法制规章的建设,特别是打击投机倒把行为,防止通货膨胀,一些大宗产品和能源领域,政府要挺身而出的负起责任,关键时刻要全力以赴的保证政策可以实施到位。
第2个回答  2010-05-31
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都已经明确表明了态度。我们现在面临的金融市场动荡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全球性的,对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都会产生影响。面对这样的危机,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共同应对,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一个明确姿态,也是郑重的承诺。首先中国要尽力确保本国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中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保持稳定,中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以及国际金融稳定的重要贡献。我们愿意和国际社会保持沟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场危机。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继本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息之后,央行决定自30日再度降息,政策调整之频繁、力度之强均为历史罕见。那么,月内再次降息着力点在何方?为应对这场危机,央行还将采取哪些措施?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31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意在应对危机、保持中国经济发展活力

对上次降息,李超1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出台的。

李超31日强调说,此次再度降息,主要是考虑到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之迅猛,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料,而且从全球范围来看,这场危机明显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冲击。

“由于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大,为防范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冲击,有必要及时灵活地调整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相关经济政策,力争把这场危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

李超表示,从前三个季度经济数据看,我国出口有进一步减弱的趋势,特别是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部分出现经营困难的苗头,而物价上涨势头有所减缓。再次降息,重在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对为何此次只降息,而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问,李超回答说,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充足的,并没有出现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那些国家出现的流动性枯竭状况。此次没有选择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考虑在保持合适的流动性水平基础上,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此次降息的同时,美联储等一些国家央行也下调了利率。李超对此表示,为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领导人已多次呼吁各国要携手努力,强调共同应对危机的重要性。“这场危机是全球性的,所以也需要各国央行在政策上互相协调配合。”

央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不再加以硬约束

李超表示,为灵活有效应对正在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央行目前已不再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加以硬约束。

他介绍说,针对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物价上涨、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为了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央行采取了一些临时性措施,合理调控信贷总量,商业银行根据宏观调控的要求,根据各自需求提出了在信贷方面的规划,央行从宏观政策层面加以指导。从当时情况看,需要对信贷投放加以约束,从之后的效果看,这些措施对防止产能过剩、信贷扩张过猛等问题产生了积极效果。“这些措施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李超表示,从今年年中开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快速变化,特别是快速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们根据这些新形势进行适时调整。“目前,央行已不再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加以硬约束。”

中国经济完全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多大影响的问题,李超表示,中国属于发展中的大国,内需潜力巨大,国内市场有着广阔发展空间,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中国经济完全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信心。

不过,李超强调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蔓延仅有两个月的时间,下一步演变及影响尚需密切关注,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在扩大内需等方面,要采取有效的“组合拳”式的宏观经济政策。

目前,随着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蔓延,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已成不少国家的共识。对此,李超表示,这场危机发生后,现有国际金融组织架构和功能在作用发挥、市场约束、监管规则、风险预警等方面暴露出一些弊端和问题,因此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表示将采取审慎的经济政策,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来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

中国媒体报道,中共第17届中央委员会第3次全体会议发布公报指出,在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慢,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并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内求,保持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在出席国际会议时也表示,中国将采取审慎的经济政策,以应付全球经济减速,但同时呼吁加强国际社会的合作,以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大局。

*强调先搞好自己的事情*

法国巴黎银行亚洲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家陈兴动认为,由于中国金融资本还不是很开放,因此它受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损失不会很大,但是间接影响比较大。陈兴动认为,中国采取的是审慎的态度,强调首先搞好自己的问题,然后才去解决国际上的问题。

他说:“国际金融风暴对这次世界经济的冲击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期。特别是2001年之后,中国过去的若干年来经济的蓬勃发展,跟经济全球化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个冲击应该对中国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采取的是积极支持国际社会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处理,态度上表现还是比较积极的。”

陈兴动还分析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可能会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负面的就是损失。过去30年,中国所做的是使制造业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现在到处都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但是,中国制造并不意味著中国就很强。中国在金融行业中应该还是一个小学生,许多的经验还不足以对金融的风险作出一种恰当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当然比较担心,例如如果准备不足,政府轻而易举地卷进去有可能导致未来的损失。”

陈兴动认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风险的解救不成问题,但问题是中国以什么条件参加解救,中国自身的利益如何保证,这需要更具体、更小心谨慎的制度设计。

但是,上海经济分析师陈乐波指出,虽然中国是世界大国,而且外汇储备也比较多,但是,中国没有能力,也没有经验单独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陈乐波认为,在全球金融振荡很快会对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影响的时候,中国势必会和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采取一些行动。

他说:“如果中国自己的经济动荡很厉害,等于是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因此它稳定自己对世界是有好处的。中国也是所有世界大国中经济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稳定自己,它也要帮助稳定住世界经济局势。在这个过程当中,抵触的部分,也就是把祸水外引的部门不多,但是,中国也会抵制别人把过多的责任强加到自己身上来。我想在方面可能会有一些矛盾,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寻求一种共鸣。”

陈乐波认为,虽然一些经济专家提出,中国明年经济预期会放慢,但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状态不会因全球金融危机而突然发生变化。他认为,中国国内仍有很多需要做的投资。

他说:“当外部经济衰退的时候,内部可能会采取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一些比较大的工程,比方说国土整治、农田整治以及呆坏账的大规模的处理等等,这些事情都能够繁荣国内市场。在这方面,中国的政府和中国的金融界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余地,这些余地,大概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那样应对措施那么充分。”

陈乐波认为,在世界经济出现萧条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各家自保的局面,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有可能是一个很危险的选择。他呼吁在贸易和金融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并且警告说,个人关起门来自保,造成的危害性可能更大。陈乐波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它的很多资源和发展要求可以和世界互补。如果能够找到共同发展的项目进行投资,既能带动其它国家,也能带动自身经济的增长,从而对世界作出间接的贡献。

法国巴黎银行亚洲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家陈兴动指出,相对于世界其它地区的经济,中国经济发展从外表上看还是非常好的:“如果在外面看中国,中国还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人家在讨论经济衰退,中国现在讨论是不是能够保持百分之8到9的增长。现在从投资、银行界,以及我本人都认为,中国经济即使是外部的经济增长拉动力都没有了,经济增长保持在百分之8到以上应该是有保障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相对于全世界来讲,它似乎是比较好的。”

陈兴动指出,中国官方去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为百分之11.9,但如果明年经济增长下降到百分之8到 8.5,外需走向衰退,就有可能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很大冲击。另外一方面,中国政府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在原则上提出要进行结性调整,扩大内需,以维持经济的平衡快速发展。但在哪些方面进行启动,以及如何启动,中国还面临诸多大的挑战。
第3个回答  2010-05-31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的宏观调控总的来说效果不是很大,治标不治本,拉动内需不是最主要的,增加内供才是首要策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