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当面顶撞皇帝的宰相寇准,为什么最终的下场却非常凄惨?

如题所述

寇准之所以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首先就是他自身的问题,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应了那一句话就是一招天子一朝臣。寇准在他32岁的时候就进入了朝廷参加政事,而当时的宋太宗是非常的赏识他,因为寇准是一个敢于直言的人,他也经常去顶撞宋太宗,而宋太宗对他这样的行为并没有不满,甚至还称赞他就像魏征一样。

这里已经表现出宋太宗对于寇准的重视,但是正因为寇准这种性格,而导致他有时候会有一些过格的行为,尽管宋太宗是容忍他这样的行为,但是他的官职也就变得忽高忽低。宋太宗可以接受寇准的顶撞,但是不代表别人可以。所以在宋太宗死了之后,宋真宗即位。

而宋真宗能够上位其实寇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寇准最大贡献就是在当时辽国南下侵略宋朝的时候,坚持要求宋真宗出兵对战入侵的辽兵,而不是逃避应战。当时的宋真宗也是信任他,果断的出兵击退了先锋的辽兵。之后大辽和北宋签订了条约,这才让北宋保存了下来。但是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而导致寇准的声势过于浩大,威胁到了宋真宗,而且他又不懂得朝廷的政治,树敌无数。再加上他交友不慎,并没有处理好他和朝廷之间这些大臣的关系。

这就导致了寇准多次起落,他的多次下台都是因为其它的官员去诬陷或者是陷害,向皇上去投诉他。那些他曾经的朋友都是将他推向悲惨命运的幕后黑手。最终寇准客死异乡,而且连尸骨都是他妻子请求当时的皇帝才能运回故乡,但是很可惜皇帝赏赐下来的金钱并不足以带他的尸体回乡,所以只能将他埋葬在异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4

因为寇准不懂的朝堂之术,又交友不慎,导致最后被贬雷州。寇准最终落得一个悲惨结局,甚至在他死后,家中妻儿还只能恳请皇帝开恩,赐予封赏,将寇准的尸体运回家乡,但是谁想,封赏竟然不够,最终只能让寇准的尸体埋在了异乡。寇准是在宋太宗时期得到重用的,三十二岁拜参知政事,在宋太宗手底下,寇准是个敢于顶撞太宗的人。

太宗将他比喻为自己的魏征。这样的比喻可以说是对他极大的重视了,当然了,也因为寇准的这种敢于直言进谏的精神,他的职位一直都是忽高忽低的。宋太宗可以重用他,信任他,不代表宋真宗也可以。太宗薨,真宗即位,说起来宋真宗赵恒能够当上皇帝,还离不开寇准的帮助,寇准在太宗选择接班人的时候,将赵恒推荐了出去,这才有了真宗即为这一说。

寇准一生最大的功劳应该就是签署了澶渊之盟。当年大辽大军南侵,北宋朝廷节节败退,宋真宗一度跟大臣们都商量好了,等到大辽攻打过来的时候,要将都城及时南迁,借此躲避祸患,但是寇准不同意,他直言宋真宗应该站在战斗一线,鼓舞士气,打击辽国南侵的步伐。后来宋真宗听了寇准的话,果真将辽国南侵的急先锋击败,搓了大辽的锐气。

后来北宋与大辽签署了城下之盟,澶渊之盟,这一盟约暂时保住了北宋的命。因为这一条约的签订,寇准的名气一时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虽然这是城下之盟,但它的确是保住了北宋。寇准权势这么大,底下的人自然想要将他扳倒,宋真宗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的,其实心里对他也是有所防备的,在王钦若等人的排挤之下,寇准最终辞去了相位。

第2个回答  2019-11-24
因为宰相寇准说话太直,常常戳皇帝痛楚,又得罪不少权臣,所以下场凄惨。
第3个回答  2019-11-24
因为寇准的正直,得罪了朝中许多小人,这些小人逮住机会就在皇帝面前落井下石。
第4个回答  2019-11-24
因为他的性格太耿直了,不仅得罪了许多朝中大臣,有时候也让皇帝下不了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