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新的契机

如题所述

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开展,地质调查工作不断向青藏高原腹地等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无人区推进。环境艰苦,危险性高和通信不畅是这些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特点。近年来,野外工作中不断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2011年4月1日,在新疆和静县作业时一架航空物探小型飞机失踪,飞机以及机上3名人员至今仍未找到;2012年2月17日,陕西省地矿总公司物化探分公司可可西里赤布张措湖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组的杨能昌、高崇民、荣浩在进行野外作业时失踪,至今下落不明;2012年11月16日,承担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任务的三名地质队员在海拔4800m的青海省沱沱河附近失踪,现已确认3人全部遇难……在这些事故中.我们失去了优秀的地质技术人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搜救,对地质调查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除了对人员生命财产的威胁,落后的通信条件对野外地质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无人区的区调工作,地质队员每天都要前往距驻地几千米至几十千米的地区进行路线工作,在这期间驻地与路线之间无法联络,一旦出现车辆损坏或遇险等紧急情况,往往不能及时通知驻地,野外人员只能开展自救或原地等待救援,很多危险情况都是这样发生的。再如,一些无人区的工作往往持续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地质队员进驻之后就处于了与世隔绝的状态,很难与外界沟通,长时间无法与家人亲友或单位保持联络。

上述诸多问题,实际上都归结为缺乏有效的日常通信手段。尽管某些项目配备了卫星电话或对讲机等,但这些通信手段都有比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如卫星电话拨打不方便且费用不菲,对讲机距离有限且易受地形限制等。在2012年2月17日可可西里发生的3名地质队员失踪事件中,该小队就配有卫星电话,但未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那么,有没有一种通信技术或工具,可成为野外人员的“手机”,使他们即便在无人区也能实现相互通信,并提供日常的信息与安全保障服务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导航卫星技术——北斗。北斗是目前世界上三大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与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并驾齐驱。截至2012年底,北斗系统已成功发射16颗卫星,并完成卫星组网,可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除了导航卫星应有的定位功能外,北斗还拥有其他两个卫星系统不具备的功能——“短信”和“指挥”功能。“短信”指北斗终端之间可以通过短报文的形式通信,类似于我们的手机短信功能:而“指挥”功能是指使用专用设备“北斗指挥机”可以实现对北斗终端行为(包括定位与通信)的监控,并可通过短信或广播功能与个别或全部下辖北斗终端交流,实现指挥调度。正是因为这两个功能,使实现野外地质工作常态化实时通信和信息服务成为可能。

自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开始着力于北斗卫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质调查工作的融合。项目组依托“基于3S 技术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管理与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野外地质矿产调查服务与管理系统研建与应用”和“基于我国卫星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项目,开展了以北斗卫星技术为主的新技术在野外地质工作中管理和服务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工作。以野外人员实际需求和地质工作管理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展了北斗技术与GPS、GIS以及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整合应用研究,研制了野外工作适用的北斗终端产品,建立了基于北斗的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中心的多级动态管理组网体系,编制了指导系统部署和工作流程的技术指南,并在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的27个地处无人区的野外项目组进行示范,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卫星技术在地质调查领域的行业应用。

本章将重点介绍以北斗为代表的导航与通信技术在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集成研发、应用与示范情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