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考题及答案

快烦死啦!语文老师又叫我们收集关于《马说》的一些问题啦!请各位网友帮帮忙吧!今星期日就要了,拜托了!!!

常见问题
1、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2、第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5、概括第二段内容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6、第二段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7、第二段中的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的哪些特点?
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9、概括第三段内容
抨击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
10、第三段中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句式?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食马者”的愚妄。
11、“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12、这里的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翻译,只起到了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 (马)鸣,而不是鸣(马)。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执策”的“策”:马鞭子,名词。
“临之”:面对着它 (千里马)。
三个“马”字,都是指千里马。
称”,著名、著称、出名。
13、第三段中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4、第三段中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第三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16、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第一段
提出论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正面论证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反面论证
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第二段
进一步从反面论证
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
第三段
痛斥执策者的愚蠢
勾画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
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马
17、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不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18、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
19、“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
伯 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20、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21、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本文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22、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说的练习,要求学生口头说出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既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同学生的说,还有相互启发、深入思考的作用。
23、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关键语句。译文见“有关资料”中的“参考译文”。加点的字“策”和“其”的用法,弄清每一处的含义即可,至于语法意义,可以不要求学生掌握。
24、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道完全开放性的练习。意在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题设计的几个问题,都是“常谈常新”的,所以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个别同学的观点有些偏激也不要紧,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信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多数学生是能够明辨是非的。
25、《马说》中的五个“也”字
“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这些用法看起来很平常,但运用恰当,也能表达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读者的回味。《马说》中的五个“也”字就是如此。
这篇文章共分三段,每段最后一句都用“也”字收住。这三个“也”尤其值得品评,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是由各段的内容决定的,同时又反转过来表达了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时的感情状态。第一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即“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一形象的概括已经显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最后用“不以千里称”作结,再着一个“也”字,更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到段末再用反诘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而这句话中的“也”字,不仅凝聚着作者这种强烈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的正义感的意图。第三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其间固然有作者的痛切之感,而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也跃然纸上了。
以上三个“也”字,都跟文章的全局有关,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可以说是全篇脉络的标志,是应当反复推敲的。剩下的两个“也”字都在行文中间:一个在句末,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这是作者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却一些无用的话。另一个在句中,即“是马也,虽有……”中的“也”字,则显然是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所造成的难堪的后果。
我们要体会“也”字(包括其他虚词)的这些微妙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朗读课文。要努力读出语气,读到烂熟于胸,好像其中的句句话都出于自己的口,再来体会就不难了。
2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连下四个“不”字的作用?
此句连下四个“不”字,源皆出于食马者之无知。如此层层蓄势,然后以反诘作结,将作者心中的郁愤表达得何等淋漓尽致!
27、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2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韩愈的话表明有贤能的人士只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发挥专长。否则,即使才华出众,也不免受辱、埋没。作者极言“伯乐”的重要、可贵,对人才埋没深为慨叹。韩愈在文中借题发挥,抨击那些糟蹋“名马”的“食马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这和韩愈本人的遭遇是有紧密联系的。
29、表层意(小结)深层意
有伯乐有千里马 (正面) 发现人才
无伯乐无千里马 辱、死 (反面) 埋没人才
一食尽粟一石 行千里 (正面) 施展才能
食不饱力不足 难行千里 (反面) 糟蹋才能
策之…食之…鸣之… (排比) 封建统治者
执策临之:天下无马 不识人才
其真……?其真……! (反问) 摧残人才
30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千里马的同情之情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6583.htm?fr=ala0_1_1#1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28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⑴ 骈死(A、pián B、bìn) ⑵ 邮无恤(A、xù B、xuě)

⑶ 伯乐(A、bó B、bǎi) ⑷ 粟一石(A、shí B、dàn)

⑸ 才美不外见(A、xiàn B、jiàn) ⑹ 其真无马邪(A、xié B、yé)

⑺ 相马(A、xiānɡ B、xiànɡ) ⑻ 马厩(A、jiù B、jì)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⑴ 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

⑵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⑶ 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⑷ 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⑸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

3、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⑴ 不以千里称也(A、称赞 B、称呼 C、物名)

⑵ 故虽有名马(A、虽然 B、即使 C、如果)

⑶ 一食或尽粟一石(A、有时 B、或者 C、可能)

⑷ 其真不知马也(A、知道 B、识别 C、懂得)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⑴ 食:食民者不知其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

⑵ 策: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⑶ 其:其直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⑷ 能:虽有千里之能

晏求其能千里也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⑴ 才美不外见________

⑵ 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 ________

⑶ 其真无马邪________

二、阅读并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句中的“食”读音和意义都相同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① 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 食不饱,力不足。 ④ 食之不能尽其材。

2、翻译。

⑴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的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伯乐”是比喻__________;

“千里马”是比喻________________;“食马者”是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论证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7、“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不以善小而不为

8、各用一句话概括各段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本文写作意图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识别和选拔人才的困难及其严重危害。

B、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讽喻当时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C、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众多的才智之士不得重用的真正原因,在于没有遇到像伯乐那样知人善任的人。

D、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呼吁社会能有更多的像伯乐那样的人,使天下人才各得其用。

【答案】

一、1、⑴ A ⑵ A ⑶ A ⑷ B ⑸ A ⑹ B ⑺ A ⑻ A

2、⑴ 两马并驾 ⑵ 犹,尚且 等同, 一样 ⑶ 拿,握 面对 ⑷ 通“饲”,喂 竭尽 ⑸ 正确的方法

3、⑴ B ⑵ B ⑶ A ⑷ C

4、⑴ 通“饲”,喂 吃 ⑵ 用鞭子打 马鞭 ⑶ 难道,表反问 大概,表推测
⑷ 能力 能够

5、⑴ “见”通“现”,表现,表露 ⑵ “食”通“饲”,喂 材通“才”,才能 ⑶ “邪”通“耶”,肄问词,相当于“吗”

二、1、① ③ ② ④

2、⑴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⑵ 喂马的人不能按照它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⑶ 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

3、托物寓意 能识别人才的人 人才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D

8、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第三段:总结全文,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

9、B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4-08
2009年 关于《马说》中考题摘录: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祗: ) ②骈死(骈: )
③槽枥(槽: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粟: )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食: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 ②虽有千里之能 :

③才美不外见 : ④且欲与常马 :

3、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马说》是一篇 ,作者 (朝代)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下列加[ ]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6、"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8、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做"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9、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

10、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探究拓展训练]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 ( ) ②作断纹焉( )

③易之以百金( ) ④莫不然矣( )

13、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

①弦而鼓之 ( ) ②还之 ( )

③易之以百金( ) ④工之侨闻之 ( )

14、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

1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

参考答案见下:

1、略 2、①有时 ②虽然 ③显现 ④尚且 3、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杂文 唐朝 韩愈 托物寓意 5、①喂养 吃 ②表转折 表承接 ③鞭打 记 6、A 7、食 马 者 ∕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 而 食 也 8、食马者 千里马 圣明的君主 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10、B 11、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12、①弹 ②花纹 ③交换、 买 ④这样 13、①琴 ②工之侨 ③琴 ④这件事 14、可悲啊,这个世道!难道只是一张琴的遭遇如此吗?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 15、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风气,寄喻了盲目守旧,势必摧残人才、阻碍改革的道路。
第3个回答  2012-03-04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学家(2分)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食之不能尽其材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策之不以其道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7.韩愈 唐 (2分)

8.B (3分)

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 (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分)

10.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3分)
第4个回答  2010-03-28
你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种提法合理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