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广场”为什么是游客前来青岛的“打卡圣地”?

如题所述

青岛市政府门前的“五四广场”,是游客前来青岛的“打卡圣地”,虽然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发端于北京,但导火索却是因着青岛点燃的。
1891年,晚清政府决定在胶澳地区设置海防,青岛才由此建制。
然而讽刺的是,极具商业价值和军事价值的青岛也一早被西方列强看重,将其视为囊中之物。德国的殖民专家认为:“欲占中国,必先占山东,欲占山东,必先占青岛。”
六年后,德国以“巨野教案”为由,不费一弹,便占领了青岛。这样的“肥肉”,看上的自然不止德国一“人”,与青岛隔海相望的日本,觊觎之心未加丝毫掩饰。
1914年的夏天,就在德国人在青岛惬意地吹着海风时,巴尔干的一声枪响,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同盟国之一的德国自顾不暇。日本趁虚而入,对德国宣战,顺势接收了德国在青岛及整个山东的所有权益。
日本对中国的野心并不仅限于此。1915年,日本以拥护袁世凯称帝为前提,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中就包括青岛胶州湾租借地和山东权益的合法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是战胜国之一,国民政府满心欢喜地前往法国凡尔赛宫,参加战后和平会议。山东省议会特意致电中国代表:“青岛问题务请坚持,万勿退让!”“鲁民全体,誓以死力对待。“
然而结果还是让青岛人失望了。几个月的和谈,中国非但一无所获,主持方甚至罔顾代表团的意愿,将中国本该收回的失地,以明文规定的方式给了日本。
巴黎和会的失败,让青岛乃至整个山东民众的情绪从失望转向绝望,“公理何在”的愤懑情绪不断蒸腾发酵。
向来不服输的山东人直接扯出了大旗,亮明自己的诉求:“外争青岛,内惩国贼!”这一诉求,日后也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
青年总是炽热而赤诚的,北京大学的学生,第一个发出了“还我青岛”的吼声,响应了远在几百公里外的青岛人民。
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约三千余人走上街头,共同喊出来了压在中国人心头的声音:“外争青岛!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五四运动的风雷,在古老的中国大地刮起了一阵旋风。然而青岛的回归之路,仍旧坎坷。直至三年后,日本同中国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1922年12月10日,在海浪中飘摇了24年的青岛,终于得以靠岸停歇。
从那以后,热血、无畏成为了新青岛的性格底色。五四广场上矗立着的“五月的风”,腾升、张扬,像极了青岛昂扬、向上的姿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7
五四广场是位于青岛市市政府门前的一个广场,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是当年建这个广场为了纪念青岛五四运动而修建的城市标志雕塑。在没有黄岛和城阳开发之前,市南区这个区域是青岛的核心区,青岛其他地方没有这么现代化的规划。所以来青岛看大楼,就一定要来这边看看。
不过这些年,像黄岛和城阳都在发展,而且建设很好了。作为传统老城区比如市南市北已经没落了。也没啥打卡不打卡的,来不来都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