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经常被欺负,做为家长该怎么处理?

如题所述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父母应该给学校反应,和老师就此问题做出合理解决方案,并应该和对方父母交涉,实在不行就只能给孩子换一个环境。

学校,基本上是孩子待的时间最多的地方,也是孩子成长和认知外界最深刻和直接的地方。如果在这一环节出了问题,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也是从学校走过来的人,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那都无所谓,完全不影响成长。一旦上升到了校园霸凌的地步,最中造成的后果,谁都无法估量!

我舍友给我讲过他们初中的一个故事,一个血淋淋的真实故事!我舍友学校有两个同村的人,之间差了一个年级,那个高年级总是欺负那个低年级的,而且也不是一次两次。

终于在某一次欺负完了同村人后,低年级的娃,终于忍无可忍的一刀捅死了高年级的娃,而且就在校长的办公室门口。结果,不用多说,两个娃都毁了,两个家庭也毁了!

我没有学过法律,也不知道到底谁错了,但是在我看来,捅人的那娃是真的可怜,弱者的反抗总是那么苍白无力。不知道高年级那娃会不会后悔,不过也没有人去关心这个问题了!

其实,低年级那娃的父母多关心关心自己娃的状态,询问询问,毕竟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依靠,没准儿孩子就告诉父母受欺负的情况了,悲剧就可能不会发生!

其实,从我上学这么多年来看,好多人在中学时期,都特别的牛皮,喜欢拉帮结派,喜欢欺负这人,又或者是看那人不顺眼,就要捶他!

所以父母们一定要多多关注下孩子的状况,孩子也要多和父母交流,健健康康的成长!

第2个回答  2019-03-27
如果是调皮的小孩,那可以尝试下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打成一片,但是家长一定要用心去观察以及处理。我朋友家有个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在班级里面总有一个男生欺负她,揪她头发,泼身上水,还会把她的书包藏起来,书本弄的乱七八糟的。小朋友非常生气,但是她有时候不给妈妈说,只是有时候不愿意去上学,结果才知道因为被欺负了。其实这个调皮的小孩在班级里面谁都欺负,我朋友的解决方案就是先找这个男孩以及老师反应这个情况,还会找小孩的父母说这个事情,说完几天情况会好转,但是过后小男孩还是会犯错,我朋友就想到了一招,就是收买,把她给女儿买的书借给他看,他非常高兴,看完后还会主动问有没有什么书可以看,慢慢他就不再欺负小朋友。
第3个回答  2019-03-27
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做家长的肯定很气愤。但是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小学的孩子不是社会青年。相信大多数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有少数调皮的孩子和欠家教的孩子。首先,询问孩子被人欺负的原因。了解问题真相后,先去学校找孩子的老师或班主任反映情况,然后找问题孩子的家长沟通。并要求老师或孩子的班主任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假如老师持消极态度或者置之不理的话,就去找校长反映问题。通过以上处理,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第4个回答  2019-03-27
如果是“经常被人欺负”,那是坚决不能忍的事。但也不是说为孩子强出头,凡事总要讲个理字。但有一点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孩子自身性格的锻造。以暴制暴肯定是不行的,我个人不主张反击的,孩子之间的小磨擦没有“忍辱负重”那么惨。被索要钱物,教会孩子学会拒绝。对于其他的一些欺负,家长首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言行,同学为什么单单欺负他?是性格太软弱了,还是做错了事或是说错了话,引起了误会?太软弱了就要变得坚强。如何坚强?遭遇到同学欺负,如果只是轻微的小动作,诸如言语上的不合或是轻慢,不必耿耿于怀,当前学业为重,内心承载一些事,消化一些事,默默耕耘必将有收获。但如果事情严重伤害到了孩子,家长一定是要和孩子站在一起的,解决孩子在校难题。联系老师,沟通欺负孩子的同学家长,这些都可以去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