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学习法的坏处?

如题所述

打卡学习法的坏处就是有的人,虽然打卡了,但是没有认真听讲,没有认真学习,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认为打卡学习的好处大于坏处,它可以激励你天天学习。
第2个回答  2020-10-19
班级群里的“打卡风”可以停止了:别让打卡坑害了你的孩子

育儿第一站
01月04日 · 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一起聊聊育儿干货,陪你成长哦

作者|大麦小双 编辑|霄霄

自从大宝光荣成为一年级新生以后,每天查阅班级群里的信息,就成为我这个“小一班”妈妈最为重要的“必办事项”之一:

中午、晚上要在群里接收老师的各种通知、作业、注意事项;

不定期需要回复老师的各种临时任务;

时不时要在群里发言、点赞,共同维护班级的集体荣誉······
为了孩子嘛,相信所有的父母做这一切都是甘之如饴,就怕错过了任何细节,阻碍孩子的成长。

然而,有一件事却是我颇为反感甚至厌烦的,那就是群里的家长比赛似的在群里频发孩子学习的图片和视频,这种行为不是老师要求的,而是他们自发的。

我想说,学习是一种自觉和自发行为,孩子学得怎么样,单靠刷屏是刷不出来的。孩子的学习效率怎么样、学习态度怎么样,甚至学习姿势怎么样,老师在课堂上同样能够检验出来, 刷屏不但会增加大家的时间成本,还有可能造成有效信息的淹没,这种“跟风式”学习打卡,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那么这样的打卡方式,到底会有什么坏处呢?

01

打卡是对专注力的一种破坏

孩子小时候,培养专注力是很重要的。比如写作业时,家长虽然可以从旁监督,但是切忌打扰他们。

我家宝宝从幼儿园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她这个习惯,她在完成自己的作业也好、画画也好、做手工也好,我都是拿本书在房间的另一边静静地看,除非她寻求我的帮助,或者是发现她在开小差玩别的,否则我不会打扰她。

但是班级群打卡,很容易造成这种专注力培养的崩塌,把学习变为一种“表演”,让家庭教育变得表面化,也使孩子的大块学习时间变得碎片化:

读课文打个卡、写汉字打个卡、做数学打个卡······
成人强调碎片化学习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们没有时间。而作为孩子,本来有属于自己的大块时间,我们为什么要人为将它打撒?

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别看短短几分钟或几十秒的“打卡”,对于在学习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种“打扰”,而被打扰的孩子,在这个时间里,专注力肯定不在学习,而是在“表演学习”上,甚至在打完卡后的一小段时间里,TA的思绪可能还停留在“表演”上,这对专注力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是一种人为破坏。

02

打卡会加重家长和孩子的焦虑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作为家长的我们,白天要疲于应对工作,下班后的空余时间,还要忙于处理家务以及陪伴孩子,尤其对于我这样的二胎妈妈,要管大宝的学习,还要操心对小宝的陪伴,偶尔还要处理一些白天未完成的工作。

这个时候,“打卡”这件“小事”,很可能就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导致情绪的崩溃。

周国平说:“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看看别人,他有我没有,就焦虑了。”学习打卡就是这样,很多家长可能并非出于本意,而是迫于跟风,不喜欢做的事还一定要去做,当然会导致焦虑。

想想吧,你刚刚洗好碗打扫完卫生,以旋风般地速度赶着把两个孩子洗漱完毕,睡前故事讲完了,衣服丢到洗衣机里了,你往书房走去,想着尽快处理完工作,今晚不要再熬夜了。这时候,女儿来了句:“妈妈,我还没打卡······”
平时宛如天籁的童音此刻听来就是“魔音绕梁”吧?你得重新让孩子穿好衣服坐在书桌前,摆好读书的姿势来一段“摆拍”,如果色彩不好、房间太乱,还得重来。

本来困意来袭的孩子,这一折腾,变得睡意全无,入睡不知道要到几点;本来你即将进入工作的“心流”,这一来二去,你还有心情工作吗?

所以,别再问我为什么不赞成在班级群里学习打卡,也别问我为什么从来不在群里打卡。当“打卡”和“观看打卡”成为生活的负担,为什么不把“负担”放下?

03

打卡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和虚荣心

对于家长来说,打卡打的是孩子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他们或许关注的,并不是丽丽或明明读了几遍课文、做了多少道题,而是视频背后的大环境。

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有一次,女儿跟我说:“妈妈,你给我买个冰雪奇缘的魔法城堡玩具吧”,我说我们家不是有一套吗?

女儿说:“家里的那个太小了,我要大的乐高的,乐乐家就有,她们家很有钱。”
我疑惑了,问她怎么知道的,女儿说:“我看到她打卡的视频里有,她们家好大好漂亮,她的房间有好多玩具。”

或许把孩子的简单要求,等同于虚荣心和攀比心有些言过其实,但不可否认,在打卡的背后,的确暴露了很多家庭信息,而孩子也许就是通过这些信息(也许还有家长和老师),来甄别每个家庭“背后的故事”,从而给TA的同学打上不同的标签。

我们都希望孩子生活在一个纯净而平等的环境里,我们通过让他们穿校服、不允许带玩具和零食进学校、不能把车开到学校门口接送等方式,来努力培养他们的平等友善意识,来消除他们的优越感或自卑感,而一个简单的“打卡”行为,或许就能破坏他们内心的纯净。

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吧,让他们慢慢长大、慢慢懂得克制和甄别,不要过早的,把那些虚华和浮躁,传递进他们幼小的心灵。不管家长们是有心还是无意,都请三思而后行。

04

关于学习,“打卡”的方式有很多

家长选择在群里打卡,我相信初衷都是好的,一方面,觉得可以激励孩子们,让他们更认真的学习:你看,视频都发了,这种学习劲头,你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老师感受到家长最大的诚意:为了孩子认真学习,我们都在努力,我们一直在陪伴。

我想说,一切浮在表面的东西,都是虚无。真正的陪伴,不会仅仅体现在小小的手机打卡上,打卡也体现不出来;最大的诚意,更无法通过手机打卡来表现,而是要拿结果说话。

在孩子学习时,放下手机和电视,远离饭局和无效社交,选一个角落安静地陪伴,不打扰、不离开,与孩子一同进步和成长,这是一种“打卡”。

闲暇时多跟孩子交流,让TA说出学习的体会和困惑,倾听TA的思想动态,并用朋友般的语气平等对话,教给他们一些处事的简单道理,培养他们学习型思维,这也是一种“打卡”。

选择一些合适的时机,跟老师多多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记录他们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培优补缺”,这同样是一种“打卡”······

孩子的成长是一门体验课,家长和孩子都是这门课程的参与者,唯有“用心、用情”,才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拿出十分的努力和诚意来体验“上课”的过程和乐趣,相信定会获得漂亮的“结业证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