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听大家说哪一个院校有歧视,不保护一志愿,不如自己学会如何判断!不保护一志愿的院校可能会:
1.故意压低一志愿考生专业课初试成绩,让考生过不了院校复试线,甚至过不了国家线,连调剂都无法参加。
比如,去年上热搜的宁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压分事件。在试题难度并没有特别高的情况下,很多考生811文学这门专业课的成绩只有40多分,甚至还有个位数的,总分远达不到复试分数线,该专业最后一志愿0人上线。
2.提高复试分数线,减少进入复试名单的一志愿考生数量。
比如在今年报考人数、招生人数、试题难度等其他因素与往年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将复试分数线提高,致使本有机会参加复试的考生过不了复试分数线。
3.让一志愿考生和调剂生一同参加复试,但不分开排名,而是综合所有考生成绩,择优录取。
比如河北大学化学学院之前的复试公告里就明确提到:取消“一志愿优先”录取原则,所有考生按总成绩排序录取。
4.复试大量刷人,甚至刷掉一半以上的一志愿考生。
可以通过对比院校往年的复试名单和最终拟录取名单来确定院校是否存在这种情况。如果拟录取人数中一志愿考生所占比例较低,说明院校有可能在留出名额给优质调剂生。
如果院校只公布了拟录取名单,可以通过名单上考生编号前5位是否为本校代码来判断该院校专业是否接收调剂生,通过前5位编号为非本校代码的考生数量来判断接受调剂生的比例高低。
比如宁夏大学2020年人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共录取了17人,其中有3位考生的考生编号前5位为宁夏大学学校代码“10749”,其他拟录取考生均为调剂生。
5.有部分院校会把“不保护一志愿”这样的文字写进官方公告里。
比如广西大学,近几年随着调剂热度暴增,保护一志愿的力度越来越小。在20考研招生简章中,广西大学明确指出部分专业不再遵从“一志愿优先录取”。
6.还有一些院校会开展譬如“优质调剂生源专项计划”,每年会预留一定名额给优质调剂生源。
比如西南交通大学:有些院校不会明着说,而是搞些像上面那样暗戳戳的“小动作”,大家可以在平台上多搜集些相关信息。如果发现院校往年有过类似情况,择校时一定要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