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什么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宽松货币政策(easy monetary policy)总的来说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比如直接发行货币,在公开市场上买债券,降低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再贷款利率时,买进政府债券,对外投放货币,增加市场货币流通,促使商业银行扩大信用规模,降低利率,促进投资的发展,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货币量多了需要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就更容易贷到款,一般能使经济更快发展,是促进繁荣或者是抵抗衰退的措施,比如中央放出的大量信贷就是宽松货币政策的表现。
具体政策
1.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减少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增加可贷资金。
宽松货币政策
2.降低再贴现率,使商业银行将票据贴现给中央银行时,可获得更多的资金,增加可贷资金。
3.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货币投放市场。
4.放松信贷条件和规模。
主要好处
1.宽松货币政策下,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使企业资金使用成本减少,利润增加。
2.增加货币供应量,使人们货币收入增加,促进消费。
3.宽松货币政策是在国内经济不够景气的情况下使用的促进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
拓展资料
一、政策调控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1年经济工作,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是2008年11月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之后,首次回归“稳健”。
2.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随后召开,透过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的经济政策新信号,可以判断出2011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
3.专家分析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的改变,可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通过货币信贷的合理投放,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
4.2010年10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已经攀高至4.4%,且全年CPI突破3%的年度调控目标可能性较大。显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刺激政策需要作出改变,以适应发展方式的转型,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5.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二、调整原因
1.此次是继中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再现“一松一稳”的调控组合,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必须有相应的扩张手段,防控通胀压力要求不能再搞宽松的货币政策。
2.应当承认流动性是过剩的。但也要看到过去发放那么多货币信贷是不得已为之,而且为率先战胜危机冲击发挥过关键作用。随着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到必须调整的时候了。
3.过去两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之举”,此时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应及时退出。
4.要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