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板决定下限,短板决定上限

如题所述

长板决定下限,短板决定上限

文 | 悟恩  图 | 花瓣网

01

所谓长短板,指的是个体的优缺点、长短势。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能写,水平很高,这是你的优势,长板。但你不善言辞,不会交际与整合资源,这是劣势,短板。

——你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决定了你可以接到各种单子,如文案,如书本等各种各样的约稿。你有一技傍身,所以你饿不死,这是你的下限。

——你不善言辞,不懂整合,所以你不懂得把更多的人集合进来,把蛋糕做大,你自己分到的蛋糕更多。这是你的上限。

写作如此,其他行业亦然。

所以, 长板决定了你成就的下限, 短板决定了你成就的上限。

02

长短板也分可见的和不可见的。

可见的是一个人的优缺点,不可见的则是思维方式,思想,甚至包括道德感(这句话很找骂,但为了探讨,不得不说)。

如上述“能写”是长板“不善言辞”是短板极易分辨,但一些不可见的“隐性”的长短板却不容易被觉察,有时候连本人都一无所知。

多年来,身边有两个人指出过我身上存在的问题。

一个是年轻企业家R,他是白手起家,身家千万是有的。

一起喝过几次酒,但仍处在半生不熟的阶段。毕竟层次不一样,没什么共同话题。

那次喝得微醺,R忽然就拍了拍我的肩膀,叫我放开一点,怕什么,还跟我说起他儿时家里的窘困,求学、创业如何不易——他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或许也因为经历过同样的阶段,知道彼时的我思想上的问题,故而藉由酒精发酵而“出言不逊”。

当然,当时的我不以为然。

另一个是发小,也算事业通达,是个女同学,她也在多年前就跟我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是才子,但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听了,依然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文人的深刻,才子的洞见,岂是尔等凡夫俗子能懂的?!

然而,后来,我发现他们说的都是对的,是我自己不知道,不承认,或者没有勇气去改变而已。

想通这一点后,反而打开了一扇门。

可见,人对自己“面”上的优缺点容易察觉,也容易接受。

但对思想上的盲点却不。

因为思想是“隐性”的,是内在的。内在的东西大多是软肋(甚至是被内化到潜意识里的),自己不愿承认,被别人洞穿则更难以接受甚至引发抵触心理

——思维上的缺陷是“内里”的“面子”,这个“面子”比“面上”的面子还重要,所以丢失后者,比丢失前者更令人有不堪与被羞辱感。

总之,思想之根深蒂固,之难以根除,连“看见”都很难,甭说改变了。

然而, 也恰恰是思想上的短板,成了一个人成长的上限。

原因在于,个体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是难以跳脱其思想半径的。

思想半径越长,自由度越高 (包括由思想而来的行为) ,成长的空间自然越大。

思想半径主要指两方面:

一是指看待问题的角度;

一个金钱至上的人,看到什么都琢磨着怎么换成钱,这是生意人;

一个道德至上的人,则总是喜欢“分别”与“批判”。

一个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这话也包含了你的“思想内核”决定了你是如何看待外界事物的意味在里头。

凡事皆有两面乃至多面,取决于你的思想令你选择了哪一面。这个过去讲过很多,如乐观悲观,积极消极,都取决你看问题的角度等,不赘述。

二是指思想的涵容度;

思想的涵容度,其实是指人的认知层面,是思想维度的多寡。

思想的涵容度也包括两个方面:

(1)由知识及经验而来的“思想容量”;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以前写过的不少励志故事里的牛人,就是面对不堪的情境,因为思想维度不一样,而做出了不一样的判断和行动。

思想维度多了,待选项就多了。

知识与经验的效用就体现在这里:它会让你看到事物的更多维度,而做出一些常人做不出来的行为,继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2)分别心的强弱;

分别心是否来自于人性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教育反而令我们的分别心加重了。

从小到大,父母和学校的教育在告诉我们“这是什么”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这是对的”、“这是好的”、“他很聪明”、“你很笨”……诸如此类。

教育让我们懂得是非对错,也让我们以为非是即非,非黑即白。

长此以往,我们的思维模式就固化成高下、对错、是非、黑白的分别,继而思维受限,行为受阻。

如不愿意接受“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利益博弈”的绝大多数世事的底层逻辑。

又如忘了除你死我活的争竞外,还有合作、共融等更好的、空间更大的思考与选择。

等等。

事实上,过于道德至上的人,看到什么都会“分别”:这是对的,那是不对的。这样不好,那样才行。所以,这不该干,那不该做。

其实只要遵守法律法规,符合基本的道德准则的,都可大胆去做(这里不是说道德这东西不好,只是针对一些囿于道德感而思想、行为不自由的人而言)。

如一个读死书的迂腐的所谓知识分子,总是觉得君子当谦逊礼让,当顾及所有人的感受,结果反而把机会拱手相让,甚至成了不伤人却伤己的老好人。

又如一个从理性上讲是可以、应该去做的事,却因为恐惧别人的评判而不敢迈步。

罔顾现实,只活在道德的评定与期许里,行为空间反而变小 (有时候还会让身边的人受罪)。

总之,思想半径决定行为选择,不同的行为又产生不同的结果。

说到底是: 个体行为和思想的开放度,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空间有多大,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03

综上所述:短板决定上限,长板决定下限。短板不只指可见的优缺点,还包括不可见的思维上的盲区。

成长是让自己没有短板,同时找到长板并把它修炼到捅破天花板 ——但这说的是理想状况。实际上,人无完人,根除短板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对它进行修补,总是必要的。

在我看来, 求而不得通常不过两个原因:要就是你的长板没长到足够捅破天花板,要就是你的某个短板把你禁锢,甚至把你拖进了泥潭里。

我是悟恩,共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