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为何被凌迟致死?

如题所述

网友问袁崇焕是被反间计冤枉的吗?在这里做下回答首先袁崇焕的罪状都是有史料支持,有迹可循的。他并不是被冤枉的,也没人污蔑他。

我们来看看明廷给袁崇焕的定罪:“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余俱释不问。”

托付不效:是指袁崇焕在崇祯帝面前夸下海口“五年平辽”,崇祯十分高兴,任命袁崇焕为蓟辽督师,并将大半个国家的资源赋税都交给他,给明朝带来极大的震动和损失。

自万历中期开始,明廷在辽东的局面几经起落。这一边防形势的变化,与主官是否得人密切相关。譬如明兵部侍郎、辽东经略熊廷弼任职期间,袁崇焕就是在这一情势下登场的。此用人之际,袁崇焕以外官赴京朝觐,被破格提拔为兵部主事,紧接着便出任山海关监军佥事,奔赴前线。当时的辽东经略王在晋主张退守山海关,大学士孙承宗视察山海关时,袁崇焕便请求驻守宁远,说明他已注意到宁远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他所坚持的修筑宁远、锦州等城为山海关外围防线的策略,相比当时流行的退守山海关的防御主张,在战略上更为积极,明军可进可退,存在更多活动空间。

天启六年(1626年)袁崇焕固守宁远孤城,击退努尔哈赤,辽东迎来一场罕见的胜利。此役之后,袁崇焕趁机请旨,修筑锦州、中左、大凌三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天启年间,袁崇焕在辽东的成功表明,他一定程度上具备扭辽东颓势的能力。袁崇焕在辽有年,兼具实战经验与战略眼光,“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三条基本方略,切合当时辽东的实际,并且逐一付诸实现。

后金打到北京城下,袁崇焕不思退敌,却坚持要求入城,并暗地里潜藏能通融后金的使节,妄图将其带入北京以促成议和之局。而所谓的反间计说法,是乾隆提出来的,并将审讯记录口供都焚毁了。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大家自己想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5
崇祯才19岁,总以为大明很了不起,没想到后金那么小个国家,居然打到北京城,认为是袁崇焕失职,为了给全国人民交代,以莫须有罪名杀了袁崇焕,后来满桂战死,大凌河战败,才知道后金军的历害,才知道笼赂关宁军,还把陈圆圆嫁给吴三桂,可惜后人就没有袁崇焕那么忠心,还会快马赶回来救驾。
第2个回答  2018-07-13
有人说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国贼获罪是因为大明阉党余孽的集体反扑,但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抗旨卖军粮资敌、矫诏擅杀手握尚方宝剑便宜行事权的大明东江镇左都督兼平辽总兵官(等同现在大军区司令员)毛文龙、纵敌长驱、平辽平到大明首都北京、潜携喇嘛、坚请入城这些都是赖不掉的实罪,并无经过污蔑的痕迹。唯一与大明内阁辅臣钱龙锡有关的擅杀手持大明崇祯皇帝兄长大明天启皇帝御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权的大明东江镇左都督兼平辽总兵官毛文龙,最终确定也是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主谋。而后来的“翻逆案”则主要针对大明内阁辅臣钱龙锡,当时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已经议定死罪,《国榷》、《明史》等都认为群小翻逆案是在钱龙锡下狱后。而且,明朝记录也显示,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被捕之初大明崇祯皇帝并没有认为他罪大恶极;审理过程中大明崇祯皇帝还曾经说过要审明之后让袁崇焕再去边塞立功,也从侧面证明审理的过程中还算正常。最终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定罪之后,还是大明崇祯皇帝开恩不杀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的直系亲属,仅只流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