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打针怎么办?

如题所述

在孩子的眼中,大概没有什么比医院、医生、打针更可怕的吧!孩子天生对打针就有一种恐惧,别说小孩子了,就连有的大人都还害怕打针呢!

其实打针其实只有一点点痛,痛的程度就和被揪了一下差不多。孩子害怕打针的原因很简单,看着又长又细的针头扎进自己的皮肤,当然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但是孩子害怕打针,又哭又闹,不配合医生,实在让家长头疼!怎样才能让宝宝乖乖打针呢?正在为这事头疼的爸爸妈妈们,不妨试试下面这7个小妙招哦!试过的家长都说立竿见影!

孩子害怕打针怎么办

1.别叫“打针”

这两字哪个看上去都疼得很,别叫打针,叫接种疫苗(用大词把宝宝蒙住^^)

2.诚实,别说不疼!

就算你真的不觉得疼,你能阻止孩子觉得疼吗?还有,你能骗孩子几次?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疼过一次的孩子,就不会信你的话了。但你也不能太诚实,也别说“疼死本宝宝了”!你可以跟孩子说:“是有点疼。疼的时候就告诉妈妈。”

3.同情孩子

大点的孩子可能看到接种室就会努力挣脱往外跑。跟孩子说,你理解他怕疼,但是为了以后能上学,不得不打。这里的潜台词是:不是妈妈要你打,是“不得不”,妈妈跟你是一伙儿的。孩子能感受到你的支持,感觉就会好些。但是你可别跟着孩子一起惊慌。孩子很容易就能感染上爸爸妈妈的情绪,你要格外淡定。

4.给孩子吃点甜食

如果不能喂母乳,可以给孩子喝一些甜的东西,比如一点儿葡萄糖水。大宝宝吃个迷你小甜筒也是不错的选择。对孩子和大人来说都一样,甜食可口,也可以安抚情绪。

5.竖抱着

身体的姿势也能影响宝宝大脑感受到的疼痛级别。具体作用机制不清楚,也许是上身直立可以阻隔部分疼痛信号传递到大脑。

6.分散注意力

宝宝打针时,给宝宝唱歌,或是讲他最喜欢的故事。手机平时不要给宝宝玩,但是打针的时候给他看一眼,问题应该不大吧?

7.揉另一只胳膊的相同部位

打针前揉揉注射部位的皮肤,这能让皮肤麻痹一点点。其实医生涂的凉凉的药水,有的是消毒用的,有的是局部麻醉剂哦。你知道吗?打针时,揉宝宝另一只胳膊对应的部位,也有减痛效果。神奇吧?!人体的奥秘无穷呢。下次你自己打针时不妨也试试。

孩子怕打针,以前的老办法对孩子一点用也没有,越对孩子说不痛、越加重孩子的恐惧感,一听到“打针”二字就害怕,一听见“不痛”就恐惧。应该如实告知孩子打针有点痛,打针前给孩子吃一点甜食,打针时给宝宝看看手机视频都是不错的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绝大多数的孩子小时候都是害怕打针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活实践,让孩子来学习怎样面对困难。

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首先是家长。所以家长首先要端正面对困难和问题的态度。

有的家长会哄骗孩子说打针一点儿都不疼,但孩子在真正打针的过程中,却会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那个“可怕”的疼痛。这时候,孩子怎么能对家长和这个世界保持本来的信任呢?孩子又从哪里来寻找遇到困难时的安全感呢?

等到下次打针的时候,只怕孩子会更加的抵触和害怕,无所适从。

可取的应对方式有两个要点。

第一,温和坚定地告诉孩子。为了宝宝的健康,这个针是一定要打的。这时对孩子的害怕乃至哭闹要一直保持接纳的态度。

第二,尽量真实客观地告诉孩子打针是怎样一个体验。打针是有一点疼的,但不是特别疼的。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经历给她打个她可以理解的比方。比方说,就像今年夏天,那次妈妈发现有一只小蚊子落在你胳膊上叮你,妈妈想都没想,一个巴掌就打过去,把蚊子打死了,你的小胳膊也有一点疼。打针的疼,就像这个疼一样。

其实,打针本身的疼痛对孩子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是孩子对未知的疼痛体验的恐惧,是对打针这个行为的恐惧。当他对打针的疼的体验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预期和认知,就会形成一个认识:哦,打针是有一点疼的,但是也是我能接受的。

这就能帮助他积极的去迎接和探索这个必须要经历的小困难。

同时也培养了他面对困难和问题不逃避、不自欺的积极担当的处事方式。

微信公众号:心暖花开心理,终生成长路上的支持者、陪伴者、见证者;ID:xinnuan-huakai。

第2个回答  2020-09-19

害怕打针,是所有人在婴幼儿阶段都曾经历过的。

1.父母要尽可能地去理解孩子这种害怕的情绪和感受。

婴儿从出生的时候就是无助的,因为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能力去做任何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

面对白大褂医生和一根长长尖尖的针,他们会感到恐惧;

人头攒动的医院和众多眉头紧锁的求医者,也会强化他们的恐惧。

人的恐惧来源于未知、来源于对环境的不可控、来源于无助感。

打针这件事的确令孩子感到害怕,但除了打针本身,对未知的恐惧,更加让孩子难受。

作为父母,如果能够理解孩子的这种感受,孩子就会觉得在父母这里是安全的,可以向父母开放自己的内心,会认为有情绪也是正常的,不会对自己产生质疑和否定,内心更不会产生冲突。

2.允许孩子害怕。

千万不要一脸严肃表情地说,“别怕。”因为,这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

他的感受就是怕,就算你说“别怕”,也不能消除他害怕的感觉,而且只会令他更加恐惧,产生自我怀疑,和内外不协调(内部感到怕,外部反馈给他不怕)的冲突感。

允许孩子害怕,这是父母的爱的表现;如何最大程度帮助孩子面对,这考验的是父母的智慧。

3.在打针前跟孩子做一个预告,“今天我们要去打针,打针的时候呢,就像一只小蚂蚁叮了你一小口,你会感觉到有一点点痛,但一会儿就不痛了,而且这种感觉你完全有能力承受。”

尽可能精确地告诉孩子打针是干什么,有什么感觉,而不是对孩子哄一哄、骗一骗。

4.不要跟孩子说,“你要勇敢,不要哭”,因为这意味着你不接纳当下的孩子,给孩子贴了一个“不勇敢”的标签,以及不允许孩子用哭来表达恐惧。

当孩子恐惧的时候,哭出来其实可以帮助缓解紧张焦虑感,就像我们坐过山车时感到怕,大声喊出来也就好多了。因为情绪是需要释放的。

5.孩子哭的时候,父母可以跟他说“你现在感到害怕,妈妈理解,妈妈会陪着你。”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好受多了,因为自己的感受得到了爸妈的理解。

共情能够有效地安抚孩子,令他们的神经系统平静下来,降低他的恐惧感。

(精读300本育儿好书的思思。公众号:思思说育儿)

第3个回答  2020-09-19

孩子害怕打针是很正常的,因为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害怕。当然是打针会疼,另一方面还是心理原因,觉得长长的针头很恐怖。

那么孩子害怕打针,我们能做些什么帮到他们呢?

首先,接纳他们害怕的情绪。害怕是很正常的情绪,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我们一定不要否定他的情绪。有的家长很喜欢说,不要害怕,你是小男子汉,别哭之类的话。这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没有帮助,反而还会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

想想我们大人去蹦极,或者是一些冒险的活动时,也会有害怕的情绪,就能理解孩子了。所以不妨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害怕,妈妈小时候也害怕打针,这没有什么丢人的。

其次,我们可以多给他们鼓励。怎么鼓励比较好呢?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会一直站在他们背后支持他。比如对孩子说,你可以尝试感觉一下,打针其实就像被蚂蚁咬了一口,不会很疼。但如果你觉得害怕或者疼的话,可以哭出来,没关系的。这样的话,孩子可能会更容易接受。

我家老大最喜欢看的绘本之一就是《我不要打针》,绘本里的主人公很害怕打针,从去医院的路上就开始害怕,恐惧的心情像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得他喘不过气。可是最后,他才发现打针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疼,也就释然了。

所以,如果孩子害怕的话,也可以给他看这类绘本,给孩子增添勇气。

(欢迎关注公众号:菈妈天天见,一起聊聊育儿那些事)

第4个回答  2021-01-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