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村里办“白喜事”,到底需不需要回去帮忙?

如题所述

在农村,村里办“白喜事”,大家都去帮忙,这个是我们父辈或者祖辈的习俗。没有具体的规定,只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赶过去,出一份力。不过,这个习俗到了现在的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淡了,主要原因是年轻人的大量外出,回去变得很不便利了。

1、父辈们去帮忙,是因为他们基本一生都在村里

我们的父辈基本上是兄弟姐妹很多,从小一起玩耍长大,直到后来的念书,成家立业,基本很少离开本地,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本市,或者临近周边的省市。基本是半天的车程可以随便来回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也见惯了父辈对于村里这些“红白事”的热心。不只是为了想要去对方家里吃个饭,更多的是一份出力。况且,还要上礼金,并不是白吃白喝。在他们的内心,很认可这种大家一起办事儿的氛围和感受。

2、年轻人喜欢外出打工,多了牵绊,少了自由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近,村里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很多人瞄准了南方的市场,想要在外面的天地闯出自己的名头,赚一个盆满钵满的。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读书外出,工作外出,成家立业也是选择外面。我身边就有很多朋友结婚了,男方和女方都不是本地人,一个天南,一个地北。每年春节过年回谁家都要选择商量一下。更不要说想要单独请假回村里帮忙,这个难度太大了。

3、个人觉得能够回去还是要回去的

那么,如果时间上可以满足,只是考虑来回往返比较麻烦一方面的事,是否要赶回去参加村里的这些活动呢?我觉得还是应该考虑回去的。

一来,那方水土养育了自己,有看着自己长大的熟悉的人。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人的父辈也喜欢到城市来,他们可能更愿意留在老家乡下。那么,他们一旦有什么需求,能否得到他人的帮助,在很大原因也会关乎到他们的子女的状态以及和农村里留守人员的关系。

所以,有句老话说得特别有道理,那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当身在外地的年轻人,内心还保留着儿时村中一起长大的情感。但是,自己又已经在外地安家落户,有了家的牵绊,有个工作的不自由,有了得失计较,就变得很难放下手中事,不顾一切地会村里帮忙“白喜事”,哪怕可能是自己的一个远亲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7
需要。首先“白喜事”是指那些子孙后代兴旺的高寿老人的丧事,这在农村来讲是很好的,而周围的人也很愿意去帮忙,可以沾沾喜气。
第2个回答  2020-02-17
在我们当地一般村里办“白喜事”是需要回去帮忙的。回去帮忙一是增进邻里关系,二是帮忙为了给邻居家增加人气。
第3个回答  2020-02-17
在农村办白喜事是要去帮忙的,如果不去帮忙,会被认为是对长辈不孝顺,比较自私,不会为人处事。
第4个回答  2020-02-17
我觉得如果自己没有要紧的事情的话,当然需要回去帮忙,但是如果有急事的话,也可以不回去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