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终南山隐居为什么不再是文人的雅事?

如题所述

今天和您分享的成语是“终南捷径”

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处在陕西西安的西南,属于秦岭山脉的一段。作为道教全真派的圣地,终南山素有“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历史上,终南山不仅是道士和高僧的修行之地,更是文人雅士的隐居之地,也被称为“隐士的天堂”。

这相传西周的姜子牙在出仕之前,就曾经隐居终南山,故而才有“垂钓?(pán)溪”的典故;汉朝的开国元勋张良,在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功成身退,遁入终南山的南麓,紫柏山。

?6?终南山

也由此啊,这慕名前去的隐士也就多了起来,这人一多,自有良莠不齐,也就出了真假之相。

唐朝初年,幽州有一个叫作卢藏用的书生,少有文才,十年寒窗苦读后考中了进士。但是由于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因此为官心切的卢藏用便想到了一个旁门左道的法子。什么法子呢?那就是“隐居”。不过您要注意,这个隐居是打了双引号的,卢藏用的本意,并不是把自己真的隐居起来,说白了,他只是假扮成一个隐世的高人,为了给自己镀上一层金。

这自古以来,隐士身上大多都自然带着“大师”的光环,君王对这些隐士的偏爱那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三国演义》中,就安排诸葛亮三顾茅庐而后登场,这也是为了突出他是世外高人的气质。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卢藏用选择了大名鼎鼎的终南山作为自己的隐居之地,这一来当然是因为终南山的名气很大,那二来呢,则是因为终南山就在长安的附近,这便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也由此可以和一些官员打打交道,引起朝廷的注意。

这卢藏用这一招还果然很灵,当他和他的哥哥卢征明一起跑到终南山去餐风饮露、装模作样地隐居之时,武则天听到了这个消息。当武则天得知,本朝的进士竟有隐居终南山的高人,于是赶忙派人请他出山,并且一下子就给他封了一个“谏议大夫”的官职。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进士,差不多也就最多安排一个低?的官职,如果说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等坐到谏议大夫的位置,那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了。所以卢藏用这一招,可谓是歪打正着。

后来唐睿宗继位时,下诏将隐居天台山的道士司马承祯请到宫中,向他求教阴阳之术。就在司马承祯离京前的一天,司马承祯遇到了已经官至尚书左丞的卢藏用。卢藏用指着终南山对司马承祯说了这样一段话:“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这意思你我都明白,那就是,隐居并不是真的隐居,这终南山不是挺好吗?

而司马承祯则是一个真正的隐士,他所追求的是精神自由。于是司马承祯带有一定讥讽的语气回答道:“以仆(pū)所见,乃仕宦捷径耳。”什么意思呢?那就是,你们所说的,那不过是沽名钓誉,一条通向仕途的捷径罢了。

成语“终南捷径”也由此而来。今天的意思呢,基本和古义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还是被引用借助求官求职的名利之道,也泛指因为某个目的而走的捷径。

在卢藏用的故事广为流传之后,到终南山隐居也就不再是文人值得炫耀的雅事了。不过,终南山的美誉却一直盛行不衰。这据说,当今在终南山隐居的隐士,还是有的,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在终南山各个山麓隐居。

由此可?,?墓胖两褚?士之“隐”皆在心境之自由,而并非沽名钓誉之能。隐居山林也好,身居闹市也罢,能保持一颗温良仁德之心,才是最为重要的。否则,不过是流于形式的浮夸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