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姓的起源?

如题所述

一、姓氏源流
狄(Dí)姓源出有四:
1 是以族命名的姓氏。源于周代。周代的时候狄族活动于齐、鲁、晋、卫之间。后世的子孙于是以族名为自己的姓氏,称为狄氏。
2 是以国为氏的姓氏。出自参卢氏,为炎帝的后裔。他们的始祖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因为在参卢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周成王封他于狄成(今天的山东省高青县南),他在那里建立了狄国。这个国家灭亡以后,国人便以国为氏,姓狄。
3 出自高车氏》据《北史》记载,中国的西北部有回鹘族,其中有一支叫高车氏的,后来分化出来改叫狄姓。
4 唐昭宗赐姓。根据《五代史》的记载,唐昭宗的时候,曾经捕获契丹族的首领杨隐,后来他归降了唐王朝,王朝于是赐他姓名为狄怀忠,他的后裔于是因袭姓狄。
得姓始祖:
孝伯。上古周朝时,有个叫孝伯(亦称考伯)的贵族,被周成王封为狄城的首领,考伯就在那儿建立了狄国,也就是在现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那一带。后来,狄国的族人以国名为姓,世代姓狄。而狄姓的始祖孝伯,原来是远古的炎帝的后代,炎帝这一族崇拜牛和凤,黄帝这一族崇拜龙。所以说炎黄子孙也就是凤和龙的子孙。
二、迁徙分布
狄姓起源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由于狄姓是我国姓氏当中比较罕见的姓氏,所以相关的史料记载并不多见,说法也是不尽统一。狄,在古代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商朝时狄族活动于今甘肃、陕西、宁夏内蒙一带。周朝的祖先在古公坛父为首领时,在陕西豳地(今旬邑县)发展农耕,经常受到周围戌族、狄族侵扰,于是沿渭水而下迁居周原(今陕西省歧山县),后发展成周国,儿子季历即位后,打败了戌族、狄族的侵扰,周国逐渐强大起来。当时狄族部落众多,以赤狄、白狄、长狄最著。赤狄,隗姓,在殷及西周的西北部,当时也称鬼方(辞海称鬼方为殷周部族名。)各种史书都有殷周攻伐鬼方的记载。春秋初,赤狄东出秦、晋之地而入于晋,并据太行而建“群国”,其势力大盛,后又东向灭掉刑国(今邢台)、卫国(今河南省淇县)。是后狄人西扰周、晋,并与周王子 带 勾结,将周襄王逐出王都。晋文公出兵勤王,大败狄师,杀叔带。狄乃东渡黄河,进入河南山东,侵扰宋、卫、齐、鲁。后赤狄内部发生分裂而衰落,被周边国家侵占驱逐。白狄原同秦同住雍州一带,在晋国西,后亦渐徙晋东、鲁西,建立多个小国,其中以河北中部的肥、鼓、鲜虞三国最大。春秋末鲜虞改称中山,战国时成为与燕、赵、韩同时称王的千乘之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河北平山县出土中山王墓及中山国都遗址的文物,说明当时狄族融于华夏文化之中。汉朝,置狄道(道即县也,少数民族居住的称道)属陇西郡。以地居狄族而名。晋朝改为武始县。隋复为狄道,属兰州。唐天宝三年置狄道郡。故城在今甘肃临洮县。(《汉书·地理志·下》有记载)。公元前的一千年,狄族一直活跃于今陕、甘、宁、内蒙鄂尔多斯以及河南、河北、山西和山东西部一带。公元后才消声匿迹。狄族和狄姓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周成王封狄城肯定同当时强盛的狄族有关。据明嘉靖甲午(1534年)修的狄氏家谱记载:“梁公(即狄仁杰)出于太原,吾郡之狄,则由太原而迁闽,由闽而迁太。”狄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狄姓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周成王封他的舅舅孝伯于狄城(今山东省博兴县西南高苑镇),建立了诸侯国狄国,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狄”为姓。因此,狄姓起源于周朝王室之姓,姬姓。狄姓后来向外迁徙,在甘肃天水郡发展成望族,世称天水望。
三、历史名人
狄 牙:春秋时期雍人,又叫易牙。齐桓公的幸臣。以善烹调得宠于齐桓公。传说因桓公病,“曾烹其子以进桓公”。汉王充《论衡自纪》:“狄牙和膳,肴无澹味。”历史记载对狄牙有争议。管仲死,与竖刁、开方专权。桓公死,狄牙等立公子无亏,齐遂大乱。
狄 希:中山(今河北省平山县)人,大约在春秋末期。他善造酒,能造千日酒,饮后醉千日。据晋张华博物志记载:刘玄石好饮酒,求饮一杯,醉眠千日。唐朝韩 □有诗曰:青布旗夸千日酒,白头浪吼半江风。
狄 山:汉朝时博士(朝廷主管教育的官)。(《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记载)。
狄 青:字汉臣。宋朝汾州西河人。擅长骑马射箭。宝元初年,为延州指使,他很勇猛,而且善于谋略,范仲淹等人对他很看重。范仲淹给他讲解《左氏春秋》,狄青于是开始读书,不久以后就精通兵法。因为他表现突出,被擢升为枢密副使。一生之中打过二十五战。其中以皇佑四年上元夜袭击昆仑关一战最为著名。嘉佑二年逝世,享年49岁。
狄仁杰:字怀英,唐朝时期太原人。高宗的时候为大理丞。后又做过豫州刺史、洛州司马。天授二年,被酷吏来俊臣诬陷下监狱,后来他秘密的叫他的儿子伸冤才得以免罪。但还是被贬为彭泽令。到了神功元年的时候又恢复了他的职位。他身居要职的时候举荐了好多有才能的人,例如张瑾之、敬晖、姚崇等,都是中兴名臣。狄仁杰有很好的判断人才的能力,武则天到了晚年的时候,她很想把她这个皇位留给武氏,但是她征求狄仁杰的意见,狄仁杰就给她讲了,说你作为武氏来讲是一个姑姑,作为李氏来讲你是他的母亲,那么他是会继嗣,永久地继嗣姑姑呢?还是会继嗣母亲呢?他就婉转地告(诉)给武则天,一定要立李氏王朝的儿子们去做太子,不要立武氏。因为武则天听信了狄仁杰的劝告,最后使唐王朝就一直兴盛地传流下来了。狄仁杰不仅确立了自己在唐王朝的地位,而且还发现并提拔了一批杰出的政界人才。死后被追赠为梁国公。
狄葆贤:字楚青,江苏省溧阳人。戊戌变法的时候与谭嗣同、唐才常等人交往。宣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以后,逃亡日本。清朝光绪十六年返回上海,参加唐才常发起的正气会。组织自立军,策划在沿长江各省起兵“勤王”。事情败露后,集资从事新闻事业,并于光绪三十年在上海创办《时报》,以陈冷为主笔,宣传保皇立宪,是二十世纪初我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光绪三十四年任江苏訾议局议员。1911年在北京发刊京津版《时报》。后来专攻佛学,尤其喜好诗词书画,著有《平等阁笔记》和《平等阁诗话》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初置天水郡。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的广大地区。治所在平壤,今天的甘肃省通渭西北。
太原郡:秦庄襄王四年初置此郡,地址在相当于今天山西省五台山以南、霍山以北的地区。治所在晋阳县,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2、堂号
梁公堂:唐朝狄仁杰两度为宰相,被封为梁国公。
============================================================
【狄姓宗祠通用联】
〖狄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心存唐室
功著宋廷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人,初历官大理丞,侍御史,豫州、宁州刺史。武则天即位初,他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曾受诬下狱,贬彭泽令,转魏州刺史、幽州都督,神功初年复相。后出任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安抚大使,率军追击突厥兵。以不畏权势著称,又善于识别人才,所荐张柬之等数十人,后来都成为名臣。下联典指北宋大将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行伍出身,在对西夏作战中多次立功,为范仲淹等提拔,由士兵升至大将。范仲淹送给他《左传》,便刻苦读书。皇佑年间为枢密副使,击平侬智高(在南方反宋而立的割据政权大南国“皇帝”),回朝任枢密使。
孟章廉吏;
西河武襄。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大理寺丞狄栗,字子璋,长沙人。尝知谷城,岁饥,发常平仓以赈,人称其为廉吏。下联典指北宋大将军狄青(1008-1057),字汉臣,汾洲西河(今山西省汾阳)人。宝元初,宋夏关系紧张,他参加守边凡四年,为先锋,大小二十五战,勇不可挡。仁宗升他为马前副都指挥使用权。会广源州侬智高反,青至宜州,值上元节,张灯设宴,三鼓,以奇兵夺昆仑关。还至京师,拜枢密使,卒谥武襄。
天水世泽;
尚书家声。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大臣狄仁杰。天授二年(692年)任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斗南树望;
台正饬纲。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狄仁杰,居官忠义,时号“斗南一人”。下联典指唐·狄仁杰孙狄兼谟,刚正有祖风,帝曰:“御史是朝廷纪纲,一台正则朝廷治。”
心存唐室;
功著宋廷。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狄仁杰谏止武后立武三思为太子,迎庐陵王于房州,唐祚赖以匡复。下联典指北宋大将军·狄青,仁宗时为延州指挥使,拒西夏有功。后广源州蛮侬智高反,狄青以奇兵夺昆仑关,一昼夜破敌,以功拜枢密使。
断发殉节;
铜面张威。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狄毛妻事典。下联典指北宋大将军狄青事典。
-----------------------------------------------------------------
〖狄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大琛列画史;
仁杰赠文昌。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画家狄大琛,名列《历代画史汇傅》。下联典指唐代大臣狄仁杰(607-700),字怀英,太原人。举明经。高宗时,历任并州法曹参军、侍御史等。武则天执政,转文昌右丞。居位以举贤为意,有知人之目。卒赠文昌右丞。睿宗时,追封梁国公。
慧眼荐名士;
奇兵夺昆仑。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狄仁杰。下联典指北宋大将军狄青。
-----------------------------------------------------------------
〖狄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三任刺史留惠政;
七迁尚书有能声。
上联典指唐代扬州长史狄光嗣,太原人。历任淄、许、贝三州刺史,有惠政,以称职闻名。下联典指宋代朝议大夫狄遵礼,字子安,长沙人。历知通州,所至有能声,七迁为尚书驾部郎。
宸晖降望金舆转;
仙路峥嵘碧涧幽。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大臣狄仁杰诗句联。
-----------------------------------------------------------------
〖狄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功夺昆仑,只用上元三鼓;
珠明沧海,洵称南斗一人。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大将军狄青。下联典指唐代大臣狄仁杰。
齿德俱优,望重香山耆老;
经书博览,名齐雁塔英豪。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名士狄谦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学者狄道的事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23

1、是以族命名的姓氏。源于周代。周代的时候狄族活动于齐、鲁、晋、卫之间。后世的子孙于是以族名为自己的姓氏,称为狄氏。

2、是以国为氏的姓氏。出自参卢氏,为炎帝的后裔。他们的始祖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因为在参卢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周成王封他于狄成(今天的山东省高青县南),他在那里建立了狄国。这个国家灭亡以后,国人便以国为氏,姓狄。

3、出自高车氏》据《北史》记载,中国的西北部有回鹘族,其中有一支叫高车氏的,后来分化出来改叫狄姓。

4、唐昭宗赐姓。根据《五代史》的记载,唐昭宗的时候,曾经捕获契丹族的首领杨隐。

另:

先秦时期西北民族,又用以泛指北方民族。狄字或作“翟”。狄人部落众多,春秋时以赤狄、白狄、长狄最著。赤狄隗姓,即殷及西周之鬼方,甲骨卜辞与金文皆有记载,为西北大国,略当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周易》记载:“(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殷末其势仍盛,周王季曾“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至周成王时,命盂率兵伐鬼方,“俘人万三千八十一人”,可见其人徒之众。春秋之初,赤狄东山秦、晋之北而入於晋,并据太行而建群国,其势力大盛,又东向灭掉邢国(都今河北邢台)、卫国(都今河南淇县)。这时,楚国也兴起於南方,形成“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缐”的严酷局面。虽值齐桓公霸业盛时,邢、卫二国重建,但仍无力恢复其故土。是后狄人西扰周、晋,并与王子带勾结,将周襄王逐出王都。晋文公出兵勤王,大败狄师,杀叔带。狄乃东渡黄河,进入河南、山东,侵扰宋、卫、齐、鲁。后狄人发生分裂,力量削弱,晋遂攻灭潞子、甲氏、留吁、铎辰等国,赤狄大衰。白狄原与秦同居雍州,在晋国西,后亦渐徙晋东,更东至鲁西,其中以河北中部的肥、鼓、鲜虞三国最大。肥、鼓后为晋所灭,春秋末鲜虞改称中山,战国时成为与燕、赵、韩、魏同时称王的千乘之国。20世纪70年代在河北平山县发现中山国都遗址及中山王墓。出土文物表明,白狄正在逐步融合於华夏族,并在战国中期与华夏文化趋於一致。春秋中叶活动在今山东、河南、河北间的长狄,又名鄋瞒,以其服属於赤狄而蒙狄称,因其族人体形高大故名长狄,其各部分别灭於晋、齐、宋、鲁、卫。

狄 #dí

【释义】①中国古代称北方的民族。②姓。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狄 <名>

(形声。从犬,亦声。本义: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

同本义

是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

戎狄怀之。――《国语·晋语》

夷狄益甚。――《史记·货殖列传》

中国古代的低级职员

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周礼·天官下·内司服》

钟磬竽瑟必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礼记·乐记》

狄 dí

①我国古代称北方少数民族。

②姓。

【狄盖特】(1848-1932)法国作曲家。原籍比利时。《国际歌》的作曲者。青年时投身于工人运动。曾领导过'工人的里拉'等几个工人业余合唱团、担任指挥,写词作曲。作品

还有《前进、工人阶级》、《巴黎公社》、《共产党人之歌》等歌曲。

【狄更斯】(1812-1970)英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等。

【狄塞尔】(1858-1913)德国工程师。1892年提出压缩点火式内燃机的原始设计,经过不断试制和改进。于1897年制成以柴油为燃料的压缩点火式内燃机。

狄tì 1.谓往来疾速。参见"狄成"。 2.邪辟;邪恶。 3.通"剔"。剪除。 4.通"逖"。远;疏远。 5.通"趯"。跳跃。参见"狄狄"。
第2个回答  2006-10-23
狄姓的起源

姓氏:狄
祖宗:炎帝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起源:
出自参卢氏,为炎帝的后裔。他们的始祖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因为在参卢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周成王封他于狄成(今天的 山东省高青县南),他在那里建立了狄国。这个国家灭亡以后,国人便以国为氏。
郡望:
1、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襄王太子、代王赵嘉。
2、涿郡:汉高帝时置郡。此支赵氏为颖川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之后裔。
3、南阳郡:战国时秦国置郡。此支赵氏为天水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赵嘉。
4、颖川郡:秦时置郡。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王迁后裔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
堂号:
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减了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
迁徙分布
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时受封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http://www.eyehu.net/archiver/?tid-285.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39416.html
第3个回答  2006-10-23
狄姓的起源

姓氏:狄
祖宗:炎帝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起源:
出自参卢氏,为炎帝的后裔。他们的始祖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因为在参卢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周成王封他于狄成(今天的 山东省高青县南),他在那里建立了狄国。这个国家灭亡以后,国人便以国为氏。
郡望:
1、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襄王太子、代王赵嘉。
2、涿郡:汉高帝时置郡。此支赵氏为颖川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之后裔。
3、南阳郡:战国时秦国置郡。此支赵氏为天水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赵嘉。
4、颖川郡:秦时置郡。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王迁后裔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
堂号:
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减了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
迁徙分布
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时受封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第4个回答  2006-10-24
姓氏起源:
出自参卢氏,为炎帝的后裔。他们的始祖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因为在参卢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周成王封他于狄成(今天的 山东省高青县南),他在那里建立了狄国。这个国家灭亡以后,国人便以国为氏。
这就是你想要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