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适用于职场中的时间管理心得?

如题所述

一.记录时间,知道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

要想管理力能够提高,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记录好时间的使用情况。虽说是一件“机械性”的工作,但是能够清晰的让管理者自身发现自己做了什么。知道自己都把时间消耗在什么地方,看病要找准病根,管理时间也同样是如此,制定一个时间表,把自己的各项工作时间进行记录。例如,在一天的回复邮件需要多少时间,拨打电话需要多少时间等等。把自己的时间进行实化,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去发现时间空隙。

二.学会时间管理法,让自己更科学

1.工作清单法

14世纪逻辑学家奥卡姆·威廉“切勿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在工作时,应该尽量简化自己的做事流程,在保证结果的前提下减少步骤,做到绝对高效。比如说,运用工作清单把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更是有了模板。举个例子:一个小伙刚入职,要是进行培训再工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用工作清单的模式,直接把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列清楚,这样照着做就行了,能节约很多时间。

2.番茄工作法

从事一项工作时,时间越长,单位时间内的效果就会越低,因为人会对事物产生疲劳。就好比跑马拉松,跑的越久,速度就越慢。“番茄工作法”就是提倡劳逸结合的时间管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将要完成的任务列出;

(2)设定你的番茄钟(定时器、软件、闹钟等),时间是25分钟。并开始做第一项任务,直到番茄钟响铃或提醒;

(3)停止工作,休息几分钟,比如说站起来走一走、喝点水等等;

(4)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继续该任务。一直循环下去,直到完成该任务,并在列表里将该任务划掉;

(5)每四个番茄钟后,休息25分钟。

有了正确的工作方法,这样的话,能够让工作更加高效,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了这些科学的工作法,无疑是让你时间管理上更加的科学。

三.时间管理,从小事做起,效果不一般

1.把自己的工作空间变得更整洁

比如说,把自己的桌子进行归纳整理,不要全部的东西胡乱的摆在或者堆在办公桌上,这样不利于你对文件的查找。一个杂乱无章的办公桌和一个一目了然的办公桌相对比,无疑是有过整理的办公室能够更节约时间。

2.排除杂事、琐事或者外部的干扰

不要让自己一直忙于一些无关紧要或者琐碎的小事,用单位时间的产出比来计算,这是不值得的。比如说,不要在办公室里面或者正在工作的时候聊除了工作以外的微信,或者说是当你正在工作的时候,无关紧要的邮件或信息不要立马去回复。不是每个事情或者东西都需要即刻关注。因为当你聚精会神工作的时候,一个打断,不能让你恢复当时工作的高效状态。

3.与拖延症说“不”

很多人在收到工作以后,并不是着手立马去处理,而是放在一边。等到需要上交工作的时候,会去赶这份工作,要是这样不仅会影响到你的其他的工作安排,也不利于你对工作的认真情况。

勤奋不一定有好报,要聪明地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时间管理的原因。一旦学会掌控自己的时间,才会让你的时间更高效,工作更省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9

(1)第一代的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

(2)第二代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

(3)第三代是正流行、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也就是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订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这种做法有它可取的地方。但也有人发现,过分强调效率,把时间崩得死死的,反而会产生反效果,使人失去增进感情、满足个人需要以及享受意外之喜的机会。于是许多人放弃这种过于死板拘束的时间管理法,恢复到前两代的做法,以维护生活的品质。

(4)又有第四代的理论出现。与以往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它根本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能够平衡时间需求[1]。

1、详细周到地考虑工作计划----确定实现工作目标的具体手段和方法,预定出目标的进程及步骤。

2、善于将一些工作分派和授权给他人来完成,提高工作效率。

3、制订工作计划,将事务整理归类,并根据轻重缓急来进行安排和处理。

4、为计划提供预留时间,掌握一定的应付意外事件或干扰的方法和技巧;准备应变计划

1、每天安排出时间计划日程和优先事项[1]。

2、能利用经手的文件进行工作。

3、确保工作速度能与目标或最后期限步调一致。

4、保持良好情绪,即使面对意料之外的需求时也能如此。

5、如果不是接待未预约谈话者的适宜时间,能迅速而坚定地要求非正式拜访者以后再来。

6、每天留出一定时间给“顺便拜访”的人。

第2个回答  2020-11-19

首先列清单,这个至关重要,你总要清楚知道今天你要完成什么

然后,把这些要做的事情排序

然后按下图操作: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简单来说就是把时间分为了4个象限,也就是4个等级,第一象限里面的等级比较重要紧急,放了一些紧急需要完成的事情,包括项目谈判,重要会议,第二象限是指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第三个象限是指那些紧急但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比如很多朋友着急出门玩耍,还和朋友们打麻将之类的,第四象限就是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无关紧要的。
时间四象限法则把所有的事情分为了4个部分,然后再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分配到这4个部分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象限重要紧急的事情。

第3个回答  2020-11-19

我的原则是,内在因素可控,把手机里各种推送通知关闭,减少干扰因素,突然想起的事情记录在另一个本上,然后继续写新闻;外在因素不可控,也按照重要/紧急的顺序安排,需要立刻去办的事情先完成临时交办的工作,然后继续写新闻报道。

如果可以晚些再办,则记录下来,先完成撰写新闻的工作。

到了9:30,无论写完与否,都停止手头的工作,提前做好开会的准备。到达会议室,则可以利用热水的时间安排车,做做眼睛保健操或者简单的活动,如果还有时间,就看看自己关注的公众号的相关文章或作进一步的工作安排。会议结束后,再继续完成未完成的工作。



在工作中,我也相应的注重劳逸结合,即在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优先做使用脑力劳动的工作,中间穿插一些跑腿之类的体力工作,而不是从头到尾死磕到底,慢下来,反而效率更高。

另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在单位又准备了一本时间分配记录本,把一天的工作所花费的时间记录下来,到周末进行复盘总结:每天把时间、精力花在哪里?哪个时间花费最长?合理么?还可以改进么?

第4个回答  2020-11-19

在工作的过程中,时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每天早晨在去公司的路上,或者到达公司以后,可以先规划好这一天的工作任务:什么是今天必须完成的,什么是最近几天需要完成的,什么是今天最先需要完成的,可以一一列出,然后一一完成。

每完成一项或者两三项工作之后可以休息3~5分钟(根据自身情况规划,可以上个厕所,或者站起来走一走,或者看看窗外。或者吃个小零食,或者喝杯咖啡),适当的休息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加油!打工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