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下班不能饮酒,禁酒令是否过于严格?

如题所述

在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全面禁酒,即“在工作日不得饮酒,公务接待不得用酒”,被称为最严的禁酒令,因为在工作日、在公务接待中喝私人的酒也属违纪。

禁酒令是必须要执行的。公职人员在工作日即使下了班也不能饮酒。这是否过于严格。?有人认为不应该一刀切。

尽管有人一时从思想上转不过弯来,但作为一项纪律和规则,时间长了,自然就习惯了。这也就是把遵守和纪律和规则当作习惯,而不是把个人习惯凌驾于纪律和规则之上。

实施好禁酒令,仅从规则、纪律的层面来考虑和依从还是不够的,每个人还要从内心里接受这个规则和纪律,欢迎这个规则和纪律,而不是被动地执行。禁酒令实在是好处多多。

第一个好处:为工作正名。上级对下级调研督办检查,下级往上级开会或是办理有关业务工作,都免不了公务接待。未禁酒时,用酒招待是必不可少的,招待标准也尽量用足,也有特殊情况超标准。

桌上也就免不了觥筹交错,相互敬酒,既谈工作,也谈生活,工作上丁合和生活的情谊就在这公务接待中不断升华。认为这是再也正常不过,但在老百姓眼里公务人员依然逃脱不掉吃吃喝喝、烟酒烟酒(研究)的负面形象。

在全面禁酒之前,有的地方曾出台中午不得饮酒的规定,给招待用酒留有空间。既然中午不能喝,那就晚上喝嘛。而且,有的地方有喝早酒的风俗,有酒瘾的人喝点早酒再上班也不算违纪。

现在是全面禁酒,公务接待用酒已经没任何空间,也明确规定不得提供香烟,不得超标准,工作就是工作,与酒与烟无关了,与大吃大喝无关了,否则就是违纪,就要受到纪委查处,可以说是为工作正名了。这说明对八项规定执行更加严格了。

第二个好处:爱惜身体。未全面禁酒前,公务接待中是免不了酒。酒这个东西是个麻醉剂,一般来说,没有人喝酒前就说要把自己喝醉的,往往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多半是自己把自己喝醉,在不知不觉中喝醉。

领导也好,下属也罢,敬酒或劝酒在所难免,决不会强迫你喝酒。结果喝着喝着就把自己喝醉了,把大脑喝断片了,找不着家了,还要吐得一地。

科学研究表明,每喝醉一次酒,相当于得一次急性肝炎,长此以往,你就要得酒精肝,甚至肝硬化了。有的人患上了“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面对家人的劝阻,则表现出一幅“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无赖,给家人回话:“没办法的事,某领导检查来了,不多喝几杯不行。”

明明是自己也好那一口,结果在家人的面前让领导背黑锅。现在有一句流行语:身体的零部件很贵,有钱还不一定好配。所以说,现在全面禁酒,是在帮每个公务人员爱惜身体。你再借口是陪领导不得已喝酒喝醉了,家人也就不答应了。

第三个好处:有利于重建新时代酒文化。酒文化源远流长,不能因全面禁酒也把酒文化丧失了。公务人员在节假日还是能饮酒的,不论与朋友聚会饮酒,还是与亲人团聚饮酒,都应做到有礼有节,不要贪杯失态。

对传统的酒文化,我们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比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些清新的诗句都体现了古人用酒表达真挚的友情,我们要继承下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句诗告诉我们借酒浇愁不仅会消磨我们的人生斗志,而且于事无补。什么“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令大于军令”、“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慢点舔”等等,这些则是古今酒文化的糟粕,是屁话,我们必须摒弃。

古语云:严刑重典者成,弛法宽刑者败。希望“最严禁酒令”能够得到有效监督,并真正令行禁止,更希望千年的“酒文化”能够得到正向“改良”,成为健康的雅好,而非奢靡的借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3

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素来有喝酒的传统,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都喜欢一家人聚在一块,然后喝点酒聚个会,联络一下感情。而且喝酒在男人之间最常见,很多人都把能喝酒当作一种本事,甚至有种英雄的感觉,当然这要得益于咱们古人的传统。毕竟在男人们向往的梁山时代,都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但是喝酒其实并不是件好事,因为还有一句话叫喝酒误事,因为人喝醉了之后,头脑很容易不清醒,所以遇上要紧的事情,可能就会耽误。经常看新闻的朋友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一则新闻,就是甘肃省庆城县发布了一条“禁酒令”,被网友誉为是最严禁酒令,因为这个禁酒令规定,公职人员不论是正常上班还是节假日值班、执勤或工作日八小时外一律禁止饮酒。对此,很多网友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最严禁酒令规定公职人员下班不能饮酒,是不是过于严格了?接下来,冷眼就给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看看这个禁酒令是不是过于严格。

其实客观来讲,公职人员身上有着很重的责任,毕竟在一些工作岗位上,可能随时需要公职人员加班。举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公安局的警务人员,交警部门的工作人员等。因为这些工作岗位上的公职人员,面临的工作是有不确定性的,比如交通事故可能随时发生,可能是白天,可能是晚上。所以,如果是这个工作岗位上的公职人员,在下班的时候喝了酒,一旦遇上需要加班的情况,这些公职人员喝酒上岗,就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毕竟人喝了酒,头脑可能就会不清楚,而这种状态很容易影响工作。那可能有人会说,那这些特殊岗位的公职人员,下班不能饮酒是工作需要,但是要求所有公职人员下班不能饮酒,,是不是就算过于严格了呢?冷眼以为不然!众所周知,公职人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因为他们的工资是纳税人掏的,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而老百姓的问题,可能会随时发生,所以公职人员可能随时需要工作,所以公职人员下班不能饮酒,并不能算过于严格。

最后总结一下,公职人员下班不能饮酒,因为他们可能会面临随时加班的情况,而喝酒上岗很容易影响公职人员的工作,从而耽误老百姓的事情。所以,这个规定并不能算过于严格。最后冷眼想说,就是每一份职业都有它的职责,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坏处,作为公职人员,工作和收入的双重稳定是好处,但是跟这个好处相对应的,就是要牺牲一些自己的时间,毕竟身为公职人员,要为老百姓负责。你说呢?

第2个回答  2020-10-17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因为醉酒驾驶所造成的意外事故,给每个家庭都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在生活当中的意外与惊喜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降临在我们的身边,而对于飞来横祸我们也是没有办法进行合理的躲避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只能够做到尽量的避免它们的到来,“最严禁酒令”出现也是受到了很多人们的支持,毕竟在这样制度的出现之后,不也是给我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合理的保障了吗?但是其中的有些规定,也是让我们都为之疑惑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也是一个不合理的行为吗?

“公职人员不能饮酒”,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也能够有所理解,但是为什么在下班之后仍然不可以呢?并且在其中也指明到了不论是正常上班或是节假日值班,执勤或工作日八小时外一律不许饮酒,在这样的情况出现之后也是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议论的,毕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已经是属于自己的个人时间,在自己没有醉酒驾驶的情况之下,为什么却不能进行这样的行为呢?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也是一个对个人不合理的表现了吗?工作时间以外不应该是由个人支配的时间吗?

对于这样的事情再出现之后也是不少的网友这样说道,”很多公职人员是24小时待命的,禁止饮酒也是一个可行的制度,毕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也是对于公民的负责,对于这个是工作日和节假日值班的情况下24小时不可以喝酒,在周末休息日和节假日正常休息下也是可以喝酒的,并不是全年都不可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也应该去加以理解,毕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也是一个对我们的负责吗?

第3个回答  2020-10-19
我觉得确实是太严格了,因为已经下班了,这个时间是员工自己的,我觉得是不能这么过分的要求他们在下班时间还不能饮酒。
第4个回答  2020-10-19
不会。这样有利于减少酒桌文化的发生,同时也能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职业环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