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国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这意味着教育民主是本次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精神。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重建高中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发展功能。
(3)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制度保障。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5)完善校本评价,优化外部评价,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高中课程评价体系。
(6)赋予每一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自主权,使课程改革建基于每一所学校的成功、每一个学生的成功。

参考资料:教学资源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7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守正出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及探究能力,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以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而围绕这一核心理念,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到底“新”在哪里,“改”了什么呢?下面就语文学科新课程改革谈一些粗鄙的意见,以供商榷。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新”在哪里
(一)课程设置出“新”
高中语文新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构成,必修课程由“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五个模块组成,其内容又包括“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选修课程由“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学应用”、“文学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每个系列包括若干选修模块。“选修IA”是全省指定的统一选修模块;“选修IB”是全省指定的供学生选择修习的模块,学生可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修习;“选修IC”是学校视条件开设的供学生自主修习的模块。这样的课程设置既体现了课程管理的分权,又体现了课程的丰富多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自主选择,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二)教学安排革“新”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设置,教学进度安排也作了相应调整。每学期分两个学段安排课程,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在学段组织教学。高一至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按模块顺序开设,完成必修课程的教学,之后进行选修模块的教学,且每个选修模块的教学必须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完成必修和选修模块教学任务后,全力复习备战高考。
(三)学分管理创“新”
学生完成了一个模块修习,并符合相关学时认定要求即可获得2学分,高中生语文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即:学生修满必修课程的10个学分便可视为完成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学生在第一层次基础上再修习“选修IA”的两个模块和“选修IB”的一个模块,再获6个学分,达到16学分的第二层次水平;学生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再选修“选修IC”的若干模块,获得2学分或2学分以上,加上第一、第二层次的学分,共获得16学分以上,达到第三层次水平。
这样的学分管理,可使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各得其所,从而体现因材施教。
二、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改”了什么
(一)课程目标“改”了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目标系统建立了“三个维度”的模型,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任务,以培养学生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为前提,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了
高中新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改了,积极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结构,让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且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教师的教学观“改”了
新课程的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是运用教材恰到好处地教给学生学法技巧,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新课程下的课堂是民主的、开放的、合作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转变,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从而提高课堂实施水平,构建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模式。
高中新课程改革才刚刚拉开帷幕,课改之路必将漫长而曲折,新问题也将层出不穷,但作为一线教师,理应直面课改,克难勇进,守正创新,为新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叶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