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关心孩子,并让孩子吃最好、穿最好、用最好的,遇到困难支持他,做得好表扬他。还有得父母未雨绸缪,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孩子未来做了很多考虑。

这些真是爱吗?

我们更多地看到、听到父母为了孩子学习,弄到双方互相敌对,甚至水火不相容的地点,网上也有很多段子,大家可以脑补。

这时的亲子关系会是怎样的呢?

心理学家比昂有一个非常有穿透力的表达:关系的实质是看谁在传递焦虑,谁在承担焦虑。传递焦虑是关系中的问题制造者,而承接焦虑的是在承受问题制造者的痛苦。

一些父母出于自己的焦虑,逼迫孩子学习的时候,这种父母就是问题制造者。正常情况,孩子是焦虑的传递的一方,而父母应是承接并且化解焦虑的一方。例如像是孩子的饼干碎了,他们嚎啕大哭,好像整个世界都碎了一样,这时,就需要父母去安抚孩子,化解他们的焦虑。如果父母做不到这些,而只是对着孩子一通吼叫,通过施加压力的方式让孩子安静下来,这时候,父母谈不上爱,而是将更多的焦虑传递给了孩子。

那什么是爱呢?

爱就是是转换、容纳、看见与连接。

1、转换

比昂还有一个观点,它们包含:β(贝塔)元素、α(阿尔法)元素和α功能。它的内容是:一个人忍受不了的情绪就是β元素,α元素就是能够忍受的情感。而把β元素变成α元素的功能就是α功能。

转换(去毒化)就是α功能。孩子心中攒了太多的无助和恨,这就是毒。毒多了,孩子就承受不了,成了为β元素,他们就会把这些毒投射给父母,父母经过自己的处理,减轻甚至转换了其中的毒,再把它们还给孩子,于是之前不能承受的心理素材,成了可以承受得的了,甚至还成了滋养性的心灵养料。 这就是爱的一种。

2、容纳

普通人是如何实现对孩子的爱?比昂又有一对词汇:容器和被容物。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也说:好父母的重要特点是能成为孩子好的容器。

一个人不能容忍情绪是β元素,能够忍受的情绪是α元素。β元素就是被容物,经过容器的容纳,β元素就变成了α元素,容器就有α功能。

最初的β元素是就婴儿的全能感的关于死亡与毁灭的各种恐怖感知,比如当婴儿被包围在粪便、尿液、饥饿及寒冷等等各种不舒服的环境时,婴儿就会有自恋性暴怒,再加上全能感,婴儿会担心自己会毁灭世界,也就是毁灭妈妈和自己,并且婴儿也通过尿液、排便、抓、咬等等方式表达他的愤怒,而这时,他会被我在毁灭世界,我的做法太可怕了这些感知给吓坏了,也会被我实际上什么都做不了这种极端无助感折磨,所以这些感受就是不可忍受原始β的元素。这时如果妈妈能够忍受他的攻击,同时比较好的照料他,那就意味着他的β元素被容纳了,这些元素再被婴儿吸纳到自己心灵中,就成了α元素。 这就是妈妈的容纳,将孩子不可容忍的情绪变成了可忍受的情绪,这也是爱。

3、看见

文字是巨大的容器,当人们的心灵知识可以被文字表达时,就意味着心灵知识被文字容纳了。

当父母帮助孩子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情绪情感,或父母将他们感受到孩子的情绪表达出来的时候,这就是看见。这种用语言文字的表达就是将孩子放在一个巨大的容器里了,这样,孩子就被容纳了,这也是爱。

当孩子付出了与平常不同的努力时,父母不仅看到最终的结果,更重要是看到或猜测出孩子的特别付出,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这时感到的就是父母对他们的爱。

4、联接

一个故事,一个妈妈正在与家人说话的时候,她女儿很多次在自己的房间里喊:吵死了。一开始她觉得被女儿伤到了,但那天她心情还不错,先忍受了孩子扔来的情绪,呆了一会,她想,女儿正在做作业,应该是处在严重的焦虑中,于是理解了女儿的情绪,然后,她针对女儿有了一丝愧疚,于是就过去对女儿说:对不起啊,妈妈吵到你了。这个道歉迅速让女儿的情绪平息了下来,而女儿呆了一会儿后,冲出来找妈妈了。这位妈妈的感觉是当女儿表达不满,而她也生气的时候,那一刻母女俩之间的情感联接被切断了,而当她理解了女儿,并且道歉以后,她感觉那份联接又重新恢复了。如果说什么是爱,让联接恢复就是爱。

所以,对人性的转换、容纳、看见和让情感恢复并增强联接的做法就是爱。

总结

1、一个人忍受不了的情感是β元素,能够忍受的情感是α元素,把β元素变成α元素的功能就是α功能

2、在比昂看来婴儿最原始的心灵素材也就是β元素,是不能被忍受,也不能被言说的,经过妈妈的忍受,就会变成α元素

3、当父母能够帮助孩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的时候,这被称为心智化,这就是爱

4、对人性的容纳、看见和让情感恢复并增强联接的做法就是爱。

亲爱的父母们,孩子们体会到你们的爱了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