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如题所述

一、受传者
受传者,又称信宿,是讯息的接收者和反映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受传者可以是个人、组织或群体,并且他们并非被动接受信息,可以通过反馈影响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并非固定,两者可以相互转换。
二、讯息
讯息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它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可以进行意义的交换和互动。
三、5W传播模式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说、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即“5W模式”。这一模式明确了传播活动的环节和要素,为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出发点。
四、香农一韦弗模式
1949年,信息学家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中提出了香农——韦弗模式,描述电子通信过程。该模式将传播视为直线性的单向过程,包括信息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息接受者以及噪声六个因素。发射器和接收器负责编码和译码。
五、循环模式
1954年,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L·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循环模式。这一模式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弥补了直线模式的缺陷。
六、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同样在1954年,施拉姆在同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该模式突出大众传播的特点,传播过程的双方是大众传播与受众,存在传达与反馈的关系。这一模式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联结性和交织性,具有系统模式的特点。
七、互动过程模式
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M.L.德弗勒创立互动过程模式,又称“大众传播双循环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受传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送者,噪音可能出现在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