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什么不理解自己的孩子

如题所述

身份不同。
父母经常以生活指导员的身份进行交谈,而子女只想要同伴。
儿时的子女需要父母的照顾,父母也乐于付出。成年后的你已经可以独立生活了,而在父母眼里,你依然是长不大的孩子。于是乎,上大学报到,一家老小去上阵,俨然是一幅“一人上学,全家光荣”的美好景象。找工作,爹妈出手,帮着跑单位、出主意。找对象,父母更是当仁不让,我孩子可是我们家的独苗,我得好好把关,免得将来让他“受委屈”。
2、目的不同。
父母想给予更多的经验和指导,而孩子不过是想分享。基于子女是私有财产的属性,父母可以无私地给予一切的。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子女们已不再盼望父母的指导,却开始尝试着反抗。青春期的躁动,与其说是生理原因,不如说是心理对父母权利的反叛。
3、角色不同。
父母多是以家长的身份居高临下,子女希望更多地平等。父母经常对孩子叫:儿啊!或者三儿。从儿时的好奇、询问、依赖,父母的回答、给予、威信,一味地灌输,逐渐树立了家长权威,却也形成了不良的沟通模式。
2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1.我是你的父母,我有经验,你必须按照我说的做
有些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其实就是心灵上的攻占。
“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可以这样”“你这么做太没孝心了”“我是你妈,我能害你吗”“我吃的盐比你走得路还多,你不应该这样做”
父母对孩子的青春期不理解,还是停留在孩子小时候的教养模式。当强势的话语一遍遍地重复在孩子的耳边,例如:无微不至地关心、事无巨细地照顾、苦口婆心地关照、无时无刻的监督,孩子的独立性受到威胁与伤害,情绪感到压抑,孩子会极力地反抗,开始出现反感,甚至厌恶。他们也很无奈,继续沟通只会让气氛越来越紧张,所以,他们只能默默地憋在心理。久而久之,他们便不愿意再跟家长沟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