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解答题

题目如下:
1.我国的教育方针
2.素质教育
3.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请对应回答,否则不给分,谢谢合作!

1、我国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素质教育: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3、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体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04
1.我国的教育方针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而全民素质提高的基础,则在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离开每一个学生素质的提高,或者说,如果还像以往所做的那样只是面向少数学习成绩好、升学有望的学生,那么,提高全民素质就势必会成为无源之水,就必定会失去根基。
(2)素质教育面向学生的所有方面,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整体构建。
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正如《决定》所指出的那样,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而不是片面发展的教育,要改变那种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美育,在智育中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学生是独特的人,有不同的特征、 情趣爱好、 价值取向和不同的创造潜能。素质教育会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非素质教育只强调学生的共同要求。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一,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 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一种精神状态。
第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互依存。现代世界是多样变化的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反之,依然。
第三,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传统教育:教学内容具有稳定性和单一性,学习和积累知识为基本学习目标。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
现代教育: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现代教育知识学习成为手段,教学强调“创新”和探究的精神。

3.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处理好学科与综合、必修与选修的关系,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的现代化与适应性,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处理好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不只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对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题管理政策,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