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是否参加?

如题所述

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和德国发生战争,中国于1917年对德宣战。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中国加入了协约国阵营。

扩展资料:

战争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2、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

3、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4、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罗斯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加了。

1918年8月14日,中国正式对德、奥宣战,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

中国参战的直接目标是利用战后参加和平会议的机会,争取收回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山东主权。为此,中国给协约国送去大量粮食和枪炮,有近20万中国劳工到欧洲和中东为协约国服务,有数千人因此失去生命。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新的共和政体,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特别是甲午战争屈辱与失败的中国人渴望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自强和民族复兴。

恰在此时,一战的爆发导致国际体系发生巨变,为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跻身国际社会提供了动力和机遇。梁启超就认为,如果中国能恰当地利用国际局势,就能完成创建“完全合格的民族国家”的目标。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积极呼吁中国参战。

从外部形势看,一战爆发使中国面临新的危险。侵吞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政策,然而1895年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使日本认识到,西方列强不会坐视日本单独吞并中国,因此一度收敛对中国的侵略。然而,一战的爆发使帝国主义列强的视线聚焦于欧洲大陆,日本在东亚得以横行无阻。

在1914年底日本占领山东之后,中国参战的愿望更加强烈,因为只有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战后和平会议,才有收回山东主权的一线希望。

中国参战的另外一个动机是获取经济利益。英国曾表态,如果中国采取任何不利于德国利益的行动,英国将考虑中国要求延期偿付庚子赔款的要求,并确保给予其他的财政援助。

总之,当时的中国选择参战利大于弊。可以说,希望借参战靠近西方及融入国际社会的愿望,是甲午战争和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探索走西方道路的一种表现。

扩展资料:

中国在一战参战问题上经历波折和屈辱,但最终实现参战及在巴黎和会上的抗争有着非凡意义。

1、中国抗争的态度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同情。

伦敦《泰晤士报》指责英国政府出卖中国,认为“尽管中国为战争作出牺牲,但是她却遭到像战败国一样的待遇。”美国《波士顿纪录报》认为,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置是“粗暴而野蛮的掠夺”。

《纽约呼声报》认为,这是“帝国主义外交史上一次最卑劣的行径”。美国驻华公使保罗·芮恩施为了抗议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出卖中国而愤然辞职。

战后,美国很快调整在远东的政策,目标是制止日本独霸中国。英国也改变与日本结盟的政策,选择与美国联手遏制日本。这一切都为山东问题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得到解决奠定了基础。

2、实现了部分参战目标。

中国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收回山东主权的目标,但也部分实现了自己的参战目标:废除了与德奥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停付或缓付庚子赔款;赢得国际社会的入场券,首次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国际关系体系的重新安排,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国之一。

3、唤醒了国家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历史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一战及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弱小民族、国家利益的肆意践踏,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贪婪与掠夺本质,也彻底粉碎了中国人对“国际公道正义”“公理战胜强权”的幻想。由此,中国人开始寻求一条介于中国传统封建制度与西方道路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他们将信任票投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最终找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航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选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曲折历程及其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20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了,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投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平衡的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主要战区展开的生死搏斗,这场战争,各方都大量使用现代化战争装备,以给敌人最大的杀伤,战况空前惨烈,人员伤亡惨重。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扩展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罗斯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参考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2019-06-19

一战战场主要是在欧洲!中国没有派遣军队参加。只是安排了几十万劳工到法国,本来说好是补充当地劳动力的,签署了为期三年的非战斗合同。但是实际上很多劳工还是被派到了战场上挖战壕,运输武器弹药等等,至少有几千劳工死在了欧洲战场上。

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还被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移给日本!被当做战败国对待,这也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6-19
中国没有真正参加这次战争,而是无意中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3月14日,北京政府布告:自即日起对德国正式断绝外 交关系,同时宣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停付对德赔款与欠 款。这一决定是经参众两院投票作出的。国会中的研究系追随段 棋瑞,主张绝对“加入”。 3月7日,梁启超给段祺瑞的信中说,对德国“早绝一日,则 德人及国内捣乱分子即少一部分活动余地”。 商榷系各派虽多持反对参战态度,但各派反对段内阁对德方 针的程度又有所不同。丙辰俱乐部和韬园系不仅反对向德国宣 战,而且反对对德绝交,益友社和政学会则主张对德问题可做到 绝交为止。益友社和政学会投了赞成票。3月10日、11日,众参两 院分别通过对德绝交案。湖北督军王占元3月15日收到北京的训 令,立即派军警进入德租界,接管租界的警察权。汉口警察厅长 周际芸被任命为德租界特别区管理局局长。 3月16日,天津地方当局接管天津德租界,改为特别第一区。 接着,参战问题成为府院和国会两派斗争的焦点,14日,上 海商界联合会通电反对向德宣战,广州、武汉商会继起响应。当 段祺瑞邀梁启超同到总统府迫黎元洪表态赞同参战时,黎便以社 会舆论不赞成反驳他们。使段祺瑞感到棘手的,不仅孙中山和国 民党议员以及其他名流掀起反对参战的强大舆论,北洋各省的督 军也多不理解段祺瑞参战的用心,对这一问题态度消极。所以尽 管日本一再迫中国迅速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