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经的治疗药方有哪几种?

如题所述

月经期,在子宫以外部位如鼻黏膜、胃、肠、肺、乳腺等部位发生出血,称为倒经,亦称“代偿性月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此时,月经量少,甚至无月经,鼻衄或吐血量可多可少。常伴有全身不适、精神不畅、烦躁不安、下腹部胀痛等症状。

倒经大多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病因可能和各脏层上皮分化异常相关。血液病也是引起倒经的因素之一。

【方一】顺经汤(《傅青主女科》)加知母、麦冬、旱莲草

【出处】《中医妇科学》(六版)

【组成】当归12克,熟地黄12克,沙参12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黑芥穗9克,牡丹皮12克,知母12克,麦冬12克,旱莲草15克。

【功用】滋阴润肺,降火止血。

【主治】阴虚肺燥型倒经。症见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少,色鲜红,头晕耳鸣,手足心热,潮热干咳,咽干口渴,月经量少,或无月经,颧赤唇红,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

【方解】方中沙参、麦冬养阴润肺;熟地黄、白芍、当归养血调经;知母、牡丹皮、旱莲草、黑芥穗滋阴降火,凉血止血;茯苓健脾益肺。全方使阴液足而虚火清,肺燥除则吐衄自止。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荆芥炭能使出血时间缩短。知母可解热、杀菌。麦冬能升高白细胞、镇静、抗菌。旱莲草有镇静、止血、抗菌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二】丹栀逍遥散(《和剂局方》)加牛膝、代赭石、黑芥穗

【出处】《中医妇科学》(六版)

【组成】当归15克,白芍15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薄荷15克,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生地黄15克,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甘草10克,白茅根30克,茜草10克,牛膝15克,代赭石10克,黑芥穗9克。

【功用】疏肝泻火,降逆止血。

【主治】肝经郁火型倒经。症见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较多,色深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经量减少,甚或无月经,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加牡丹皮、栀子、代赭石、黑芥穗凉血止血,牛膝引血下行。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代赭石所含铁质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新生,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荆芥炭能使出血时间缩短。知母可解热、杀菌。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代赭石打碎先煎。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三】倒经组方

【出处】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郑连山。

【组成】(1)丹参12克,炒牡丹皮6克、黑山栀9克、郁金9克、牛膝12克、茜草12克、连翘12克、枳壳9克。

(2)丹参12克、牡丹皮6克、黑山栀12克,郁金9克,牛膝9克,茜草12克、生地黄15克、元参12克、杞子12克、玉竹12克。

【功用】滋阴降火,清肝降逆,引血下行。

【主治】阴虚阳盛,火热炎上的倒经症。

【方解】治疗以补阴抑阳,清肝凉血,清肺胃之热,并加入引血下行之品,如牛膝、茜草、郁金三药同用,能获相得益彰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郁金水煎剂能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醇提物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含量。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茜草有明显的促进血液凝固作用和升高白细胞作用。沙参可调节免疫平衡,祛痰。

【用法】水煎服。

【按语】本方由许建人整理发表。若经前、经期肝火肺热者,可加茺子、泽兰、香附、陈皮;阴虚火旺者忌用破气辛燥、炭类涩血之剂,以防伤阴滞血;经期中不宜用炭类及过多的清热凉血剂,防成痛经;经后则宜补阴抑阳。

【方四】百合地黄粥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百合30克,生地黄30克,粳米30克。

【功用】滋阴润肺,引血下行。

【主治】经行吐衄属肺肾阴虚者。患者表现为经将净或经净后衄血或吐血、血量少、色鲜红,伴有头晕眼花、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干咳无痰、形体消瘦等症。

【方解】百合有润肺止咳之功,用于肺燥或阴虚之咳嗽、咯血,常配川贝;还可清心安神,用于热性病后余热不清、虚烦不眠、神志恍惚,常配地黄。鲜地黄性寒,微苦微甘,最善清热,凉血,化瘀血,生新血,治血热妄行吐血,二便因热下血,性凉而不寒,生血脉,益精髓,聪明耳目,治骨蒸劳热,肾虚生热。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百合水提取液有止咳、祛痰、镇静、强壮、抗过敏作用。生地黄水提液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

【用法】先将生地黄水煎取汁200毫升,与百合、粳米再加适量水共煮为粥。1日1剂,分服。

【方五】藕柏方

【出处】《中医验方》

【组成】鲜藕2段,侧柏叶60克。

【功用】凉血止血,降逆止血。

【主治】倒经。

【方解】藕节味甘、涩,平。归肝、肺、胃经。功能止血,消瘀。用于吐血,咯血,尿血,崩漏。侧柏叶味苦、涩,寒。归肺、肝、脾经,功能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热脱发,须发早白。二者合用,有凉血止血,引血下行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藕节能缩短凝血时间。侧柏叶煎剂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还有镇咳、祛痰、平喘、镇静等作用。

【用法】捣烂取汁,加黄酒少许,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方六】沙参苓芍粥

【出处】《药粥治百病》

【组成】沙参20克,茯苓20克,白芍20克,粳米适量。

【功用】滋阴凉血,降逆止血。

【主治】经行吐衄属肺肾阴虚者。患者表现为经将净或经净后衄血或吐血、血量少、色鲜红,伴有头晕眼花、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干咳无痰、形体消瘦等症。

【方解】沙参养阴润肺,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沙参可调节免疫平衡,祛痰。茯苓利尿镇静,白芍可镇痛、解痉。

【用法】前三味水煎取汁,与粳米同煮为粥。早晚服食,连服10天。

【方七】知柏地黄汤加味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20克,山药20克,山茱萸20克,茯苓2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知母20克,黄柏10克,牛膝20克,桑叶20克,旱莲草20克,沙参20克,麦冬20克,炙甘草15克。

【功用】滋阴清热,降逆止血。

【主治】肺肾阴虚型倒经。症见经将净或经净后衄血或吐血、血量少、色鲜红,伴有头晕眼花、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干咳无痰、形体消瘦等症,月经多见提前且量少,舌红少津,脉细数。

【方解】方以熟地黄滋肾养阴;沙参、麦冬养阴润肺;山茱萸、山药滋肾补肾;泽泻泻肾降浊、牡丹皮配山茱萸泻肝火、茯苓配山药渗脾湿;知母、黄柏滋肾泻火;桑叶、旱莲草凉血止血,牛膝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柏降压、镇痛、解痉。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知母可解热、杀菌。

【用法】水煎服。

【方八】凉血止衄汤

【出处】《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牡丹皮各15克,生地黄15克,藕节、白茅根各50克,大黄1.5克,牛膝12克。

【功用】清热平肝,凉血降逆。

【主治】肝热上逆,血随气上所引起的衄血、倒经。

【方解】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牡丹皮、生地黄清热凉血;白茅根凉血止血;藕节收敛止血;大黄、牛膝引血下行。全方共奏清热平肝,凉血降逆之功。

【用法】水煎服。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龙胆草有杀菌、镇静、降压作用。白茅根能显著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水煎剂和水浸剂有利尿作用。大黄有杀菌、止血、健胃之效。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

【方九】降逆通经组方Ⅰ号

【出处】《中国妇科秘方全书》

【组成】当归、白芍各9克,生地黄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6克,代赭石20克,牛膝9克,蚕砂15克。

【功用】降逆通经。

【主治】倒经症。

【方解】方中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生地黄凉血止血;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牛膝引血下行;蚕砂和中化浊。全方共奏降逆通经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代赭石所含铁质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新生,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蚕砂煎剂有抗炎、促生长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蚕砂包煎。代赭石先煎。

【方十】降逆通经组方Ⅱ号

【出处】《中国妇科秘方全书》

【组成】桑白皮9克(或吴茱萸炒),南沙参、麦冬各12克,生地黄15克,白芍9克,代赭石20克(先煎),淮牛膝、牡丹皮各9克。

【功用】降逆通经。

【主治】倒经症。

【方解】方中桑白皮有止血清肝之功;南沙参、麦冬养阴润肺;生地黄凉血止血;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牛膝引血下行;牡丹皮泻肝火。全方共奏降逆通经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白皮有轻度止咳作用,能利尿、镇静、止痛。代赭石所含铁质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新生,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代赭石先煎。

【方十一】川军活血化瘀汤

【出处】《中国妇科秘方全书》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各12克,川芎、生川军、益母草、牛膝、甘草各10克,生地黄20克。

【功用】疏肝清热,滋阴降火。

【主治】倒经(经行吐衄)。

【方解】方中生地黄凉血止血为君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活血化瘀为臣药,川芎、生川军、益母草、牛膝、甘草清热凉血,引血下行为佐药。全方共奏疏肝清热,滋阴降火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益母草有强心、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以及红细胞的聚集性有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疗程15剂,配合中成药当归丸或桂枝茯苓丸调治。

【方十二】加减疏经汤

【出处】《中国妇科秘方全书》

【组成】白芍、川牛膝、黄芩、生地黄各10克,佛手、香橼皮、木贼草、绿萼梅、柴胡、白蒺藜、甘草各6克,木蝴蝶5克。

【功用】养血疏肝,调经降逆,醒脾益胃。

【主治】倒经(经行乳衄)。

【方解】方中白芍、川牛膝、黄芩、生地黄清热凉血,引血下行为君;佛手、香橼皮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绿萼梅疏肝和胃,理气化痰;木贼草疏散风热,白蒺藜、柴胡疏肝解郁;木蝴蝶疏肝和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养血疏肝,调经降逆,醒脾益胃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香橼有抗炎、抗病毒、健胃、祛痰作用。木贼有较明显的扩张血管、降压作用。柴胡有镇静、安定、镇痛、解热、镇咳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汁分2次服。月经期后服六味地黄丸以益肾固本,月经再至时继服本方3剂,连续数个周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