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简介

如题所述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是中国与朝鲜的界山,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国家5A级景区,关东第一山。其主峰因白色浮石和积雪而得名,被誉为“千年雪松,登上世界最高峰”。中国的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东北地区的最高峰,而长白山的最高峰是朝鲜的将军峰。它是中国东北地区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机构。天池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湖,水域面积达平方公里,最深处达373米,平均水深204米。天池周边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中国有9座,朝鲜有7座。白云峰是中国最高峰,海拔2691米,朝鲜将军峰是长白山最高峰,海拔2749米。长白山旅游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春天可以踏雪赏花,夏天是避暑胜地。秋天,森林覆盖着野果,冬天,千里雪冻。长白山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天长地久,直到老”。想去东北旅游就来找我!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是中国与朝鲜的界山,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国家5A级景区,关东第一山。其主峰因白色浮石和积雪而得名,被誉为“千年雪为一年松,登上世界最高峰”。中国的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东北地区的最高峰,而长白山的最高峰是朝鲜的将军峰。它是中国东北地区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机构。长白山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久聚不散,白头偕老”。长白山也被称为长白山,它的韩语名是Changbaeksanmaek。长白山,朝鲜称白头山,指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部山脉的总称长白山。北起三江平原南部,南至辽东半岛与前山交汇处,平行的断块山脉如吉林省的万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山、哈达岭等多为海拔800-1500米,中段长白山最高,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狭义的长白山是指吉林省东部与朝鲜交界的山区,是东北山区最高的部分。中国白头山海拔2691米,由粗面岩组成。白色岩石夏天裸露,冬天白雪皑皑,一年四季都是白色的。它是由几次火山爆发形成的。它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森林茂密,500-1200米之间,有红松、鱼鳞松、沙松、鹅耳枥、枫树等。都是主要的;1200~1800米以云杉和冷杉林为主;1800米以上是月华矮林,是我国重要的林区。森林中有梅花鹿、水貂、东北虎等珍贵动物,也有人参等药材。人参、貂皮、鹿茸是东北“三宝”,在国内外久负盛名。1960年,建立了一个面积为100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经12740\'~12816\',北纬4135\'~4225\'之间。它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它是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的发源地,也是国家AAAAA风景区。因其举世闻名的美景、一望无际的森林和栖息其中的珍禽异兽,1980年被列入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2007年5月8日,长白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历史上有过几次喷发。所以形成的独特景观神奇美丽,雄伟壮观,原始自然,风光无限!所有向往未来的人,所有已经来的人,都会留下来。1983年夏天,邓小平同志登上长白山之巅,题写了“长白山”和“天池”的条幅,赞叹地说:“不能住在长白山上,真可惜!”长白山是与中国五岳齐名的关东第一山,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它因其主峰白头山而得名,白头山上覆盖着白色的浮石和积雪。素有“千年雪为一年松,登上世界最高峰”之称。她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吉林省东南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地区。在中朝边境,主峰海拔2691米,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总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北起吉林省安图县松江镇,西至抚松县松江旅游开发区,东至和龙县南岗岭,南至朝鲜。长白山是关东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摇篮,是东三省的生态屏障,是满族的发祥地。它在清朝被定为圣地。


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000米。它位于陕西省Xi以东120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渭南的华阴市。北临开阔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临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岭山脊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由于大自然不断变化的服装,华山的各种形状被生动地勾勒出来,这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名称的来源。关于华山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总的来说,它像莲花一样离不开华山之巅。古代常见“华”“华”。正如《水经注》所说,远看像一朵花,故名。她东临潼关,西接长安,南接秦岭,北接黄薇。古称太华山,又名西岳华山。它由五座山峰组成:中峰(玉女峰)、东峰(朝阳峰)、西峰(莲花峰)、南峰(罗燕峰)和北峰(乌云峰)。远处的主峰像一个金元宝,又像一朵莲花,周围是几座小山;西峰翠云宫前有一座倒莲花瓣石,名曰“华山”。因为靠近中国的发源地黄河,加上人们的口音等因素,所以又叫“华山”。它是一座花岗岩块山,最高峰海拔1000米。险峻的奇峰绝壁俯瞰渭河平原,有壁立千仞之势,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华山很多地方都是山地地形气候,山川集中在岩石节理处,形成沟壑。山谷中堆积着巨大的岩石,著名的“鱼石”是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爆发的泥石流形成的。华山断层最近仍然活跃。1556年,华县地震达到里氏8级。编辑本段中主要峰的轮廓。东峰华山风景海拔1000米,是华山主峰之一。它因位于东方而得名。峰顶有个平台,又高又险,视野开阔。是著名的观日出之地,又叫朝阳台,所以东峰又叫朝阳峰。东峰由四峰组成,一主三仆,最高峰朝阳台,西有玉女山,东有石楼峰,南有泰伯。宾主有序,各有千秋。古人称华山三峰,指东、西、南三峰,而玉女山是东峰的组成部分。如今人们称玉女山为中峰,使其作为华山主峰单独存在。古代说东峰之路难行,《三才图会》陈述削山。

的一面坡,高数十丈,上面仅凿了几个足窝,两边又无树枝藤蔓可以攀援,登峰的人只有爬在岗石上,脚手并用才能到达峰巅。今已开辟并拓宽几条登峰台阶路,游人可安全到达。东峰顶生满巨桧乔松,浓荫蔽日,环境非常清幽。游人自松林间穿行,上有团才绿荫,如伞如盖,耳畔阵阵松涛,如吟如咏,顿觉心旷神怡,超然物外。明代书画家王履在《东峰记》中谈他的体会说:高大的桧松荫蔽峰顶,树下石径清爽幽静,风穿林间,松涛涌动更添一段音乐般的韵致,其节律,此起彼伏,好像吹弹丝竹,敲击金石,多么美妙!东峰有景观数十余处,位于东石楼峰侧的崖壁上有天然石纹,象一巨型掌印,这就是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巨灵神开山导河的故事就源于此;朝阳台北有杨公塔,与西峰杨公塔遥遥相望,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所题“万象森罗”四字。此外,东峰还有青龙潭、甘露池、三_洞、清虚洞、八景宫、太极东元门等。遗憾的是有些景观因年代久远或天灾人祸而废,现仅存遗址。八十年代后,东峰部分景观逐步得以修复。险道整修加固,亭台重新建造,在1953年毁于火患的八景宫旧址上,已重新矗立起一栋两层木石楼阁一座,是为东峰宾馆。南峰南峰海拔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登上南峰绝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举目环视,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如绵,尽收眼底,使人真正领略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享受如临天界,如履浮云的神奇情趣。峰南侧是千丈绝壁,直立如削,下临一断层深壑,同三公山、三凤山隔绝。南峰由一峰二顶组成,东侧一顶叫松桧峰,西侧一顶叫落雁峰,也有说南峰由三顶组成,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在其内。这样一来,落雁峰最高居中,松桧峰居东,孝子峰居西,整体形象一把圈椅,三个峰顶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明朝人袁宏道在他的《华山记》一书中记述南峰形象说:“如人危坐而引双膝。”华山南峰落雁峰名称的来由,传说是因为回归大雁常在这里落下歇息。峰顶最高处就是华山极顶,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绝顶而引以为豪。历代的文人们往往这里豪情大发,赋诗挥毫,不一而足,因此留给后世诗文记述颇多。峰顶摩崖题刻更是琳琅满目,俯拾皆是。冯贽在他的《云仙杂记》中记述唐诗人李白登上南峰感叹说:“此山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天帝座矣,恨不携谢眺惊人句来搔首问青天耳”。宋代名相寇准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脍炙人口的诗句。落雁峰周围还有许多景观,最高处有仰天池、黑龙潭,西南悬崖上有安育真人龛.松桧峰稍低于落雁峰,而面积大一地落雁峰。峰顶乔松巨桧参天蔽日,因而叫松桧峰。华阴名儒王宏撰称松桧峰是南峰之主。峰上建有白帝祠,又名金天宫,是华山神金天少昊的主庙。因庙内主殿屋顶覆以铁瓦,也有称其铁瓦殿的。松桧峰周围许多景观,主要有八卦池、南天门、朝元洞、长空栈道、全真岩、避诏岩、鹰翅石、杨公亭等。历代状写华山南峰的诗文很多,明书画家王履有《南峰顶》诗:搔闻问青天,曾离李谪仙。顿归贪静客,飞上最高巅。气吐鸿蒙外,神超太极先。茅龙如何借,直到五城边。南峰又名落雁峰,是华山最高峰,海拔2160米,来到这里如临仙境。正如古诗所云“惟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抬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这里四周都是松林,杂以桧柏,迤逦数里,浓阴密闭。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长空栈道(3张)是险要之处就是第四险关“长空栈疲乏”。长空栈道悬空半壁,下临深渊,是华山最险要处之一。没有过人的胆量和坚定的意志,是不敢一游的。峰顶有“太上泉”,池水青绿澄澈,常年不竭,俗称“仰天池”。池崖上镌刻甚多,多为明清和近代诗人所题。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描写的“华山论剑”大概也是发生在南峰。上面建有金天宫,是专门供奉白帝的。白帝即少吴,号金天氏,是专管西方的神。山上还有杨公亭,是杨虎城将军与1931年所建。西峰海拔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袁宏道在他的《华山永》中记述:“石叶上覆而横裂”;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也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诗中有“石作莲花云作台”句,也当指此石。西峰西峰海拔2082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袁宏道在他的《华山永》中记述:“石叶上覆而横裂”;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也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诗中有“石作莲花云作台”句,也当指此石。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山。华山景观(二)(13张)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像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西峰上景观比比皆是,有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尤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峰上崖壁题刻遍布,工草隶篆,琳琅满目。峰北绝顶叫西石楼峰,峰上杨公塔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题辞。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鸿蒙“题刻,是书法家王铎手迹。特别是莲花洞,也叫莲花石,太乙莲台,此石头如莲花瓣覆盖石上,顶上的松树在气象站没有剁去一半前,就象莲花的莲蓬一样,很有意思。西峰奇景之一!北峰北峰海拔米,为华山主峰华山西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曾写到:“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峰北临白云峰,东近量掌山,上通东西南三峰,下接沟幢峡危道,峰头是由几组巨石拼接,浑然天成。绝顶处有平台,原建有倚云亭,现留有遗址,是南望华山三峰的好地方。峰腰树木葱郁,秀气充盈,是攀登华山绝顶途中理想的休息场所,1996年开通的登山缆车上站,即在峰之东壁。峰上景观颇多,有影响的如真武殿、焦公石室、长春石室、玉女窗、仙油贡、神土崖、倚云亭、老君挂犁处、铁牛台、白云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点均伴有美丽的神话传说。长春石室是唐贞观年间道士杜杯谦隐居之处。传说杜杯谦苦心修炼断谷绝粒,喜好吹奏长笛,经常叫徒弟买回很多竹笛,吹奏完一曲,就把笛投于崖下,投完后再买,往而复始,从而间断。因他能栖息崖洞中累月不起,便自号长春先生。真武殿为供奉镇守九州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而筑。焦公石室、仙油贡、神土崖皆因焦道广的传说得名。相传北周武帝时,道士焦旷,字道广,独居云台峰,餐霞饮露,绝粒避谷,身边180度看华山常有三青鸟,向他报告未来之事。武帝宇文邕闻知他的大名,便亲临山庭问道,并下令在焦公石室前建宫供他居住。筑宫时,峰上无土缺乏灯油,焦道广默祷,便有土自崖下涌出,源源不绝。油缸里的油也隔夜自满,用之不竭。后来人们就把涌土的地方叫神土崖,把放油缸的地方叫仙油贡。西岳华山1949年华阴解放前夕,国民党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兼陕西保安第六旅旅长韩子佩率残部百余人逃上华山,妄图凭借天险负隅顽抗作最后挣扎。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阴群众的帮助下,打破“华山自古一条路”的传说,从黄甫峪攀上北峰,奇袭残匪,创造了神兵飞跃天堑、英雄智取华山的奇迹。今真武殿前百米处建有六角攒顶飞檐斗拱华山花岗岩圆雕石亭一座,亭中立有解放华山纪念碑一通。从此,北峰又成为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场与课堂。中峰中峰米,居东、西、南三峰中央,是依附在东峰西侧的一座小峰,古时曾把它算作东峰的一部分,今人将它列为华山主峰之一。峰上林木葱茏,环境清幽,奇花异草多不知名,游人穿行其中,香_禁袖。峰头有道舍名玉女祠,传说是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峰又被称为玉女峰。史志记述,秦穆公女弄玉姿容绝世,通晓音律,一夜在梦中与华山隐士萧史笙箫和鸣,互为知音,后结为夫妻,由于厌倦宫廷生活,双方乘龙跨凤来到华山。中峰多数景观都与萧史弄玉的故事有关。如明星玉女崖、玉女洞、玉女石马、玉女洗头盘等。玉女祠建在峰头,传说当年秦穆公追寻女儿来到华山,一无所获,绝望只好建祠纪念。祠内原供有玉女石尊一尊,另有龙床及凤冠霞帔等物,后全毁于天灾人祸。今祠为后人重建,玉女塑像为1983年重塑,其姿容端庄清丽,古朴严谨。峰上还有石龟蹑、无根树、舍身树等景观,与其相关的传闻都妙趣横生,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中峰的内涵,增添了中峰的神奇与美丽。古人抒写玉女及玉女峰的诗文较多。唐杜甫在他的《望岳》诗中有“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盘”句;唐王翰有《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诗;明顾咸正《登华山》诗中有“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句等等。这些诗文更为中峰锦上添花,是不可多得的研究中峰的宝贵资料。编辑本段著名险道长空栈道在南天门外,是华山著名险道之首“长空栈道”。栈道路分三段,出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20米,宽二尺许,是上段;折向下行,在崖隙间横贯有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须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中段;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此道开凿在南峰腰间,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由于栈道险峻,故当地人有“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之说。这里只是探险之道,并非登山必由之路,胆小的游客观望一下即可,体力和胆量没有把握则不要轻易冒险。所以石刻上不少警告之语,如“悬崖勒马”等。沿长空栈道行十余米,有一大石洞,名为“朝元洞”,洞内有塑像。从洞口沿栈道直下,西折乃为“九节臬臬椽”,长六七丈,宽不足一尺,是用九节木椽搭成的。因山高气爽,气候多变,即使换上去不久的椽也会像朽木一样,故称“臬臬椽”。此处望之森森,登之危危。过臬臬椽,有一石庄,高三四尺,粗尺许,名“定心桩”。过桩便是一石洞,名“贺祖洞”。在洞的西南半山上,有一倒坎绝崖,上刻“全真崖”三字,每字三米见方,其字古朴刚劲,刻工精湛。此崖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空向里,是谁又如何把这样的大字镌刻在崖壁上呢?古民间曾有“不是神仙谁能凿”之说,让人不得不信,又难以置信。如今常有游客将华山与金庸小说中的事物对号入座,因此绝壁上的“贺祖洞”被认为是华山派剑宗风清扬的隐居之地。当然,这只是游客出于对华山和金庸小说的喜爱而引发的笑谈。苍龙岭登上华山北峰,再向南折,经擦耳崖,过上天梯,便有一长岭呈现眼前。它莽莽苍苍,笔直插天,好像苍龙腾空,所以被称为“苍龙岭”。此岭上的台阶只有2尺多宽,两旁万丈深壑,势陡如刀削斧劈。岭脊上下高差约500米,坡度在45度以上。在这里遥望青松白云,耳听风声大作,令人心惊目眩。游人到此,莫不惊叹。苍龙岭原来虽有修凿,但仍很危险。解放后,将原岭龙脊凿平加设栏杆,1985年又下凿尺许,才将岭道拓宽。1997年为解决因游人多而发生堵塞现象,华山管理局又在苍龙岭东边加修了一条复道,旅游旺季时两条路一上一下,确保安全。若是夜晚登山,遥望苍龙岭,只见到远远无数灯点排成笔直一线,斜向天际,慢慢向上移动,是游人打着手电或头灯在岭上攀登,看去宛如登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