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队里挣“杂工”的人是什么人,这些人去哪里分粮食?

如题所述

现在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忆苦思甜是我们的本性。
很多人都是忘不了过去的生活的,特别是现在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的生活,他们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要按照生产队干活进行记分然后领取一家人的口粮。
但是,他们往往不是生产队的主干,都是干一些累人的活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在那时他们有一个同意的名称就是杂工。
一、生产小队管理村子
那个时代正是社会变化比较不稳定的时候,天灾人祸,往往就是喜欢在这个时候降临,河南山西等中部地区因为干旱,导致粮食产量大大减少,很多地方都开始闹饥荒。
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非常困难,那个时候还是农村集体制度,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管理制度,县城就是人民公社,乡村就是生产大队,然后再具体到每一个村子,每一个村子会按照分的组或者街道分为几个生产小队,这样就会方便管理。
因为当时那个年代还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技术,也没有计算机之类的东西,人们只能靠着书信或者手写才能记录到每一个信息,所以只能将每一个农民的家庭以及劳作详细记录,分为小队进行计算。
二、劳动力决定工分
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候,虽然科技不发达,但是不同的生产线小队有着不同劳动成果。
有的小队因为一家有个牛,有只鸡那个情况就会变得大不一样。
这样这个小队的总体积分就会很高,到了年底的时候就会分到更多的粮食。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队都是这样,有的小队就是没有很多的劳动力,然后人员劳动的积极性也不强,所以小队的情况就会非常糟糕。
例如,不同的人员的身份所干活的劳动成果也是不同的,社员身份的劳动一天那就是整份工,但是一旦社员的年纪到达一定的规定那就不算是整份工了,根据情况而定。
学生劳动一般是最少工分的。
三、政策不断变化
这个计分政策在那几年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由于人口和劳动人口的比例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这个比例分配也是在不断的变化。
但是一般都是按照人口或者一家里面有几个劳动力或者工分进行分配。
这个分配制度总体还是要看粮食的总体数量有多少。
最让人羡慕的不是这些凭借这些自己劳动挣粮食的人,而是那些有着特殊身份的加持的人,他们的待遇可比这些农民的条件好的很多。
比如,村子里面的村长,村支书和一些大队长还有就是妇女主任,他们的身份就和普通村民不一样,而且他们也是最先接触到不同政策的人。
四、不同身份不同待遇
比如,村子里面的老师,那个时代的老师基本上都是铁饭碗,而且像一些偏远地区很多老师的待遇也是非常超好的,不仅有工资拿,而且分的粮食也是非常多的。
粮票布票的东西更是作为教师的福利,当时有很多人都羡慕教师的工作。
但是,那个时代的老师也是非常辛苦的,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多给家里挣工分所以就选择不让孩子读书,但是那时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和老师差不多的及时一些技术人员了,那个时代人人基本上都是以种地为主的,怎么把产量提高上去成为了很多人的目标,所以很多人非常尊重那些技术人员,不论实际技术上的还是农业上的,都是非常受人民的欢迎的。
这些人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也是比较勤奋的,但是在那个时候很多小队都希望自己的队伍中能有一个这样的青年才干。
因为这样小队的整体工分效率就会提升的很快,这样一来,一到年底家家户户都能分到很多的粮食,也就能够过一个好年。
但是有利就有弊,很多的粮食和其他的福利,也都是被他们拿走了。
这让很多的人的心里面都很羡慕他们。
总结:如今,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虽然没有了以前那样艰苦的日子,但是那个时代的日子却是一代人的青春。
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虽然不是按劳分配的时代,但是我们也是凭借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应有的报酬和福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