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80年代的3大“金饭碗”,现在你还羡慕吗

如题所述

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鲜明的象征,像是如今互联网快速发展,当今时代也被称为互联网时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记忆。
那你了解吗?如果追溯到40多年前,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一辈人有哪些难以忘却的事呢?有什么职业是当时的铁饭碗呢?
1、司机
在现在,司机是一份非常普通的职业,有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或者是货车司机,在这三种职业当中,可能稍微受人尊敬一点的就是公交车司机了,有一些公交车司机见义勇为的行为,也会登上报纸为人所知。
但如果是出租司机或是货车司机的话,就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人,是普普通通的职业了。
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可不是这样的,在当时,司机群体是一个非常受大众喜欢、受大众认同的群体,可以说和教师、医生比肩了。
为什么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职业司机的社会地位非常高呢?首先就是因为经济原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经济条件还不是那么好,私家车并不是很常见,人们出行靠的就是公交车或是长途大巴。
因此,在那个年代司机是一份非常吃香的职业。
而且那个年代的汽车质量并不是怎么好;那个年代的道路也不像现在这样一般平坦,非常的坑坑洼洼。
因此在路上遇到各种汽车故障,是非常常见的。
而想要处理这些故障,靠的只有司机了,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们对于汽车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文化知识水平更是有限。
因此如果司机成功解决了问题的话,更是会受到人们追捧。
所以综合来说,司机在那个年代不仅薪资福利待遇高,也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
2、“国库粮”
“国库粮”在现在听来是一个很陌生的词,但是在20多年前,国库粮可是一个非常热门的岗位,就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吧。
国库粮是做什么的呢?国库粮指的就是国家粮站里的工作人员。
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可能对粮站这个词非常非常陌生,但笔者还是有一些印象的,笔者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在上级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家里还是需要交公粮的。
每个乡里都有粮站,而乡里收集起来的粮食又会被归拢到县里,在县里粮站工作的人员,便被称为国库粮。
国库粮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如果发现农民缴纳的粮食不符合标准或者是数量不对的话,他们是有权利要求农民回家更换或者对农民进行惩罚的。
在那个年代,能成为国库粮是一件被全村羡慕的事情,像是我邻居家的一个哥哥,他父亲是在村里做会计的,有一定的小权力,可是费尽心思想把儿子弄到县里的粮站去做工作人员,成为一个国库粮。
3、供销社员工
现在这个社会物质资源充沛,可以说只要手里有钱,你想要买什么就买什么。
身处东北也能买到云南的产品,身处新疆也能买到广东的产品。
像是在几年前,在我的家乡买到荔枝还是不太容易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北方城市,而荔枝这种南方水果运输到北方就不新鲜了、就坏了,但是在近几年,买到荔枝是一件非常容易的十,超市里的荔枝价格也是逐年下降,就是因为现在的物质充沛、物流网也发达了。
但是让现在零零后、一零后小朋友感到诧异的是,在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想要买东西可不是像现在那么自由的,即便你手里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想要的东西。
因为在那个年代国家经济没有那么发达,物质没有那么充沛,国家实行的还是社会供给制,就是你想要什么东西,是要凭自己手里的商品兑换票去兑换。
而兑换也不是说在哪里都能兑换,是要去每个乡镇的供销社上去兑换。
因此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在供销社工作的工作人员,仿佛是掌握了生杀大权、拥有莫大的权利一样。
零零后的小朋友可以把它类比成奢侈品店员,因为现在网络上层出不穷的就是奢侈品店员非常傲慢,一些消费者想要买什么,要配货,要看店员的脸色才行。
虽然二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那个时代的供销社员工大多也是非常兢兢业业的,和现在的奢侈品店员是不同的,但是这种情况是差不多的。
而且当时的供销社内有许多书籍可供借阅,这些书籍对于那些店员来说还不是想看就看么。
此外,一些店内的烟酒糖茶,他们也是可以品尝的,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成为一个供销社内的销售人员,可以说是仿佛什么都拥有了一样。
在上世纪80年代热门的这三个职业,对于零零后的小朋友可能感觉非常陌生,但是对上一辈人来说,这些记忆、这些人都真真实实的存在过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司机、国库粮、供销社工作人员,哪一个让你感觉印象深刻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