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和“十二五”有什么区别吗?

如题所述

1、执行时间不同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2、规划内容不同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

3、目标要求不同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扩展资料: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一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

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

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领导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按计划进行的”,其后在1929年4月举行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在苏联的诞生。

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已经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升至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三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4

1、执行时间不同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2、规划内容不同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3、目标要求不同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

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 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
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三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9

1、执行时间不同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2、规划内容不同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3、主题不同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在次序上的安排,创新驱动和改革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居首,改革次之。新增的独立成篇的内容,主要包括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以及全力实施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二五

百度百科-十三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6

1、执行时间不同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2、内容不同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

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单行本,书中包括了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十六篇。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规划分为二十篇共八十章。

3、主题不同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在次序上的安排,创新驱动和改革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居首,改革次之。新增的独立成篇的内容,主要包括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以及全力实施脱

贫攻坚三个大的方面,凸显了三者的重要程度。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创新居首。

扩展资料:

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

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中国正在实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年-2020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十三个五年计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8

  “十三五”和“十二五”的区别:

  在整体架构上,十三五规划纲要一共二十篇,与十二五规划相比:

  1、在次序上的安排,创新驱动和改革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居首,改革次之。

  2、新增的独立成篇的内容,主要包括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以及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三个大的方面,凸显了三者的重要程度。

  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创新居首。

  对于发展环境的认识,总体上是形势更加严峻、风险愈益加剧。因此,政策要在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和惠民生等目标上综合考虑,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主要发展目标上,仍以保增长为首。创新驱动和民生的重要程度有所提高。在具体的量化指标上,GDP增速目标有所降低,凸显了底线思维并采取了区间管理。底线思惟意味着对GDP考核的弱化,而区间管理也提高了政策在多重目标间的回旋余地。

  同时,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劳动生产率指标,年均增速6.6%以上。更加注重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的比重较十二五规划多增1.5%;与之相应的,城镇新增就业也多增500万以上。首次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五年多增5.1%。首次提出互联网普及率指标,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普及率分别多增30和28个百分点,力度非常大。此外,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注重科技投入的使用效果、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民生、环保等指标的力度也显著加强。

  发展主线:扩大总需求同时推进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和五大任务上升到五年规划。

  创新的主要着眼点包括:科技创新、双创、激励体制机制、人才战略以及发展动力。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尤其值得关注十三五规划纲要确立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改革是十三五规划纲要最大的亮点。与十二五规划相比,新增了“建立现代产权体系“以及“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两大领域,同时“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内涵也更为丰富。

  我们已经见证了国企改革细则的逐步落地,并预期可以见到实质性的推进。我们还在十三五规划中看到了更多的改革诚意。建立现代产权体系其亮点在于:国有产权交易、农村集体产权、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村产权交易、不动产统一登记。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同样亮点颇多。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其亮点在于土地市场的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也将在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其亮点主要在于税费制度改革:涉及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推行电子发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其亮点主要在于对资本市场的表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健全转板机制和退出机制;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健全利率、汇率市场决定机制,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其亮点主要在于明确“稳定政策基调,改善与市场的沟通,增强可预期性和透明度”。

  如果说在前五年主要是打基础的话,后五年就应该是见成效的五年。我们有望看到十三五期间改革的逐步落地,这使得我们对中国经济不必悲观,通过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生产和消费积极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有望在2018年步入新周期。届时,中国将成功完成全面小康的建设任务,并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