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语影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不可避免性
在对于母语影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不可避免性展开探究前,首先,我们有必要清晰地辨识“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的区别。“语言习得”或者说人是如何慢慢具备语言能力能够说话的,这是一直以来被很多语言学家及哲学家探究的问题。语言的习得过程首先需要的是稳定及特定的语言环境,而且基本是从个体小时候就逐渐开始的。通常我们会看到正常小孩在2-3岁的时候会慢慢学会说话,这除了是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外,某种程度上说语言习得甚至近乎于人的一种本能。人需要表达,要说话就像人需要吃东西一样自然。而“语言学习”的过程则完全不同,语言学习通常针对的都是非母语,是在个体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后再来接触一门新的语言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新的语言和母语体系间发生冲突是很自然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过程中会有一定难度,并且学到的语言基本不可能超越母语的掌握程度的原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看到,学生脑海中的母语往往对学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这样的例子不甚枚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很多学生都习惯将教师称呼为Teacher Wang,很少有学生会意识到正确的叫法应当是Mr Wang or Miss Wang,Teacher Wang很明显是受到中文的逻辑思维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体现在学生的口头表达上。当学生想说“我已经竭尽全力了”,通常会脱口而出“I’ve tried my best”,这个句子其实蹩脚而多余,“try”这个词本身就含有竭尽全力尝试的意思,“I tried”就能简洁地表达出这个意思。由于中文思维的先入为主,使得学生在表达上会出现大量的中式英语。
二、母语介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的母语意识以及已经形成的语言体系真的就对学生在习得一门新的语言时全是负面的影响吗?这个也不尽然。如果能够善用母语,让母语合理的介入初中英语教学,这往往能够让教学有很好的成效。母语介入的一个很大作用就在于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差异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认识两种语言在很多方面的不同有着很好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的语言时思维更清晰,对于语言的掌握也更准确。英语在表达方式以及思维模式上有很多与中文有明显差异的地方,这些地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弄混淆的,然而,如果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让母语介入,就能够很直观地形成差异化对比,这对于让学生准确地记住相关教学要点是很有帮助的。
“反义疑问句”的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英语的思维逻辑与中文是相反的,很多学生在处理类似的题目时都会弄错,以下述对话为例:
A:Don’t you want to go to the museum with us this weekend?
B:No, I don’t. I’ve got other things to do.
按照学生的中文思维回答应当是“是的,我不去了”,那么英语的表述应当为“yes, I don’t”。学生对于“No, I don’t”在此处的意思始终无法理解。为了纠正学生的观念,我以这个例句为参考,将中文逻辑和英语逻辑在这个地方进行明确对比,并且向学生强调,反义疑问句在回答时是对于事实进行回答:去就是yes,不去就是no;中文的语言逻辑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通常是对于这个句子本身的回答,因此,两者间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照,学生直观感觉到两种语言使用上的不同,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深一些。
三、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母语迁移策略
母语迁移策略是母语介入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在正确策略的引导下通常能够对初中英语教学起到很好地推动。鉴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语言掌握程度还不深,语言学习还处于积累阶段,很多时候母语的介入能够对新语言的学习起到很明显的帮助。以词典的应用为例,作为学生英语学习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双解词典,即对一个单词既有中文解释又有英文解释,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一个词汇有更全面的了解,对英语释义的学习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clothes”这个单词为例,如果只有中文解释学生通常只会记住“衣服、服装”这个释义,但是通常一个词汇的意思有很多层,如果有英文释义学生会看到这个单词更多的含义,通过中英文的对比对于这个词的了解也会更准确而全面。
母语介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有着很深远的意义的。过往的观念会让人觉得母语对于学生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或多或少会存在阻碍,这种阻碍确实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如果能够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教学中对于母语有合适与合理的利用,母语往往能够对英语教学过程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