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二年缓三年”重于“实刑一年”,这句话对么?

如题所述

“二年缓三年”重于“实刑一年”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因为严格来说二者并没有可比性。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确实重于有期徒刑一年的实刑。 要充分理解这两个之间怎么比较,首先要了解一下缓刑的涵义。

什么是缓刑?

缓刑并不是刑罚,而是刑罚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执行方式,主要规定的刑法第72条、第73条之中,主要是针对那些犯罪情节较轻、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人,所采取的一种无需进监狱服刑的方式。

当然,缓刑并不是完全就什么事都没有了,还是要经过一定的考验期,在这个考验期之内要进行社区矫正,也就是要按照当地司法所的规定,按时报道、按时学习,并且认真地遵守相关规定,比如未经批准不出居住的市、县等。

从表面上来看的话,缓刑肯定是要比实刑好的。毕竟在这个期间不会完全失去自由,可以继续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另外,即便之后重新犯罪,也不会认定为累犯。

“二年缓三年”重于“实刑一年”,这句话对么?

1.有些情况下判处缓刑是一种相对无奈之举。这主要发生在共同犯罪的案件中,比如刑期最重的1号被告人在判决宣告之前,一直处于取保候审状态,而2号被告人则一直处于羁押状态,这个时候如果对1号被告人宣告缓刑,而对2号被告人判处实刑,就不是很好看了。这时如果2号已经羁押了一年多的时间,那就非常有可能判处两年缓刑三年。

2.有些人在宣告缓刑之前一直在羁押。比如已经羁押了10个月、甚至11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不如说再咬咬牙熬一熬,把那一两个月的时间熬过去了,实刑出来以后就啥事都没有了,也不用再受缓刑考验期那三年的约束了。

3.在时间比较长的缓刑考验期间内,可能自己心理上有一道过不去的坎。因为在这个三年的缓刑考验期内,必须要严格地遵守社区矫正的规定,按时报告自己的行程、报告自己的思想、工作等情况,这样在邻居在熟人面前,可能有些抬不起头来,内心也可能比较煎熬。

4.缓刑并不是什么事儿都没有了,尤其在这个考验期内,一定要完全地遵纪守法。否则,一旦有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就非常有可能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之前经过的缓刑考验期(哪怕已经经过了二年十一个多月,离考验期满只差1天)就完全不算数,完全是前功尽弃。

比如,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规定,如果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就可撤销缓刑。更不用说再有什么违法乃至犯罪行为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05
我的认知里面我觉得这句话不对,不管怎么样,你这两年的刑罚还是得受,只不过暂缓三年执行而已。
第2个回答  2022-05-05
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因为即使在缓刑期间行动也是不自由的,会受到限制,而且也会有相关的人员进行看管,所以缓刑期间也是非常难受的,而实刑一年,只要在监狱里面服刑一年,出狱之后就不会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监控了。
第3个回答  2022-05-05
这句话是不对的,缓刑是不需要进监狱的,自由不会受到限制,而实刑需要在监狱里边待一年的这一年里边要接受劳动改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