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盛国

如题所述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多少个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过几个最好的历史时期,史称“盛世”,例如西汉“文景之治”发展到汉武帝而极盛,唐代“贞观之治”而至开元盛世,明代“永宣之治”称盛与清代“康雍乾盛世”,还有鲜为人知的“战国盛世”。

其中,人们多以“盛世”命名的为“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

五大盛世,皆承前代大乱之后,在新兴王朝上升时期推进至极盛。西汉在秦朝废墟上重建一代封建王朝,历170多年“休养生息”后才达到全盛。唐代开元盛世,是在隋末大乱之后,重新走向大治而出现的。其间,走过了近百年的曲折道路。明,削平群雄,驱逐元朝统治者出长城,一统天下,经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终于开创了一代繁盛的局面即“永宣之治”。自神宗万历中期,乱象环生,经熹宗至崇祯,终酿成大乱,至清军入关前,已持续乱了约半个世纪。清入主中原,剿灭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农民军;扫荡南明势力,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清朝就是在明末大乱的基础上再建一代王朝。又经过近70年,终由大乱转为大治。战国时期有些特殊,咋看起来,七国并立呈混乱状态,实际上是经过春秋“礼崩乐坏”、长期兼并而形成的政治新格局,各国保持了长期的相对稳定,最后由秦实现统一,始达大治顶峰。

各个盛世都具有共同特征: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久安,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有那些

三大盛世一般认为是西汉时的汉武盛世,唐朝时的开元盛世,清朝时的康乾盛世

除此之外有名的盛世还有汉朝文景之治(仓库里串钱的麻绳时间长了都腐烂了),隋朝文帝杨坚的开皇之治(粮食五六十年都吃不完),唐朝的贞观盛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宋朝的建隆之治(对内经济富足,对外军事强大平定割据政权),明朝的洪武之治和永乐盛世(对内国泰民安,对外灭元,可见其强大的国力)

个人喜欢开元盛世,开元时的粮食产量达到700多斤,与唐朝建交的国家达到73个,当时的长安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际化城市。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是哪三大盛世

汉武盛世,开元盛世,永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

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只有三次,即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 康雍乾盛世”。

这三大盛世,一方面确立了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都没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因而给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思索。1.汉武盛世,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经济依靠文帝、景帝二朝的积累达到极致,国力强盛,对外实行“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多次攻打匈奴,把强横一时的匈奴逐北逐千里,让中原政权的势力首次到达蒙古地区。

西击大宛,以武力树力汉朝在西域(今新疆)的统治,东灭朝鲜,南亡南越,达到汉代疆界的极限。2.开元盛世,是唐朝经济最盛之时,百姓安居乐业,边界虽然没有高宗时大,但让中国疆域首次占据整个东北。

开元盛世的武功不是最强,其治世主要是文治。其最盛时,开创了中原王朝使四夷来贡的局面,真正建立了朝贡体系,拥有40多个进贡称臣的蕃国。

3.永乐盛世,永乐时期,中国以军队是亚洲最强大的,在强力的经济基础支持下,永乐五次北征蒙古,打的铁木真的后代抱头鼠窜,全没当年杀戮天下的嚣张,鞑靼、瓦拉、兀哈良诸部都称臣朝贡。南面击败窜位的胡氏安南(今越南),自五代失安南后,再度把中原旗帜插到安南。

郑和下西洋更是创造了中国航海的历史,2万余人的巨大舰队七下西洋,把中国的声威洒遍大洋,明朝同样有数十个国家先后朝贡,这些国家是真正的服中国,而不是被西方殖民者征服。历史上三次盛世的具体情况有很大差异,但总体上看,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其共同特征。

一是消除了内忧外患,军力国势强盛,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周边没有相抗衡的力量。汉朝开国之初,异姓诸侯王心怀叵测,匈奴部族频频攻逼;唐朝建基之始,中原群雄割据,边塞突厥犯境;清朝入关定鼎后,内有三藩、台湾、准部之忧,外有俄罗斯之患。

但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都分别平定了内乱,击溃或逼退了外敌,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在此过程中,开疆拓土,军力国势日益强盛,疆域之辽阔,为中国历史上除元朝外所仅见,也为世界历史上所罕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仅在亚洲,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对手能够对其构成真正的威胁和挑战,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二是社会总体上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国家富足,国力领先于世界。这三个朝代建立之初,都承大乱之后,人口丧亡,经济凋敝。

统治者能够汲取前车之鉴,励精图治,兴利除弊,注意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总体上保持了较长久的稳定,经济逐步有了恢复和发展,国力蒸蒸日上,百姓越来越殷实富足。西汉文景之际,据载“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武帝时,大兴水利,农业更趋发展;盐铁官营,财政愈益加强。唐代贞观年间,经济由恢复而发展,到玄宗开元全盛之时,诗称“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历史上汉、唐并举,无疑都证明汉、唐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清代乾隆时,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均兴旺发达,财政收入之丰,达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最高水平,经济规模和总量居当时世界之最。

直至1800年(清嘉庆五年,乾隆于此前一年去世),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为世界其他地区望尘莫及。国家的安定富足,又为军力国势的强盛提供了基础。

由此出现了文治武功、相得益彰的局面。三是文化繁荣,对周边地区有巨大的影响力。

在国势强盛、国家富足的基础之上,三个朝代的文化俱臻繁荣。汉初以来朝廷大力倡导搜集和整理图籍文献,使先秦百家之学在秦代焚书浩劫之后又趋复兴。

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奠定了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设太学,置乐府,诞生了大气磅礴、彪炳千古的《史记》。唐人吐纳百川,镕铸古今,在科学、文学、艺术上都有卓越的创造。

贞观之时,都城长安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四方来朝,“国学之盛,近古未有”,璀璨绚丽的唐诗,终在盛唐时臻于大成。“康、乾盛治,文教大昌”,《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的编纂,经学、史学的兴盛,使清代学术取得了“超汉越宋”,集历代之大成的历史地位。

一部《红楼梦》,堪称时代的史诗。这些文化成果,均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往往被奉为样板,竞相学习仿效。

四是兴盛的局面持续时间较长。汉代的盛世从文帝继位(公元前179年)到宣帝去世(公元前49年),持续130年。

唐代的盛世从太宗登基(公元627年)到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5年),持续128年。清代康、雍、乾盛世从1662年延续到1795年,长达133年。

综上可知,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在一个世纪以上的时间里,保持了国家的全面发展和繁荣,文治武功、相得益彰,并形成无与伦比的盛大局面。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比。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有那些

西汉有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武帝。

唐初有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候;还有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候。两个时间隔得不远,中间有个武则天也还不错,可以算在一起。

清朝有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

以上算是最大的三个吧,其实也没有定论的,盛世还有很多,几乎每个大点的朝代都有自己的黄金时期。

东汉的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的时候。

南北朝的宋朝有元嘉盛世,宋文帝刘义隆。

隋朝有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的时候。

明朝有洪武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兴,分别是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孝宗朱佑樘的时候。

只有宋朝好像没什么大点的盛世。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盛世

中国历史上被明确成为“盛世”只有唐代的“开元盛世”和清代的“康乾盛世”两个历史时期。愚以为,所谓“盛世”都只是咱们自己在封闭的历史环境中,陶醉于暂时的物质繁荣下自我称赞。事实上,两次所谓“盛世”都潜藏着巨大的危机,接着而来的都是巨大的历史灾难。“开元盛世”接下来的事“安史之乱”,唐王朝盛极而衰,从此一蹶不振,因此而连续多年的反叛与平叛战争,更是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康乾盛世”的余兴未了,鸦片战争就爆发了,中华民族进入了最屈辱的历史时期。

所以,我们不能还沉醉于过去曾经的所谓“盛世”之中,也不应当刻意追求所谓“新的盛世”。要想民族振兴,还是得脚踏实地做实事。

中国历史的四大盛世

汉代文景盛世、唐代开元盛世、明代永宣盛世、清代康乾盛世 1.文景之治。

(1)含义: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2)措施: (I)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 ,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

(II)文帝、景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

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3)影响: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

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开元盛世 (1)含义:“开元盛世”是指中国唐玄宗在位期间的一段盛世。

唐玄宗在位44年,玄宗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2)措施: (I)从经济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土地劳力;第二,改革实施封制度,以增加 *** 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第三,玄宗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第四,发展农业。

(II)在外交方面,玄宗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影响: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治经济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唐王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在“开元盛世”期间,唐代人口增长到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人。

唐代的商业亦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全盛的阶段。

3.永宣盛世 (1).含义:永宣盛世指明朝前期的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明太祖朱元璋削平群雄,驱逐元朝残余势力出长城以北,一统天下。

经洪武、建文、永乐两代半,近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开创了一代三十三年(公元1403—1435年)的繁盛局面“永宣盛世”。 (2)措施: (1).改革吏治。

明太祖朱元璋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所以皇帝需非常劳心。明成祖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

(2).发展经济。明成祖朱棣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

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命令入朝觐见的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之后,永乐帝宣布“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

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观察员,如果看到民间疾苦而不实报的,要逮捕法办。对民间发生了灾情,地方上要及时赈济,做到“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塞”。

(3)影响:明永宣盛世时期,对西南的四川西南部、贵州全境、广西北部、云南东部(云南的西部置乃是历史上的南诏国)、湖广西部的土司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土流并治、改土归流改革,拓宽了国土的农耕面积。出现了军屯于田、民乐于业的欣欣向荣、安居乐业、繁荣昌盛的景象。

4.康乾盛世 (1)含义:“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 (2)措施:(I)政治上,清朝雍正时设有军机处,为 *** 最高决策机构,而军机大臣虽然有一定权力,但是在皇帝大权独揽又勤政的情况下,也常常是“跪受笔录”。

明清虽然不设宰相,但是明代内阁大学士就有宰相之实,而清朝只有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才有宰相之实,可见清代对大臣的管制之严。清朝在地方每省设巡抚(有的一省或几省还设总督),这种制度在雍正时期确立。

(II)经济上,推广现金的农业种植方法,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广东部分地区收获早稻以后,又插晚稻;收获晚稻以后,再种油菜或甘薯,一年三熟。

江西土薄,早稻收获以后不能续种晚稻,就种荞麦,一年两熟。由于南方多熟种植的推广,每年可增产粮食60多亿公斤。

(3)影响:三代皇帝励精图志,勤政英明,调整了统治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促生产力措施,如康熙时期:实行更名田鼓助垦荒,实行固定的粮食税。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放松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