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自己过于在意别人想法的心理?

如题所述

这样的紧张很正常,但也大部分都没有必要,因为其实——除了我们自己,真的没有那么多人会那样关注我们。
九月,又到了新学年开始的时候,一大批萌新来到他乡,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但除了期待,大部分萌新在新的环境中多少还有些“瑟瑟发抖”:我这么做会不会丢人?我在校园里穿这身衣服合适吗?学长学姐会不会嘲笑我?同学会不会觉得我笨手笨脚的?我一个人去食堂会不会被人觉得不合群?如果给他们留下奇怪的印象,那我这几年就完了……
电影《单身传奇(the Lonely Guy)》中曾有一个情节,主角来到一家餐厅,被问到“你们一行有多少人”时,他回答说他是一个人吃饭。领班提高了嗓门惊奇地问道:“一个人?”餐厅里一片寂静,大家转过头来,不敢相信地盯着他。更糟糕的是,不知从哪里突然出现了一个聚光灯,在主角走到座位的路上一直追随着他。
尽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会出现聚光灯,但我们在觉得自己犯了错、做得不合适、甚至也没做什么只是在一群人面前时,总会觉得尴尬、手足无措,好像有一个无形的聚光灯,把我们的丑态放大暴露到众人面前。
无论是一个人去食堂吃饭,在公共汽车门口翻找零钱公交卡,还是在课上被老师点到名但回答不出问题时,这个无形的聚光灯都会出现,让我们害怕,让我们“瑟瑟发抖”。
但心理学家发现,在那些尴尬和不幸的时刻,人们倾向于夸大、高估别人注意到自己的程度。不止是“坏事”,即便是成功,哪怕是在学术演讲后发表了一番精彩评论,还是自认为付出了非凡的努力考到了年级第一名,
其实也没有那么引人注意。我们想象中的别人对自己的强烈关注,多半真的只存在于想象中,这个无形的聚光灯也只存在我们心里,这种高估别人对自己注意程度的现象被称为“聚光灯效应(spotlight effect)”。
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被要求穿上一件特殊的T恤,上面印着一位流行歌手的照片,然后他需要去敲一间实验室的门;而在此之前,实验室里已经坐了其他几位衣着“正常”的参与者了。这位参与者要跟实验室里的研究者进行短暂的聊天,然后从实验室出来。
有多少实验室里的参与者能记得他T恤上的照片呢?
事实上,没有几位记得(比如,6位里面只有1位);但这位穿着T恤的参与者却觉得,肯定至少有两位。
所以,走在校园里大可不必那么担惊受怕,没有那么多陌生人会看你得;即便陌生的学长学姐们注意到了你,也许也只是顺便“嫉妒”一下你的年轻可爱呢。
如果这只能说明在陌生人面前我们没有那么受到注意,还不足以让你在同学面前也放松下来,那研究者也发现了,在有直接互动的小组中,人们也会高估自己对小组讨论的贡献和重要性,无论这种贡献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哪怕缺席讨论,别人也可能没在意(但这不是你在小组作业中划水的借口哦)。
不过,哪怕我们知道有“聚光灯效应”的存在,超越自己的视角依然是很难的,我们还是会担心和在意别人的想法。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从自身出发想事情,最初的“我会被别人关注”这一想法虽然可以被修正,但修正往往是不够的,我们在想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自己在自己眼中的形象的过度影响。
好在,这也并不意味着“聚光灯效应”的强度无法改变。
心理学家还做过一项实验,他们还是让一些参与者穿上比较奇怪、会让人觉得尴尬的衣服,但有些人在见到其他人前可以先穿一会、习惯一下,而其他人刚换上这件衣服就要去跟别人接触。
有机会先穿一会的这些参与者,因为有时间先习惯这件衣服,之后自己就能减少放在这件衣服上的注意力,最初对自己的关注也就没那么强了,比起那些刚换上新衣服就出去见人的参与者,他们所想象的聚光灯效应会减弱。
虽然萌新们是第一次来到大学,但许多小事,是可以提前习惯的。如果对新衣服犹犹豫豫,那就在一个人的时候先多穿一会再出门吧;如果太害怕自己在自我介绍中出丑,那就提前习惯自己要说的话吧。
所以,总结来看,如果你过于在意别人想法,那么这两点也许对你有帮助:首先,要知道别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在意你;如果在某件事物上仍然太过担心,那就先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习惯这件事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4
我觉得大家说任何认真做事业的人,会在乎别人的看法、口碑和评价吗?当然在乎,因为每个认真做事业的人都是想要把事情做好,在竞争中胜出的人,用户的口碑和评价,是让他们获取反馈,改良产品,调整结构的客观依据——这属于力争上游的状态,这时候人的思维是比较清晰有条理的,这样的在乎给自己带来的是正面效应,因为带来的是一种促进作用,让人的注意力更集中状态2:当然还有一种状态,跟女神约会感到胸闷气短不知所措,去社交场合手足无措支支吾吾,去向领导汇报时说话底气不足思维混乱,感觉一举一动都有一种被审判感,生怕自己搞错、搞砸,越是这样越是搞错搞砸——这属于自我怀疑的状态,这时候人的思维是非常混乱的,究其根本是因为你对自己没有把握和信心,由此升起的应激性情绪冲乱了你的思维条理,这样的在乎给自己带来的是负面效应,因为带来的是一种干扰作用,分散人的注意力。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且深知其害。所以在这种时候,人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毫无头绪,一脸矬比如果对比两种状态,状态1是进取。状态2是退缩大多数人出现的应该是状态2的情况,而要解决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给自己带来的负面效应,应该是由状态2转变为状态1。而这两种状态之间的切换往往取决于内心对外界的掌控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心态和状态。那么状态2和状态1中间的差别是什么呢?就是由困难感进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所以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才能不感到“困难”,而不是如何解决”太在乎别人看法““在乎别人看法的焦虑感”为什么会产生?任何情绪的产
第2个回答  2020-09-04
人人平等,为何勉强了自己?有一个故事,明代书画家文征明曾经想画出一幅人见人爱的画。经过数月的辛苦努力,他画好了一幅作品,便拿到街面上去展出。文征明在画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一则文字:如果谁认为这幅画哪里有欠佳之处,请赐教,并在画中标出。等到晚上文征明带着画回去的时候,他发现整幅画都被涂满了标记——每个笔墨都被指出不足。文征明心中十分不悦,感到失望。第二天,文征明决定换一种方法再去试试。于是他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出。但这次,他请观赏者将其最欣赏的妙笔做上标记。结果是,一切曾被指责的笔墨,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原来如此!”文征明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做什么,都不要去在乎别人怎么评价,只要有一部分人认可就足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人。如果我们试图依靠别人的看法生活,那我们就是将自己的生活建立在了一堆沙子上。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而想法也在随时改变。如果有谁想取悦所有人那么只会变得筋疲力尽,并且可能一个人都取悦不了。 一个人活在这个社会里,完全不在乎别人是不现实的,所以现实的做法是知己知彼。既了解自己的想法,也了解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如果只是了解自己,凡事都按自己的想法来,搞不好会变得一意孤行,要是只是关心别人的想法,整天思索别人会怎么想自己,那真的会变得很累,总有一天这种劳累会压垮你。所以你要有自己的一个空间,不论是与朋友一起,还是自己和自己独处的时候,你要能够有机会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想笑就笑,想说什么就说,力求能直接表现出自我。没有朋友或者朋友们没空的时候,去酒吧喝喝酒,蹦蹦迪其实也都是选择,重要的是能让自己疯一下,你放开了,阳光也就能照进来了。事实上,人们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对你有过多的想法。你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每天遇到的问题、挑战、和成功上,同样,其他人也是这样去做的。通常,人们只关心自己遇到的问题,而且他们通常讨论的也是关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时候别人随意的一句话,可能他自己都不记得了,只是他一时的感受,但是你听到了,并且信以为真,对自己的评价发生改变,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认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因为对自己的能力不够自信,所以希望通过外界他人的评价来证实自己的能力
第3个回答  2020-09-04
过于在意别人的想法和评价,是缺乏自我认同、内心没有整合和心理不够强大导致的敏感。
人有两套评价系统,一套是自我评价系统,另一套是他人评价系统。未成年时,更多地依赖他人评价;心理成熟后,更加相信自我评价。理想状态是最终能实现这两种评价的统一。
过于在意别人想法和评价的人,就是自我评价系统弱小,过分依赖他人评价系统的心理上不够成熟的人。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学会全然地接纳自己,承认和允许自己有缺点、不足,乃至阴暗面,善待自己,不要用一个僵化的观念勒住自己的脖子,跟自己过不去;也不要粘连于过去某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放不下,跟他人过不去;更不要狂妄而又徒劳地与大自然和规律抗争,以致怨天尤人,跟老天爷过不去。
只有全然地接纳自己,才能整合自己的内心,淡化和消除内心的矛盾纠结痛苦,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内心才会日趋强大。
其次,要加快心理成长,实现思想上、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成熟及独立。凡事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担当,具有明确的边界意识,能分得清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别人的想法和评价,针对的只是他心中的我,未必就是真实的我,所以,既然嘴巴长在别人脸上,自己无法阻止,只能任凭别人去想和说,自己也不必太在意。
第三,要勇猛精进,不断积累积极体验和成功感,夯实自己的心理基础,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人的心理与现实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现实的强大(硬实力)会带动心理上的快速增长,心理成熟和心力充沛(软实力)也会促成现实的成功与壮大。积极行动,敢于挑战,不畏艰险,去争取胜利,从现实和心理两个方面去壮大自己。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敏感于他人的想法和评价,能够做到“敏”而不“感”,即能够敏锐地觉察他人的想法和评价,而又不会因此而动情绪心的时候,说明你的内心已经足够强大!自信、乐观、力量、笃定,将与你同在!
第4个回答  2020-09-04
想要自己不过于在意别人的想法,就要活得洒脱一点,做人做事但求自己心安就好。别人是夸奖还是贬低都随他去,其实最后面对的还是真实的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