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中的专业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在该专业平均分以上才会被该专业录取?是这个意思吗?

高考录取中的专业平均分又叫专业录取平均分,是指在高考招生录取中,某个大学某个专业录取某个省市考生的平均分,一般的计算方法是将当年该专业录取的某个省的所有考生成绩加和,除以该专业录取的该省考生人数,得到的就是这个专业当年的录取平均分。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与专业最低分、专业最高分一起成为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是比专业最低分,专业最高分更合理的一条参考标准。
在高校录取统计数据中有最高分、平均分、最低分等数据。这三类数据对考生而言,平均分最有参考价值。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录取与否才是最关心的。高校录取最高分不是决定考生是否能被录取的关键,受断档等因素影响,参考最低分也容易造成考生投档落榜或无法投档。平均分可以比较真实反映高校录取考生的整体水平,在高校招生计划、政策、生源等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波动一般不大。因此参考高校录取平均分尤其是各专业平均分更有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2
高考录取平均分是:\x0d\x0a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x0d\x0a\x0d\x0a平均分的算法:\x0d\x0a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相对于平均分,录取线差更具参考价值,而且是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所谓录取线差是该院校当年平均录取分数与其在所在招生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值,中国教育在线建议考生用“录取线差”来分析。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试卷难度有别,造成各个院校各年度的录取分数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通过大量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对多数院校来说,尽管录取分数波动较大,但其录取线差一般波动不会太大。所以应该逐年计算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线差:\x0d\x0a某年录取线差=当年平均录取分数-当年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x0d\x0a例:某重点大学(理工类)在北京2003——2008年录取情况简单线差法分析示例:\x0d\x0a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