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幼随其父学译文

如题所述

在板桥年幼的时候,他的教育主要来自他的父亲,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起初,他并没有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特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外貌并不出众,甚至被人们视为异类。他的性格中带有一丝自负,说话大胆,这使许多长辈对他持有偏见,不愿与他交往。然而,尽管受到这样的冷遇,板桥在学习上却展现出了独特的毅力。


他读书时,不畏艰难,独自苦读,以自我激励的方式去探索知识,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他深入研究,从浅入深,由低及高,由近及远,直至触及古人的学术高峰,尽管他的才情并不丰富,但这种专注和坚韧使他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人们常常称赞他的记忆力,但实际上,这更多是因为他对书籍的反复诵读而非单纯的记忆。


板桥读书的勤奋令人印象深刻。他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空闲,就在船上、马上、被窝里,甚至在吃饭时忘我地阅读,以至于有时会忘记餐具,忽视了客人的谈话,甚至忘记自己说过的话,全身心投入到书本的世界中。这足以证明他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使每一本书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无处不在。




扩展资料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有《板桥全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