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滇说茶:回顾普洱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20
当我们追溯普洱茶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老茶头和老黄片并非现代独有,而是有着悠久的传统。清朝时期,茶叶的制作过程精细且多样。二月间,采摘的极细白蕊被称为毛尖,专供皇室贡品,只有在贡后才允许民间交易。这些茶叶经过蒸制和揉捻,形成了不同种类,如小满茶、谷花茶、紧团茶和女儿茶等,每种都有其特定的采摘时间和特点。

古人对茶叶的区分并不像现在那样强调明前或早春,他们根据季节和生长状态来命名。例如,谷花茶在阳历7-8月采摘,改造茶则指外细内粗的茶叶。老黄片和老茶头,如金玉天和疙瘩茶,是根据茶叶的制作工艺和保存状态区分的,反映了古人对茶叶品质的重视。普洱茶引入的明前概念,实际上是后来的商业炒作,忽视了云南复杂地形带来的不同季节性采摘。

茶叶采摘并非如割韭菜般简单,茶农会根据茶树生长情况选择性采摘,留下一部分让后续生长。普洱茶的采摘和树龄、生长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地块的茶树发芽和生长速度并不一致,因此早春、二春的概念并不严谨。古树繁殖是通过茶果自然生长,而非现代的无性繁殖,这影响了茶叶的品种和产量。

关于存放过程,确实存在大叶茶经过时间沉淀后风味更佳的情况,如易武茶的采摘确实晚于布朗茶。然而,我始终坚持选择青壮年茶青制作普洱,而非纯芽茶。在礼品茶市场,消费者常常追求满芽头的视觉效果,但这往往牺牲了口感的丰富度和深度。因此,选择茶叶时,既要考虑美观,也要注重实际的饮茶体验。
相似回答